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118|回覆: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七人同遊 趣味無窮!M-BENZ GL 350 CDI試駕印象(上)(28p)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1-17 07:30:2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3
 
日前AutoNet汽車日報曾經與台灣賓士副總裁Lars Pauly進行訪問,席間Lars Pauly也向本報表達,未來台灣賓士將落實導入M-BENZ旗下全部產品車系的策略,只要M-BENZ旗下出產的車型,都將盡可能的導入國內販售。而此回試駕的GL 350 CDI便是此一策略中最明顯的例子,儘管本車早已在2006年便已經登場上市,但是過往台灣賓士卻始終沒有導入本車銷售的計畫,直到2011年在新任總裁康柏瀚(Eberhard Kern)的主持下,才開始催生本車的相關導入作業。

 

儘管GL 350 CDI並非全新世代的車款,在過往也曾經有部分的貿易商導入販售,但是根據台灣賓士的透露,2011年總共約30輛的配額早已全數售罄,顯見國內的消費者對於7人座LSUV仍擁有一定的需求,放眼國內能夠提供7人乘坐的LSUV車款其實相當稀少,包括BMW X5、AUDI Q7、LANDI ROVER Discovery4甚至是即將進行量產上市的INFINITI JX,大多都是採取5+2的座椅設計,在空間運用上仍然不若GL 350 CDI來的泰然自若,因此若真要找一個能夠與GL 350 CDI相對等的市場對手,恐怕也不是那麼的容易,頂多是以419萬的價格在市場上找尋其它類型的不同選擇。

 
三排七人座的設定,讓GL 350 CDI成為M-BENZ旗下最適合闔家出遊的車款選擇。

事實上,M-BENZ旗下的LSUV產品各有其鮮明的自我定位與功能性,日前M-BENZ原廠才宣布旗下的LSUV類型車型,累積銷售以突破200萬輛的水準,
包括有已擁有30年歷史、堪稱車壇經典之一的G-Class,可文可武、剽悍實用兼具的ML-Class以及以剛毅線條混搭摩登元素的GLK-Class,再加上今日登場上陣的GL 350 CDI,同時也讓M-BENZ品牌的LSUV車款陣容首次完完整整的呈現在國內的消費者眼前。。

 

 

2006年發表的GL-Class在承繼G-Class車系的風格之外,同時也融合了現今多數消費者的對於舒適配備以及品味上的需求,因此在G-Class的粗獷與ML-Class的現代質感中取得了平衡。而以第二代ML-Class為基礎發展而成的底盤結構,讓GL-Class擁有5,099×1,920×1,840mm的車身尺碼以及3,075mm的軸距,然而在看似碩大的體格之下,或許多數人會認為並不適合在台灣擁擠的街道中行走,但事實上GL 350 CDI車長根本還比不上在台北街頭常見的S350 L,而多出約5公分的車寬其實也並不影響在都會或擁擠小巷中的便利性,而1840mm的車高對於多數百貨公司、大賣場等地的停車空間,其實也不會造成任何的問題。但是GL 350 CDI令人望之儼然的魁武外型以及足以完整乘坐7人的三排座位設定,卻是其他車款難以望其項背的設計巧思。

 
尺碼龐大的水箱護罩欄與橫柵以及M-BENZ的三芒星廠徽,相信將對行駛於前方的輛產生莫名的壓迫感。

 
位於車頂的鋁質行李架。

 
引擎蓋上的散熱鰭片設計,營造更為粗獷的視覺感受。

 
代號為R33的20吋精質鋁圈。

 
設有膠面防滑處理的大型車側登車踏板。

 
後保險趕上方還設有鋁質飾板,避免上下行李時有刮傷保險桿的可能。

 
與後保險桿採取整合設計的雙出排氣尾管。

由GL 350 CDI的外型可以看出十足融合G-Class與ML-Class兩者風格的設計元素,與ML-Class系出同源的車首外型卻加入了幾分猶如G-Class的方正粗曠線條,而大型的頭燈組、尺碼龐大的水箱護罩欄與橫柵以及M-BENZ的三芒星廠徽,相信勢必會從後視鏡中不斷的對行駛在GL 350 CDI前方的車輛產生莫名的壓迫感,而從車身走勢緩揚與剛正側面線條中,可以看出GL 350 CDI龐大、令人有充分安全感的體態,也為車室撐起舒適、充裕的乘坐空間。

 
整體控台鋪陳設計,幾乎與第二代ML-Class如出一轍。

 
採取方向機柱式DIRECT SELECT換檔設計後,同時也讓GL 350 CDI能夠在鞍座增加更為豐富的置物空間。而且在兩側還巧妙的設有兩個握把,一旦進行Off Road時也能夠供前座乘客更有信心的安全感。

而從GL 350 CDI位於車頂的鋁質行李架、外觀的鍍鉻套件以及大型的車側登車踏板中,也顯現功能取向與兼具質感的用心配置,尤其是GL 350 CDI的雙天窗設計,更讓後座的乘客也能夠享受到全景式採光車頂的愉悅氣氛,營造明亮的室內感受。

 
雙環儀表加上中央的多功能顯示屏,提供駕駛人充分的視覺感受。

 
儀表內的指針與表盤刻意的營造有金屬光澤,相當有質感。

 
6.5吋彩色螢幕COMAND APS系統,除提供多片CD與MP3的隨選聆聽功能之外,同時亦支援DVD影音光碟的內容播放,另含i-Pod與USB媒體連接埠。

 
在控台等必要之處點綴鳥眼白楊木飾板,適度的提升視覺上的愉悅享受。

擁有三排座椅的超大空間讓GL 350 CDI一次乘坐7名成人也是游刃有餘,為車主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彈性空間,無論是家庭出遊、Shopping購物,GL 350 CDI皆提供了十足寬敞的空間可供利用,而且若是車主在使用上對於620L的行李廂容量還嫌不夠,也僅需要使用位於後門或是行李廂內的電動開關,便可以輕易的將第三排座椅傾倒收折,騰出更大的行李空間,而且若是連同第二排座椅一併收折,那麼GL 350 CDI最大還能成就出高達2,200L的空間,同時還可匹配隨車提供的行李安全隔網、行李廂遮板與具備有電動啟閉功能的尾門設計等等,讓乘坐、置物的空間運用都能更安心、更自由,讓GL 350 CDI成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夥伴。

 
雙前座多功能電調座椅,並且在駕駛座側還設有4向腰部支撐調整。

 
後座出風口提供有風量及溫度等調整功能。

 
三區恆溫空調的配置,充分營造出舒適感受的乘坐環境。

 
方向機柱設計的7速手自排DIRECT SELECT系統。

 
DIRECT SELECT換檔裝置,同時搭配有方向盤換檔撥片的設置。

此外,身為旗艦級LSUV的產品身份,GL 350 CDI不僅室內空間寬敞,同時內裝鋪陳也維持M-BENZ車款一向標榜的高貴尊榮質感,NAPPA真皮縫製的方向盤、ARTICO皮革包覆控台與儀表充分彰顯出GL 350 CDI在用料材質上,幾乎完全比照S-Class的精緻水準,同時更在控台等必要之處點綴鳥眼白楊木飾板,適度的提升視覺上的愉悅享受。而近來在高級車款中十分流行的車內環景式燈光照明(Ambient Lighting),在GL 350 CDI之上也沒有缺席,在夜間行車時更是能夠與三區恆溫空調配置,充分營造出舒適的乘坐環境與唯美的視覺感受。

 
中排座椅的快速翻倒,提供後排座椅人員進出時的便利性。

 
電動啟閉功能的尾門設計可以在車內或鑰匙遙控,同時也能自由設定開啟的高度。

 
從620L至2,200L的空間變化。

 
位於後門或是行李廂內的電動開關,便可以輕易的將第三排座椅傾倒收折,騰出更大的行李空間。

在其他舒適配備的部分,GL 350 CDI特別為雙前座都搭配了多功能的電調座椅,並且在駕駛座還設有4向腰部支撐調整;而控台上所搭配的6.5吋彩色螢幕COMAND APS系統,除提供多片CD與MP3的隨選聆聽功能之外,同時亦支援DVD影音光碟的內容播放,另含i-Pod與USB媒體連接埠。而相信多數車迷也已經十分清處,GL 350 CDI也採用近來在M-BENZ 旗下車款中相當普遍的方向機柱式DIRECT SELECT換檔裝置,同時搭配有方向盤換檔撥片的設置,這樣的作法同時也讓GL 350 CDI能夠在鞍座增加更為豐富的置物空間。

 
標準6具氣囊的被動防護配置。

在安全表現上,GL 350 CDI一應俱全的配備陣容也為所有的乘客提供周全的防護,除具有標準6具氣囊的被動防護配置之外,還包含有BAS煞車輔助、4ETS四輪電子循跡控制、ESP操控系統含ASR加速防滑控制,而M-BENZ引以為傲的PRE-SAFE主動安全防護與NECK-PRO前座主動安全頭枕,當然在GL 350 CDI之上也是完全不缺席。

 
下回將針對GL 350 CDI在行車表現上的進一步探討。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2-1-17 07:31:25 |只看該作者
七人同遊 趣味無窮!M-BENZ GL 350 CDI試駕印象(下)

 
在M-BENZ位於美國阿拉巴馬州的Tuscaloosa工廠進行生產的GL 350 CDI,將G-Class粗獷的線條與卓越的Off Road能力,結合在市場上以精緻、豪華與都會感著稱的ML-Class的特質,創造出GL 350 CDI允文允武的堅強實力,

 

在這裡必須先強調的是,或許對於國內多數買家或是車迷來說,GL 350 CDI的尺碼實在有些過於龐大,但事實上GL-Class的尺碼就如同上回的報導所述,擁有5,099×1,920×1,840mm的車身尺碼以及3,075mm的軸距,其車長根本還比不上在台北街頭常見的S350 L,而多出約5公分的車寬其實也並不影響在都會或擁擠小巷中的便利性,而1840mm的車高對於多數百貨公司、大賣場等地的停車空間,其實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問題,而且也別忘了像GL 350 CDI這樣的尺碼,其實在其原生地-美國市場,這樣的大小其實也只是〝剛好〞而已!

 

也正因為GL 350 CDI在血統上繼承了一部份的G-Class,而在坐進GL 350 CDI的車室之中,也會發現其內裝控台的格局也幾乎完全與ML-Class相同,在在都證明了GL 350 CDI在ML與G-Class車系之間的濃厚混血關係。不過GL的定位絕對要比ML-Class來的高些,所以在內裝的精緻度與用料材質的選擇上,自然是顯得更為紮實與高質感。

 
3.0L V6柴油引擎以柴油共軌直噴科技提供265hp的最大馬力與63.3kgm的扭力輸出,特別的是此一峰值扭力能夠在引擎轉速從1,600 rpm-2,400 rpm時全數發揮。

 

而此回AutoNet汽車日報要探討的自然是GL 350 CDI在動力系統方面的表現。GL 350 CDI所搭載的動力來源是排氣量為2,987c.c的第三代3.0L V6柴油引擎,以柴油共軌直噴科技提供265hp的最大馬力與63.3kgm的扭力輸出,尤其特別的是此一峰值扭力能夠在引擎轉速從1,600 rpm-2,400 rpm時全數發揮,讓駕駛人在此一區間盡情的運用,也因此儘管GL 350 CDI的車體重量已經高達了2505kg,但是憑藉著強大的扭力演出與7G-Tronic Plus七速手自排變速系統的搭配使用,在一般公路上仍然具有〝一尾活龍〞的加速性能與靈活性,由靜止加速至100km/h僅需7.9秒即可完成,同時極速也高達有225/km/h的水準,而且在龐大扭力的支援下GL 350 CDI的再加速力道更是一般車輛所難以企及,帶領滿載的全家大小一起出遊或是上山下海,GL 350 CDI都能輕易扮演稱職的角色。

 
GL 350 CDI的身材高人一等,駕駛人在道路上行駛幾乎可用居高臨下來形容前方所見到的視野,對於行車安全也是一項頗大的助益。

而且由於GL 350 CDI的身材高人一等,駕駛人在道路上行駛幾乎可用居高臨下來形容前方所見到的視野,也因此對於前方的路況更為清楚,因為前方車輛的阻擋所造成的視野阻礙影響大幅減少,對於行車安全也是一項頗大的助益;同時也由於本車的〝份量〞十足,在高速行駛時更是特別穩當,同時也由於良好的隔音工程,在高速行車時幾乎難以聽聞柴油引擎的吵雜聲浪,而且搭配7G-Tronic Plus七速手自排變速系統的使用,檔位的變化也是相當的平順而無感,造就優異的行路品質,而如果駕駛人有進一步的性能需求,不僅可以立即藉由方向盤所搭配的換檔撥片,來立即切換至適當的檔位,也能夠使用控台上的S/M按鈕來進行變速箱模式的選擇。

 
配7G-Tronic Plus七速手自排變速系統的使用,檔位的變化也是相當的平順而無感,造就優異的行路品質。

 
方向盤的左右兩側皆設換檔控鍵與有多功能的控鍵。

而且為了增加GL 350 CDI的操作靈活度,特別標準配備了所謂的直效轉向系統,採用純機械式的設計、將轉向齒棒上的齒條採取不同的疏密排列,使方向盤的轉向角度與車輛的轉向幅度產生不同階段的變化,尤其是在方向盤轉向角度超過105度以上之後,轉向角甚至會被進一步的放大,將更有利於在都會中轉向或回車的動作。

 
憑藉著強大的扭力演出,GL 350 CDI在一般公路上仍然具有〝一尾活龍〞的加速性能與靈活性,由靜止加速至100km/h僅需7.9秒即可完成,同時極速也高達有225/km/h的水準。

 
電動天窗的配置營造更為歡愉的車室氣氛。

 
GL 350 CDI的雙天窗設計,更讓後座的乘客也能夠享受到全景式採光車頂的愉悅氣氛,營造明亮的室內感受。

GL 350 CDI位於控台之上的眾多按鈕之中,最精彩的莫過於最下方位置的兩排控鍵,其中包含了可以控制AIRMATIC氣壓式懸載在SPORT與COMFORT兩種調性選擇的功能,ESP車身穩定系統開關以及前述的變速箱換檔模式選擇之外,最下排的控鍵還進一步提供了氣壓式懸載的車身高低選擇,駕駛人可以旋鈕進行三段式的車身升高及降低高度,足以讓車高提升90mm或下降30mm,最大涉水深度可達600mm,同時如果當懸載高度升至最高之時,此時GL 350 CDI的進/離坡角分別可達到32度與27度;反之當車身高度在標準模式之時,其進/離坡角則分別為26度與21度。

 
275/50R20的胎圈配置,提供GL 350 CDI 在視覺上以及實際使用上的雙重優越享受。

 
AIRMATIC氣壓式懸載在SPORT與COMFORT兩種調性選擇。

 
最下排的控鍵還進一步提供了氣壓式懸載的車身高低選擇,駕駛人可以旋鈕進行三段式的車身升高及降低高度,足以讓車高提升90mm或下降30mm。

 
從本圖與下圖便可看出懸載進行高、低調整時車輪與輪拱空隙間的差異。

 

而一旁的按鍵則是能夠讓GL 350 CDI足以應付征戰越野叢林的一項利器:DSR (Downhill Speed Regulation)下坡速度控制系統,得以讓車輛在面臨陡峭下坡路段時,依然能夠保持緩慢低於(30km/h)的定速前進,此時駕駛僅需專心於路線挑選與方向控制即可,絲毫不需要去動用油門或煞車,車輛便會自行以適當的車速(假使人亦可藉由定速系統設定在4-18km/h的車速範圍)緩行下坡;而面對連續上坡路段的走走停停,GL 350 CDI所匹配的HAS陡坡起步輔助系統,讓車輛於上坡起步時不會向後滑行,在這些系統助下GL 350 CDI隨時可在一定難度的越野條件下,突破萬難、享受攸遊自在的操駕樂趣。

 
GL 350 CDI位於控台之上的眾多按鈕之中,最精彩的莫過於最下方位置的兩排控鍵。

 
四輪電子循跡控制系統4ETS則可針對前軸進行鎖定,達到模擬前軸差速器鎖定的功能,讓GL 350CDI即便僅僅只有1個輪子保有抓地力。

 

當然,可別以為GL 350 CDI就這點本事而已,既然傳承了一部份G-Class的血統,Off Road越野能力自然是GL 350 CDI不能沒有真功夫。如果駕駛人真的得讓GL 350 CDI在必要時面對最艱難的越野路況,那麼在最下排右邊的旋扭便是GL 350 CDI真正展現雄厚越野實力的關鍵部分。此一旋鈕可以讓駕駛人可以100%鎖定的中央差速器與後軸差速器(車速在30km/h以下方能使用,否則車輛的轉向能力將大幅降低。),而四輪電子循跡控制系統4ETS則可針對前軸進行鎖定,達到模擬前軸差速器鎖定的功能,讓GL 350CDI即便僅僅只有1個輪子保有抓地力,引擎傳輸的力量也不會因此而平白喪失,並且確保具有足夠的動力來協助車輛脫困。

 
此一旋鈕可以讓駕駛人可以100%鎖定的中央差速器與後軸差速器。

同時,位於DSR按鈕旁邊、標示為〝LR〞字樣的Low Range控鍵,也就是一般俗稱的加力箱控制鈕,可在30km/h的車速下進行使用,該鈕具備有Low Range ABS的功能,可延長ABS煞車點放的週期,讓車輪得以產生〝挖掘地面〞、縮短煞車距離的效果,以對應當車輛行駛在地質較為柔軟的險坡情況;而Low Range ASR的功能則是訴求在低磨差力的不規則路面時使用,以確保車輛的動力輸出保持在最適當的程度,以提升車輛的循跡能力。

 
台灣市場標準配備的烏眼白楊楓木飾板。

 
GL 350 CDI在控台皆施以皮革包覆。

 
GL 350 CDI標準配備的THERMOTRONIC豪華型多區恆溫空調。

而且在GL 350 CDI所原生的美國市場中,這類的大型LSUV常被用來拖曳露營車甚至是遊艇等戶外休閒器具,因此對於拖曳能力的要求就很注重,所以M-BENZ 也特別為了提升拖曳時的安全性,配備了一套TSA(Trailer Stability Assist)拖曳穩定輔助系統,同時賦予了高達3.5噸的拖曳能力。此外,GL 350CDI在現階段節能概念盛行的環境下之下, 還能夠擁有9.7km/L的平均油耗,並且匹配有柴油濾煙器(DPF)同時讓車輛的排放更為潔淨、盡一份環保之力。

 
GL 350CDI即便僅僅只有1個輪子保有抓地力,引擎傳輸的力量也不會因此而平白喪失,並且確保具有足夠的動力來協助車輛脫困。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 04:0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