-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282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111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道是天的天理,人的性靈,天地人物,皆是一理所生。故;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人有性理;物有物理;天無理不能立;地無理不能生;人無理不能活;物無理不能長。故孔子曰:「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所以吾人能修性者,就能修道。而道亦可以說是吾人必走之大路。蓋凡行必有路,無路寸步難行。行正路,則平平坦坦,日進光明。行偏路,則崎嶇坎坷,必墜陷阱。換句話說:也就是合於理者,為光明大道;背於理者,為黑暗邪途。故孔子教人,以「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為修身之本。使人人說理,事事遵理,如此則身可修,而家可齊,國可治,而天下可以太平。所以一切之動靜云為,自無過與不及之差矣。由此觀之;道是萬類生活之要素;是支配萬類之主宰;是一切有情之教主;是至虛至靜之真理;是至聖至靈之玄德。吾人不可一時一刻得以脫離者也。
一貫道者,簡而言之,「一」即是無極之真,先天之妙,至神至明,亦名之曰「理」。「貫」即貫徹一切之意,由無貫有,由始貫終之無極至理。因此理貫徹天地萬物,而天地萬物各具此理,故曰:「一貫」。所謂「道」者,路也。亦即理也。萬事萬物莫不有是路,亦莫不有是理。合乎理者,即合乎道。違於理者,必背乎道。故一貫道者,合而言之,則是貫徹天地萬物萬事萬類之無極真理。亦即是貫通天地古今中外,普救眾生之光明大道。行於大道,則能返還至善。行於邪途,則必淪墮重勢。總之:天地萬物,未有出乎一貫之道者。故孔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道為無極之真理,性理之本體,在天謂之理,賦予人謂之性,故中庸云:「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宋朱熹曰:「未有天地之先,畢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又曰:「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氣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稟此理,然後有性;必稟此氣,然後有形」。這個靈性係理之分體;在儒謂之「明德」;佛謂之「真如」、「菩提心」、「本性」;道謂之「玄牝之門」、「玄竅」、「玄關」;總而言之,即是佛性,其名稱雖異,其實則一也。
這個性理乃吾人之根本、性命之大源,生既由如是來,死當由如是去,乃生死必由之路徑。自古以來,由明師口授心印,在教門中,單傳獨授,不輕洩之「性理真傳」,而為三教真理之總歸。這真傳:在儒教謂之「一貫」、「天道」;佛教謂之「正法眼藏」;道教則謂之「金丹大道」;至明代新興宗教通稱之為「先天大道」;得之者,超生死,斷輪迴,成仙做佛。
自伏羲以降,此性理真傳一直在教門中,聖聖相續。及至清順治年間(一六四四-一六六一),黃德輝繼任第九代祖,此性理真傳,始漸普傳於世。世因其道門授有「先天大道」,故稱之為「先天道」。迨至光緒初年,十五代祖王覺一,復倡「三極一貫」之說,以儒門之心傳,闡揚先天道義。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十六代祖劉清虛正式將道門改稱為「一貫道」。民國三十年(一九四一)《皇 訓子十誡》垂世後,道場又有「天道」之名稱出現。其後,「一貫道」與「天道」兩種名稱並用,以迄於今。
來源:一貫道簡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