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發表人: 匿名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它小說] [東一方]回到三國的特種狙擊手[全書終]  關閉 [複製連結]

匿名
狀態︰ 離線
891
匿名  發表於 2012-5-28 18:27:07
第893章 提醒

  王燦帶人離開營帳,親自給韓遂安排葬禮。

  整個過程,都是王燦親自處理,沒有假手於他人。

  韓遂營地中留下來的兩千士兵對韓遂並沒有多少忠心,也不存在什麼特殊的感情。韓遂死了,他們不高興,也不憂傷。但王燦親自主持將韓遂的葬禮,這讓韓遂營地中的兩千余士兵非常興奮,心中的一點忐忑不安也隨之消失。

  閻行目睹了整個過程,對王燦既感謝,又敬畏,心情複雜無比。

  王燦親自主持韓遂下葬的禮儀,讓閻行心生感謝,畢竟韓遂是他曾經的主公。

  然而,王燦的手段卻讓閻行感到敬畏。

  王燦親自主持韓遂下葬的事情,已經讓留下來的兩千余士兵徹底安心,全都倒向了王燦。這樣的事情每個人都會,卻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做。當王燦親自主持韓遂葬禮的事情四處傳開後,對西涼的影響將會更大。

  只要消息在西涼傳播開來,王燦平定西涼,也是指日可待。韓遂下葬後,剩下的兩千士兵立刻併入王燦軍中。

  至此,韓遂的痕跡徹底煙消雲散。

  閻行和張橫也歸順了王燦,但兩人的待遇卻屬於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張橫的能力平平無奇,武藝也稀鬆平常,直接被扔到了軍中,成為一個小將,再也不是韓遂麾下的那種待遇,而且張橫只有一隻手,能否立足都還是兩說。與之相反,閻行則被委以重任,成為趙雲麾下的將領,跟著趙雲做事。

  趙雲是王燦麾下的第一大將,是跟隨王燦最早的將領。

  閻行跟著趙雲,可以預見的是閻行的前途大放光明,不會像張橫那樣沉寂下去。

  當然,以後的發展,還得看閻行自己的能耐。

  大軍停下來休整了兩日,然後繼續往冀城趕去。

  王燦率領兩萬多的士兵朝冀城趕去的時候,呂蒙也率領大軍朝冀城趕來。三天后,王燦的大軍抵達冀城。

  王燦抵達冀城的當日,呂蒙率領大軍也抵達了冀城。

  兩軍匯合後,王燦的兵力已經增長到了四萬五千多名士兵

  這其中,有一部分來自於收攏的四處逃竄的韓遂士兵,再加上閻行組織起來的兩千余士兵,幾乎有一萬人。

  與此同時,呂蒙麾下也有一萬多士兵。

  所有的士兵匯合後,有四萬五千餘人。

  呂蒙抵達城,而且成功的攻下了隴西郡,對王燦來說是一件大喜事。當下,王燦犒賞三軍,在冀城縣府大廳中設宴為呂蒙慶功。

  大廳中,王燦坐在正上方,下方坐著麾下的文武重臣。

  郭嘉、法正、張任、陳到坐在大廳左側,趙雲、典韋、呂蒙、閻行等人則坐在大廳右側,眾人分賓落座。

  閻行參與其中,但張橫卻沒有這個資格。

  大廳中的人,都屬於王燦麾下的重臣,張橫一個小蝦米,自然是被排除的。王燦非常高興,臉上帶著燦爛的笑容,端起一樽酒,朗聲說道:“本王率領大軍擊敗馬騰和韓遂,平定扶風郡和隴西郡,只得慶賀,這杯酒與諸位共飲。”

  說完後,王燦仰頭一飲而盡。

  大廳中的文武眾將端起酒樽,齊聲說道:“多謝主公!”

  所有將領都是興致高昂,相互說著話。

  王燦看向呂蒙,說道:“阿蒙,你領兵攻破隴西郡,是我軍能在最短時間內平定韓遂的最大因素。若非隴西被破,韓遂也可不能被馬超殺死,你立下大功,為師敬你!”王燦端著酒樽遙敬呂蒙,臉上露出歡快的笑容。

  呂蒙站起身,神色謙卑,雙手拿著酒樽,大聲說道:“多謝老師!”

  雖然是當著眾人的面,但現在並沒有議事,僅僅是慶賀,所以呂蒙稱呼王燦為老師。這一稱呼在大廳中的將領看來,並不顯得突兀,但對於閻行來說,卻不啻於平地裏的一聲驚雷,沒想到呂蒙竟是王燦的弟子。

  這個關係,非比尋常。

  王燦已經是蜀王,而呂蒙是親傳弟子,未來肯定前途無量。

  這一刻,閻行甚至有些嫉妒呂蒙的運道了。

  不過,閻行腦中也只是閃過這樣的想法罷了,心中卻將呂蒙牢牢地記在心裏。閻行歸順王燦後,跟著趙雲做事,肯定要熟悉王燦麾下的將領,否則難以在軍中立足。目前,閻行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多做少說,多聽少說,爭取早些融入軍中。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大廳中的氣氛變得更加熱絡起來。

  宴席上,可謂是賓主盡歡。

  不過,向來喜歡飲酒的郭嘉卻罕見的沒喝多少酒。

  宴席結束後,趙雲、陳到、閻行、張任、法正等人都醉醺醺的離開了。然而,郭嘉卻留在了大廳中沒有離去。

  到最後,大廳中只剩下王燦和郭嘉,以及保護王燦的典韋。

  典韋見郭嘉一動不動,好像是有事情,便起身離開大廳,在大廳外面守著。

  王燦的酒量大,雖然喝得多,但僅僅是面色微紅,卻還清醒著。他望向郭嘉,問道:“奉孝,今日大家都很高興,你卻好像有心事,這是為何?”

  郭嘉一下坐直了身體,神色嚴肅,沉聲說道:“主公,小將軍攻佔了隴西郡,拔掉了韓遂的根基,這是一件好事情。而且我們一路殺來,遇到的縣城都是望風而降,稱得上一帆風順。但是,莫非主公以為擊敗了韓遂和馬騰,就已經平定了西涼嗎?”

  王燦眼光有些迷離,說道:“西涼的勢力中,以馬騰和韓遂為尊,現在已經擊敗了馬騰和韓遂,難道不算平定西涼麼?”

  郭嘉搖頭說道:“主公,雖然擊敗了馬騰和韓遂,也拿下了扶風郡和隴西郡,但西涼卻還沒有平定。西涼地域遼闊,隴西只是其中的一個郡而已,還有處在北面的張掖郡、西郡,以及涼州治所威武縣,這些都沒有拿下,何談平定西涼。”

  一番話,擲地有聲,顯得有些沉重。

  郭嘉看見王燦大勝後有些飄飄然,所以出言納諫。

  法正的才華很不錯,對王燦也忠心耿耿,但法正畢竟太年輕了。當法正和呂蒙一起佔據隴西郡,法正還處在興奮中,沒來得及緩過來。

  王燦聞言,冷不禁的打了一個激靈。

  似乎,他又有些翹辮子了。

  王燦深吸口氣,拱手朝郭嘉長揖了一禮,說道:“多謝奉孝提醒!”

  郭嘉搖頭道:“以主公之能,遲早會想到,卑職只是提前說出來罷了。”

  王燦淡淡一笑,知道這是郭嘉給他臺階下。王燦也沒有在這個事情上過多的計較,開口問道:“奉孝,昔日張騫出塞,打通了西域的通道,使得這塊不毛之地繁華富庶起來。不過,西涼地域遼闊,還有張掖郡、西郡等地,奉孝有何看法?”

  郭嘉說道:“涼州的確是幅員遼闊,最重要的是涼州的刺史還活著,主公要徹底的平定西涼,必須將涼州刺史摘下來才行。”

  王燦眉頭一皺,喃喃說道:“涼州刺史,是誰?”

  涼州刺史,統帥一州。這樣的官階是涼州最大的官員,但涼州刺史連轄下的韓遂等人都平定不了,能有多大的能耐?

  是以王燦才反問一聲,露出迷惑的表情。

  郭嘉笑說道:“主公,不管涼州的刺史是張三還是李四,但您總比不能打完了馬騰和韓遂就撤兵吧?沒有馬騰,還會有李騰、牛騰冒出來,所以必須徹底的平定西涼,將所有的隱患除掉,才能安穩下去。”

  王燦點了點頭,說道:“我明白了!”

  郭嘉笑著站起身,朝王燦揖了一禮,然後離開了大廳。他已經給王燦提了醒,接下來的事情自然是由王燦處理,不需要他插手。
匿名
狀態︰ 離線
892
匿名  發表於 2012-5-28 18:27:24
第894章 話涼州

  郭嘉說出的話,給王燦提了個醒,讓王燦一下清醒了過來。

  擊敗韓遂和馬騰,僅僅是一個開端,才剛剛打開入主西涼的局面。不過,這個過程是先難後易,接下來的事情比原來更順利。

  次日一早,王燦將郭嘉、法正和閻行請到書房中。

  四人賓主落座,王燦笑說道:“找你們來,主要是商議西涼接下來的事情。”

  法正臉上帶著微笑,拱手說道:“主公,韓遂和馬騰已經被消滅了,剩下的都是些蝦兵蟹將,不足為慮,主公大軍所到之處,誰敢不降?”

  王燦笑了笑,並未回話。

  郭嘉瘦削的面頰上依舊是風輕雲淡,好似昨天晚上的事情沒有發生一樣。

  閻行剛剛加入王燦麾下,做事謹慎小心,沒有亂插嘴。

  法正見王燦不說話,臉上露出疑惑的表情,不明所以。

  過了片刻,王燦看向閻行,問道:“彥明,你是西涼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多年來跟著韓遂東征西討,最瞭解西涼的情況,你仔細說說西涼的情況。”

  “諾!”

  閻行點點頭,抱拳應下。

  他清理了一下腦中的頭緒,不急不緩的說道:“誠如法大人所言,西涼的勢力以馬騰和韓遂為尊,兩人是最重要的人。兩人在世的時候,其餘的西涼軍閥根本不敢和兩人抗衡,只能忍著。不僅如此,連朝廷任命的涼州刺史也只能龜縮在威武,不敢和韓遂較量。”

  法正立刻說道:“既如此,還有什麼好擔心的?”

  閻行搖頭道:“馬騰和韓遂身死族滅,朝廷任命的涼州刺史肯定會抓住機會,整飭西涼混亂的局面,成為新的西涼霸主。”

  法正問道:“閻將軍,涼州刺史是何許人?”

  閻行回答道:“現任涼州刺史名叫韋端,是京兆人。其人學問不錯,但能力一般,能夠穩坐涼州刺史的位置,是因為韓遂不敢殺死韋端,所以才能一直呆在刺史的位置上。”

  王燦來了興趣,問道:“韓遂為何不敢殺韋端?”

  閻行說道:“韋端是京兆人,出身關中大族。韋端的生死,關係著關中大族的利益,韓遂害怕得罪關中的大族,只能讓韋端擔任刺史。末將剛才說韋端很可能異軍突起,是因為以韋端為首的關中大族可能會出手相助,讓韋端佔據西涼,增強實力。”

  王燦冷笑道:“關中大族,好一個關中大族!”

  頓了頓,王燦又說道:“如此說來,涼州暗地裏是關中大族控制的地方了。”

  閻行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王燦卻絲毫不在意,心中沒有什麼擔憂的。在韓遂眼中,關中大族是一個龐然大物,但在王燦眼中卻什麼都不是。

  關中大族表面上風光無限,但已經是昨日黃花。

  因為關中大族掌握的輿論力量不足以和王燦抗衡,而且關中大族蓄養的私兵部曲更入不了王燦的眼。

  不管是道義和力量,都不能和王燦抗衡。

  王燦在成都建立文院,有蔡邕、龐德公、司馬徽坐鎮,儼然是一處新興的學術聖地,王燦掌握的輿論力量才是龐然大物,不可估量。再加上王燦佔據益州,還有益州本土的大儒名士撐腰,這樣的力量更是關中大族無法比擬的。

  王燦看了郭嘉和法正一眼,問道:“我們要平定西涼,其實就是解決韋端的問題。奉孝、孝直,你們兩人有什麼看法?”

  法正朗聲說道:“主公,既然韋端代表的是關中大族,那就先禮而後兵。”

  王燦問道:“如何先禮後兵?”

  法正回答道:“主公派遣一名士兵到威武傳達命令,讓韋端來拜見主公。等韋端抵達冀城,主公提出讓韋端去成都做官,從而任命心腹擔任涼州刺史,整飭西涼的局面。”

  郭嘉點頭說道:“孝直的建議不錯,先禮後兵,已經足以顯出主公的仁德。主公給足了韋端面子,若韋端不接受,再發兵攻打威武,掃蕩西涼。黃將軍和高將軍帶兵坐鎮長安,若是關中的大族不消停,發兵清理一遍就是。”

  閻行也說道:“主公,末將認同法大人的建議。”

  王燦思慮一番後,說道:“好,就採取先禮後兵的策略,看韋端作何打算?”說完後,王燦拿起紙筆,擬定好命令,然後交給法正,讓法正派遣士兵前往威武,傳信讓韋端來冀城拜謁王燦。

  三人起身離開書房,忙碌各自的事情去了。

  法正派出信使後,王燦卻沒有停下。

  王燦率領一部分士兵坐鎮冀城,卻派出閻行、趙雲、陳到和張任往西北趕去,平定隴西郡周圍的縣城。不僅如此,王燦又讓呂蒙、典滿和黃敘單獨帥領一軍,跨過渭水,掃蕩渭水北面的疆土,將冀城北面的秦川、狄道、金城等郡縣全都收入囊中。

  一時間,兩路大軍長驅直入,朝著韋端的涼州治所威武逼近。

  ……

  王燦征討西涼的時候,曹操和袁紹的交戰已經接近了尾聲。

  曹操和袁紹交戰,仍然取得了勝利。

  雖然曹操沒有歷史上那般強大逆天的陣容,麾下頂尖的謀士也只有荀彧一個人。然而,曹操眾多的謀士沒有了郭嘉、程昱、荀攸的壓制,其他的謀士如陳群、劉曄卻得到了重用,發揮出璀璨的光芒。

  劉曄,字子揚,淮南成德人,是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的後代。

  演義中,曹操和劉氏皇族勢如水火。

  劉曄因為出身劉氏皇族,遭到了曹操的猜忌,沒能得到曹操的重用,幾乎是處於沉寂的狀態。但是,王燦橫空殺出來後,劉協提早的死去,曹操麾下也因為謀士缺乏,使得劉曄得到了曹操的重用,成為曹操倚重的臂膀。

  曹操和袁紹交戰,劉曄一直在曹操身邊出謀劃策。

  雙方最開始在白馬交戰,後來曹操撤兵,袁紹進兵,雙方最終屯兵官渡。

  歷史的軌跡,詭異的回到了原來的位置。

  袁紹一如既往的犯渾,被曹操親自帶兵燒了烏巢囤積的糧草。兩軍交戰的時候,袁紹得知了烏巢的糧草被焚,直接後撤。不過,袁紹撤兵的時候,仍然留下了麾下僅存的大將張頜和高覽斷後,為他爭取時間。

  然而,張頜和高覽留下後,立刻反水,投降了曹操。

  不僅如此,被袁紹扔在一邊的謀士沮授也被曹操俘虜。

  此役,袁紹率領的數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狼狽的逃回鄴城。

  縱然曹操麾下的謀士不足,縱然曹操沒有張遼這員虎將,但曹操憑藉自身的力量,仍然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曹操獲勝了,但歷史又發生了細微的變化。因為歷史上的沮授被俘卻寧死不降,最終被曹操殺死,但現在卻活了下來。

  其原因,是因為曹操麾下謀士缺乏,所以曹操耐著心思,三番五次的勸說沮授。

  最終,曹操勸降沮授,又獲得了一個謀士。再加上許攸也投奔了曹操,如此一來,曹操就得到了許攸和沮授兩個謀士,再加上麾下的劉曄、荀彧、毛玠等才華出眾的人,他和袁紹的力量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曹操率領大軍乘勝追擊,一鼓作氣往北邊殺去,迫使袁紹一退再退。最終袁紹只剩下並州、幽州以及冀州的一部分。

  相比之下,曹操卻獲得了整個青州,以及冀州的一部分,實力大增。
匿名
狀態︰ 離線
893
匿名  發表於 2012-5-28 18:27:44
第895章 韋端的決定

  王燦派兩路大軍離開冀城,麾下的將領全都派了出去。

  不過,郭嘉和法正卻留了下來。

  王燦閑來無事的時候,突然想到了馬超和馬休。

  這兩人歸順韓遂後,曾經率領士兵攻打王燦,但隨著馬氏兄弟殺了韓遂,竟然消失得無影無蹤,再也沒有了蹤跡,著實奇怪。

  王燦和馬超之間的恩怨,最早可以追溯到王燦囚禁馬超。

  到現在,已經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王燦不會有仁慈之心,也不會學曹操那般為了收服關羽而留下關羽的性命,對馬超是存了必殺的心思。

  王燦麾下的將領殺了馬騰、馬鐵和馬岱,和馬超是不死不休的關係。

  王燦琢磨著馬超憑空消失的事情,覺得馬超可能會留在西涼,或者是離開西涼。故此,王燦吩咐士兵在西涼設立關卡,張貼緝拿馬超的告示,同時又傳信給坐鎮長安的黃忠和高順,讓兩人派兵設立關卡,阻攔馬超和馬休,爭取將馬超抓捕起來。

  ……

  涼州,威武縣。

  王燦派遣的士兵抵達威武後,拜見了韋端。

  縣府大廳,韋端頭戴進賢冠,身上穿著一襲黑色長袍,端坐在主位上。

  韋端的年齡約莫四旬左右,他面容俊朗,眸子清澈透亮,紅潤的面頰上帶著淡淡的笑容,仿佛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不得不說,世家大族培養出來的子弟大多是一表人才。

  袁紹、袁術出身袁氏,長得都是一表人才;荀攸和荀彧出身潁川荀氏,也長得容貌俊偉,相貌堂堂,是當世大帥哥;諸葛亮所在的諸葛家族也是琅琊大族,長得一表人才;周瑜出身的周家也大有來歷,是名門之後,人稱美周郎,足見其容貌之漂亮。

  單憑這一點,也能看出世家和寒門的差距,也是這個時代的特徵。

  士兵拜見韋端後,直接說明來來意。

  韋端聞言,腦中一片迷糊。

  雖然韋端心中慌亂,臉上卻沒有露出任何表情,語氣平淡的說道:“小將軍先去偏廳休息一會兒,待我仔細考慮考慮,再作答復。”

  傳信的明明是一個士兵,可韋端稱呼小將軍。

  這樣的稱呼,讓士兵心生好感。

  不過,士兵仍然牢記法正的吩咐,大聲回答道:“韋大人,蜀王已經給了小人明確的指示,只給您半天的時間考慮。若是時間超出半天,小人立刻返回冀城,認為您不願意去拜謁蜀王。時間有些急促,請韋大人慢慢斟酌。”

  說完後,士兵跟著府上的侍從離開了。

  韋端坐在主位上,表情陰晴不定。良久之後,韋端長舒一口氣,大聲吩咐道:“來人,請大公子和二公子來大廳議事。”

  站在廳外的侍從聽到韋端的吩咐,立刻去傳達韋端的命令。

  大公子,是韋端的大兒子韋康。

  二公子,是韋端的二兒子韋誕。

  韋康才華出眾,為人謙卑懂禮,能力很強,已經開始協助韋端處理涼州的事物,在威武有著很高的威望。韋誕也是機敏過人,但韋誕和韋端比較相似,喜歡研究學問,對文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是卻不理政事。

  正是如此,韋氏兄弟關係非常和睦。

  只要不涉及權利,兄弟還是兄弟,但摻雜了權利,便會發生改變。

  時間不長,韋康和韋誕急匆匆的來到大廳。兩人坐下後,韋康開口道:“父親,您將我和二弟找來,有什麼事情麼?”

  韋端神色凝重,說道:“王燦派士兵來通知為父,讓為父去冀城拜謁。”

  韋誕一聽,劍眉上揚,忙問道:“父親,是蜀王麼?”

  韋端點點頭,卻沒有說話。

  韋誕見韋端肯定的點頭,突然從坐席上蹦了起來,臉上露出歡喜之色。好一會兒,韋誕才發現韋康和韋端都盯著他,而且韋端陰沉著臉,露出不高興的表情。韋誕訕訕一笑,臉上露出尷尬的表情,趕忙坐下來。

  韋端大喝道:“誕兒,你這般興奮,是何意思?”

  韋誕沒有任何顧忌,興奮的說道:“兒子聽聞蜀王在成都興建學院,有蔡邕、龐德公和司馬徽執教,而且大儒任安也在成都,當真是大賢雲集,令人欣羨。蜀王讓爹爹前去拜謁,顯然是想讓爹爹歸順蜀王。只要爹爹答應了,兒子就可以去成都求學,到時候再拜蔡邕為師,或者是拜龐德公和司馬徽為師,哎呀,這可真是的大好機會啊!”

  韋誕越說越起勁兒,已經忍不住搓了搓手。

  韋誕聽了後,臉色卻愈加的陰沉。

  雖然他也有些心動,可涼州是韋家的基業,豈能拱手讓與他人。韋康看見韋誕興奮的表情,無可奈何的搖了搖頭。他的這個二弟從小好學,而且是一個書呆子,一心鑽研學問,現在有了去成都的大好機會,更是不知道姓什麼了?

  韋康抬起頭,看向韋端,問道:“爹爹,蜀王派來的使節呢?”

  韋端回答道:“為父讓他在偏廳休息,那士兵已經明說了,只給半天的時間考慮,然後就準備返回冀城。”

  韋誕插嘴道:“爹爹,還有什麼好考慮的,直接歸順了吧。”

  “住嘴!”

  韋端大喝一聲,惡狠狠的瞪了韋誕一眼。

  韋誕低著頭,喃喃自語道:“你自己不也經常稱讚成都大儒雲集,是研究學問的聖地麼?現在卻來喝斥人家。”

  那模樣,好像是受了委屈的小娘子。

  韋端歎息一聲,以手撫額,臉上露出無奈的表情。若非他的這個二兒子真是像極了他,韋端恨不得將他拖出去宰了。

  家業和學問,這廝竟然直接拋棄家業。

  韋康說道:“爹爹,恐怕您是必須去,不去不成。”

  韋端立刻問道:“為何?”

  韋康回答道:“兒子已經得到消息,蜀王派出了兩路大軍,正在掃蕩西涼。估計用不要多長時間,兩路大軍就要抵達威武,兵臨城下。韓遂和馬騰尚且不敵蜀王,我們兵力更弱,更不可能抵擋大軍。”

  韋端眉頭皺起,說道:“果真非去不可?”

  韋康點頭道:“非去不可!”

  韋端歎了一口氣,臉上露出惋惜的表情。

  韋誕聽見兄長和父親的談話,心中卻樂不可支。他也是極為聰慧的人,能猜出王燦讓韋端去冀城的目的,也能猜想到韋端此去冀城是鴻門宴,若是歸順王燦,一切好說;若是不歸順,後果肯定是不堪設想。

  只要去了,肯定只能歸順王燦。

  如此,他也能去成都求學。

  一想到這裏,韋誕就興奮不已。

  韋康瞥了眼正在偷樂的韋誕,又看向韋端,說道:“父親,其實歸順王燦,並不是一件壞事。這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不可能一直處於群雄割據的狀態。再加上天下無主,正是群雄逐鹿的大好時機。蜀王佔據益州富庶之地,又拿下了關中沃野千里,現在更是平定了西涼,已經有霸主氣象。我們歸順後,也是為韋氏開創一條輝煌之路。”

  韋誕搖頭晃腦的說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雖然禍事,卻也是大福啊!”

  這廝搖頭晃腦,顯得非常興奮。

  韋端聽了二兒子的話,卻也點了點頭。

  韋端也不是猶豫不決之人,他下定決心後,立刻找來傳信的士兵,將前去拜謁王燦的事情敲定下來,準備起身離開。
匿名
狀態︰ 離線
894
匿名  發表於 2012-5-28 18:28:06
第896章 迎接

  八月上旬,北地的天氣已經逐漸的涼爽起來。

  街道上往來的行人,也越來越多。

  然而,城門口卻寂寂無聲。

  只見一隊身穿甲胄,腰懸戰刀,渾身充斥著殺氣的士兵站在城門口,仿佛是經年不多的雕塑一動不動。這些凶戾的士兵往城門口一站,周圍的百姓只得遠遠地觀望。不僅如此,出入城門的百姓都被攔住。

  一個個百姓睜大了眼睛,敬畏的望著站在城門口的人,臉上露出好奇的表情。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王燦。

  他站在冀城的城門口,是為了迎接韋端的到來。

  時隔半個月,韋端從威武出發,終於快要抵達冀城了。

  王燦要把韋端遷往成都,這事對王燦來說是一件大好事,但對於韋端來說卻是剝奪了韋家在威武的權利。而且韋端所在的韋家還是關中大族,韋端本身也是名士,所以王燦為了表示對韋端的尊重,親自在城門口迎接。

  典韋站在王燦身後,低聲說道:“主公,來了!”

  王燦眺望遠方,看見一隊人馬緩緩行來。

  一輛馬車行駛在最前面,韋端就坐在馬車中。

  王燦看見馬車行來,臉上的神情並沒有任何變化。韋端前來拜謁他,尚且無法確定韋端是否會答應去成都,是敵是友尚未可知。但王燦得做出該有的姿態,要表示出對韋端的尊重,這不僅是做給韋端看的,也是做給涼州百姓看的。

  遠處,一輛輛馬車行駛過來。

  最前面的一輛馬車中,韋端輕輕撩起門簾,掀開了一個口子,打望著前方的道路。

  當他看見城門口的隊伍後,心臟都忍不住加速的跳動了幾下。

  韋康見韋端臉色變化,也湊過去打量。

  入眼處,只見城門口有精銳驍勇的士兵列陣,森嚴而立。最前面,是一個身穿錦衣華服,年齡約莫三十許的人站在城門口。其餘的人都站在那人後面,臉上露出恭敬謙卑的神情。韋康見此情況,立即喝道:“停車!”

  頓時,馬車一下停了下來。

  韋端忙問道:“康兒,怎麼停下了?”

  韋誕也接著說道:“大哥,我們還有一段距離才到冀城城門口呢?”

  韋康正色道:“爹爹,若是我們到城門口才停下馬車,那就不合禮儀了。您看城門口的陣仗,明顯是蜀王親自迎接,若是我們在蜀王面前下馬車,肯定顯得不恭敬,早些下馬車徒步走過去,才能顯出您對蜀王的尊敬。”

  韋端連連點頭,說道:“若非康兒提醒,為父險些得罪了蜀王!”

  韋康搖頭道:“蜀王一方雄主,這點胸襟肯定是有的,得罪到不至於。不過,我們若是在城門口下馬車,肯定給蜀王麾下的文武重臣留下不好的印象,對我們韋家的發展不利,所以必須提早下馬車。”

  說著話,韋康撩起馬車門簾,示意韋端先行。

  韋端帶著韋康和韋誕下了馬車,徒步朝城門口行去。

  至於韋端的家眷,依舊在後面的馬車中,所有的馬車跟在韋端後面,緩緩而行。

  王燦遠遠的望見韋端乘坐的馬車停下,而韋氏父子也下馬車徒步走來,心中暗自點頭,也升起一絲喜悅。

  看眼前的情況,讓韋端去成都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困難。

  時間不長,韋端帶著韋誕和韋康接近了王燦。

  韋端走到王燦正前方,彎腰拱手道:“涼州刺史韋端,見過蜀王!”

  王燦笑說道:“孤仰慕韋刺史久矣,今日得見,是名不虛傳呐!”頓了頓,王燦目光又掃了眼韋端身後的韋康和韋誕,笑說道:“這兩位莫非是韋刺史的兩位公子。”說話時,王燦伸手指向韋康,讚歎道:“這位公子長得一表人才,幹練有神,應該是長公子韋康吧!”

  韋康聞言,立刻拜道:“草民韋康,見過蜀王!”

  王燦微笑著點了點頭,伸手指著韋誕,笑說道:“這位長得風流倜儻,一看就是飽讀詩書的人應該是二公子韋誕吧。”

  韋誕聽王燦說他長得風流倜儻、飽讀詩書,心中大喜,臉上露出歡喜的神情。

  他好讀書,王燦一番話簡直是說到心坎兒上了。

  韋誕神色謙卑,心悅誠服的拜道:“後學末進韋誕,拜見蜀王!”

  韋誕的稱呼和韋康又有不同,韋康稱自己為草民,便是布衣之身。然而,韋誕卻稱呼自己是後學末進,是表示他對王燦的敬仰。王燦雖然是雄踞一方的蜀王,但還有一個身份是蔡邕的關門弟子,這讓韋誕欣羨不已。

  王燦微微頷首,又看向韋端,說道:“韋刺史,你可是生了兩個好兒子啊。一個幹練精明,一個飽讀詩書,羨煞旁人啊!”

  韋端聽完後,也有些飄飄然了。

  他剛剛拜見王燦的時候,心裏面還有一絲忐忑不安,但聽見王燦拉家常般的話語,心中的忐忑早就拋到了九霄雲外。

  這天下間,哪個父母不喜歡別人誇讚自己的兒女呢?

  尤其是誇讚的人是王燦,更讓韋端高興。

  不知不覺間,雙方的氣氛變得有些微妙起來,不似剛見面那樣生分。

  韋康恭敬的站在韋端身後,心中對王燦升起一絲敬畏,同時也升起一絲慶倖。從王燦的言談舉止當中,就能管中窺豹,分辨出王燦的能耐。簡單的幾句話,王燦就已經將他的父親和二弟哄得服服帖帖的,手段令人咂舌驚歎。

  此時,王燦也在打量著韋端。

  他看見韋端的表情變化,知道事情估計是水到渠成,很容易就能完成。

  王燦又掃了眼後面的車隊,也是若有所思。不等韋端開口說話,王燦伸手拉住韋端的手腕,笑說道:“韋刺史,孤已經在縣府設宴,為韋刺史接風洗塵。”

  韋端正要表明態度,但王燦卻拉著他城裏面行去。

  一時間,韋端也不好開口說正事。

  歸順王燦的事情,不能隨意的說出來。韋康和韋誕跟在韋端後面,而典韋也和兩人並列行走,警惕的望著周圍,仍然沒有放鬆警惕。

  法正和郭嘉走在一起,法正笑說道:“郭大人,你看這情況如何?”

  郭嘉笑說道:“彀中之物耳!”

  說完後,郭嘉笑了笑,便沒有贅言了。

  法正微笑著點點頭,臉上露出認同的表情。

  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往縣府走去,在縣府大廳中賓主落座。

  王燦坐在主位上,左側的斜下角則是韋端的位置,韋康和韋誕都坐在韋端身後。大廳左右兩側,是王燦麾下的文武重臣,一眾人看著王燦的表情,臉上露出欣喜之色。他們也看出了情況,知道韋端很可能要歸順王燦了。

  不過,宴席上並沒有涉及政事,而是說了些風花雪月的事情。

  這樣的事情,最能引起話題,也最吸引所有人的興趣。

  宴席上,韋誕是很活躍的一個人。這廝崇尚名士,也學著名士風流,對風花雪月的事情比韋康精通多了。

  有韋誕的融入,氣氛更加熱絡。

  到最後,可謂是賓主盡歡。
匿名
狀態︰ 離線
895
匿名  發表於 2012-5-28 18:28:29
第897章 夜話

  宴席結束的時候,天色已經暗了下來。

  韋端父子離開大廳,在縣府後院住下,王燦也沒有急著召見幾人。

  書房中,燈火通明。

  王燦白天飲了許多酒水,身上帶著酒氣,洗漱一番後,派人找來了郭嘉和法正。他看著兩人,直接說道:“看今天的情形還不錯,你們覺得韋氏父子如何?”

  法正說道:“韋端和韋誕相似,都是那種飽讀詩書的人。至於韋康,此人舉止有度,沉穩大方,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歷史上,韋端擔任涼州刺史,後來就是韋康接替韋端的位置,成為新任的涼州刺史。而且韋康在歷史上也非常有名,當時的大儒孔融說韋康‘淵才亮茂,雅度弘毅,偉世之器’,評價非常高;太尉楊彪也評價說韋康‘昴昴千里之駒’,洋溢稱讚之詞。

  由此,能看出韋康很有能耐。

  郭嘉接著說道:“卑職見韋端一行人有十幾輛馬車,又有僕人家眷,顯然已經打算歸順主公了。卑職估計,他們也有前往成都定居的想法,否則不可能帶著家眷一起趕來。”

  王燦笑道:“如此,我無憂矣!”

  郭嘉和法正相視一笑,都露出暢快的笑容。

  ……

  韋端臥室中,早已點亮了油燈。

  韋端盤腿而坐,目光從韋誕的身上掠過,眼中閃過溺愛的神色。旋即,他又看向韋康,沉聲問道;“康兒,我們和蜀王已經有了短暫的接觸,你有什麼看法?”雖說韋端準備歸順王燦,但還想問問韋康的看法,因為韋康有主見,比他更出色。

  “爹,我先說!”

  韋康沒說話,韋誕卻插嘴說話了。

  韋端不以為忤,笑著問道:“誕兒,你有什麼看法?”

  韋誕嚴肅的說道:“蜀王性情中人,我們歸順蜀王,最合適不過了。”

  韋端沒好氣的說道:“廢話!”

  此時的韋誕,已經徹底的倒向了王燦,而且韋誕想著能夠前往成都就興奮不已,早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姓韋,還是姓王了。雖說韋端恨韋誕不理政事,卻又溺愛不已,因為韋誕癡迷學問的程度和他年輕時完全相似,韋端才如此喜愛韋誕。

  韋康看向韋誕,正色道:“二弟,我若是旁人,見你突然插嘴,肯定對你有怨氣。”

  韋誕笑嘻嘻的說道:“你是我大哥嘛!”

  韋康搖搖頭,說道:“一方面因為我是你大哥,但另一方面我瞭解你,知道你的性格是這樣,所以無傷大雅。但你抵達成都後,要和成都的大儒接觸,這樣跳脫的性子不行。你什麼都像父親,但性格卻一點都沒有學到父親的沉穩。”

  韋誕說道:“好了,好了,我一定注意的。”

  他面對這個少年老成的大哥,覺得比韋端都難以應付。

  韋康心中暗暗搖頭,說道:“父親,白天和王燦接觸不多,但管中窺豹,足以看出王燦的能耐。兒子覺得王燦手段高明,也有心胸氣度,可以放心歸順。”

  韋端是涼州刺史,但也不過是王燦眼中的一盤菜。

  面對王燦強勢的大軍,韋端不得不歸順。

  但歸順有真心歸順,也有假意歸順。

  韋端白天和王燦相處一番,對王燦非常佩服。現在見韋康的意見是肯定的,點頭說道:“既如此,我們就舉家遷入成都,不讓你娘返回長安。”

  韋端將家眷僕從也帶來了,表面上是歸順王燦,卻有兩手打算。其一是所有人跟著韋端一起去成都,在成都安家立業。同時,韋端還有一種打算,那就是韋端帶著韋誕去成都定居,韋康則帶著韋端的家眷返回長安,另立門戶。

  現在看來,他們顯然準備一起入成都。

  韋端看向韋誕,面容慈祥,說道:“誕兒,我們此去成都,沒有根基,你切忌不可張狂胡鬧,要多向你大哥學習,記清楚沒有?”

  韋誕不以為意的說道:“您放心,兒子省得。”

  韋端見韋誕的表情,哪還不知道韋誕的心思,立刻嚴厲的說道:“你若不聽話,抵達成都後,為父將你關在家中,也不會請蜀王替你引薦大儒。”

  “啊!!”

  韋誕驚呼一聲,臉色發苦,重重的點了點頭。

  韋端滿意的看了眼韋誕,又看向韋康,吩咐道:“你們兩兄弟早些去休息,明日一早我們去拜見蜀王,辭掉涼州刺史,前往成都。”

  韋康和韋誕點點頭,起身離開了韋端的臥室。

  ……

  次日一早,韋端帶著韋康和韋誕拜見王燦。

  大廳中,王燦坐在主位上,韋端、韋康和韋誕站在大廳中,神色恭敬。

  王燦開口問道:“韋刺史,這麼急拜見本王,有什麼要事嗎?”

  韋端心中就早打好了腹稿,緩緩說道:“端久居涼州,卻寸功未立,而且涼州賊匪橫行,也沒有能力治理涼州,請蜀王接管涼州。”

  停頓了一下,韋端又說道:“端願意舉家遷往成都,請蜀王應允。”

  說完後,韋端目光看向韋康。

  頓時,韋康往前踏出一步,從寬闊的袖口中摸出兩本拇指厚的書籍,恭敬的遞給了王燦,誠懇的說道:“這是涼州的賦稅和戶籍,請蜀王查閱。”

  王燦沒有推辭,直接接受了韋康獻上的兩本書,放在案桌上。但王燦也沒有去翻閱,而是看著韋端,笑說道:“韋刺史,成都風土宜人,氣候舒適,的確是居住的好地方。但你們在成都無親無故,可有安排?”

  這番話,便是讓韋端提出條件了。

  韋誕聽了後,臉上露出雀躍的神情,躍躍欲試。

  他也知道這是正式場合,不能有逾越。

  韋端聽了後,心中松了口氣。若是王燦收下了韋康獻上的賬簿和戶籍,卻沒有絲毫表示,他們也只能認栽。但韋康曾說王燦必有厚賜,看來果真如此。韋端深吸口氣,壓住心中激動的情緒,說道:“我父子三人在成都無親無故,請蜀王安排。”

  王燦遲疑了一下,說道:“既如此,本王就卻之不恭了。”

  韋端父子聽後,微微彎腰,等著王燦的吩咐。

  王燦語速不急不緩,說道:“韋刺史出身名門,是當今有名的名士,抵達成都後在禮部做事,跟著任安打理禮部的事情。”

  韋端立刻拱手拜謝,大聲說道:“多謝蜀王!”

  王燦點點頭,目光看向韋康,吩咐道:“韋康舉止有度,沉穩幹練,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暫且跟著程昱做事。”

  韋康心頭一喜,拜道:“多謝蜀王!”

  他來之前,已經派人打聽了王燦麾下的文臣武將。

  程昱,何許人?

  王燦麾下的官員中,當屬程昱為尊。韋康知道程昱德高望重,最受王燦敬重。他跟著程昱做事,只要能得到程昱的青睞,以後肯定是前途無量。當然,前提是韋康要有足夠的能耐,能得到程昱的器重才行。

  韋端聽了後,也是暗暗激動,為大兒子有好前程而興奮。

  此時,只剩下韋誕一人了。

  韋誕期待的望著王燦,臉上露出激動的情緒。

  他的父親和兄長都如願以償,得到了最合適的安排。現在輪到王燦安排他的去處,韋誕心中沒來由的有些小緊張了。
匿名
狀態︰ 離線
896
匿名  發表於 2012-5-28 18:28:50
第898章 後續安排?

  王燦看著滿懷期待的韋誕,笑問道:“韋誕,你自己有什麼想法?”

  韋誕沒有任何猶豫,直接張嘴說道:“晚輩要拜龐德公或者是司馬徽為師!”說話時,韋誕沒管王燦是蜀王的身份,直接以晚輩稱呼,真夠奇葩的。

  其實,韋誕心中還想拜蔡邕為師。

  但王燦是蔡邕的弟子,而他若真的成了蔡邕的弟子,豈不是成了王燦師弟。韋誕心中有顧慮,最終把蔡邕從拜師名單裏面剔除了出去。

  “哈哈哈……”

  驀地,王燦朗聲大笑,笑得韋誕有些尷尬。

  韋端聽著王燦哈哈大笑的聲音,瞪了韋誕一眼,眉頭微微蹙起。

  龐德公和司馬徽是當世大儒,豈能說拜師就拜師的,而且韋誕當著王燦的面提出來,已經是給王燦出難題,有些失禮了。畢竟,司馬徽和龐德公不是王燦的下屬,不存在從屬關係,更不可能隨意接受王燦的命令。

  韋康心中暗自搖頭,也覺得韋誕舉止失措。拜師的事情私下裏請王燦幫忙可以,但讓王燦下令顯然是行不通的。

  韋誕見王燦發笑,書呆子氣冒了出來,大聲問道:“敢問蜀王,有什麼不對嗎?”

  王燦搖頭說道:“沒有什麼不對的,我只是笑你的要求太簡單了。”

  韋誕聞言,頓時愣住了。

  拜龐德公或者是司馬徽為師竟然很簡單?這樣的結果太突然了。一時間,韋誕有一種被幸福砸暈的感覺。

  韋誕剛想說話,卻被王燦打斷了。

  王燦說道:“孤在成都興建文院,收取學生,龐德公和司馬徽就在裏面執教,也有其他的大儒在書院中執教。不管是誰,只要進入文院的學生,都是龐德公和司馬徽的弟子,你進入文院後,也是他們的弟子,這個要求的確很簡單。”

  頓了頓,王燦又說道:“但想成為龐德公或者是司馬徽的親傳弟子,得看你有沒有那個潛質。孤可以安排你進入文院學習,其餘的看你自己的造化。”

  轉瞬間,韋誕又欲哭無淚。

  聽了王燦的解說,他覺得拜師的幾率幾近於零了。

  去成都文院求學的人多不勝數,他想成功拜師,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韋誕想說話,卻看見韋康惡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當下,韋誕怏怏然的拜謝道:“多謝蜀王!”

  王燦點點頭,也並未多說。

  韋端急忙問道:“蜀王,卑職何時入成都?”此時,韋端自己的自稱也發生了改變,變成了官場長劍的‘卑職’,顯然認可了王燦的安排。

  王燦笑說道:“此去成都路途遙遠,而且你們一家子前往,人數較多,還是早些啟程為好。這樣吧,你們明日啟程趕往成都。孤會寫好你們任職的詔令,等你們抵達成都後,拿著詔令拜謁程昱,就能立刻上任。”

  韋端又表示感謝,然後帶著韋康和韋誕離開。

  出了大廳後,韋誕的興致還是不高。

  韋康看見韋誕的表情,歎口氣道:“二弟,龐德公和司馬徽是當世大儒,名震荊襄,蜀王不可能強令他們收徒的。你當著蜀王的面提出這樣無禮的要求,讓蜀王很難辦。好在蜀王讓你進文院學習,這已經不錯了,好好珍惜吧。”

  韋誕說道:“大哥,我明白,只是有些失落而已。”

  三人一邊走一邊說,返回居住的院子去了。

  大廳中,王燦翻閱了一下韋康拿出來的戶籍和賦稅,然後放在一邊。這些事情交由新的涼州刺史處理,他只要心中有數就行。

  韋端交出權力,意味著涼州已經是王燦的治下。

  其餘的小軍閥或者是賊匪,已經不成氣候。

  大軍一到,立刻就能解決。

  ……

  次日一早,韋端帶著家眷拜別王燦,離開冀城,十五輛馬車浩浩蕩蕩的往成都趕去。王燦送走了韋端一家子,回到了大廳中,將法正和郭嘉找來。韋端離去,涼州已經成了一個空架子,只要趙雲和呂蒙率領的大軍抵達,立刻就能掃蕩涼州。

  至於張掖郡、西郡等地,也是輕鬆就能平定。

  王燦看著郭嘉和法正,開門見山的說道:“韋端前往成都,涼州已經平定,我們也差不多要班師返回成都了。但涼州刺史空缺,必須有人繼任,你們兩人有什麼看法?”

  涉及官員調配,非常重要。

  法正陷入思索當中,似乎是考慮誰適合擔任涼州刺史。

  郭嘉朗聲說道:“主公,涼州雖然基本平定,但難保不會有異族來侵犯,亦或者涼州境內有賊匪作亂。故此,派遣文官擔任刺史顯然不合適。卑職認為涼州刺史的人選必須有勇有謀,既能夠領兵打仗,也能安撫民心,否則涼州便治理不好。”

  王燦點點頭,又看向法正,問道:“孝直,你有什麼意見?”

  此時,法正還在沉思當中。

  王燦一說話,立刻將法正驚醒過來,趕忙說道:“主公,西北之地,有天然的馬場,適合裝備騎兵。主公要委任涼州刺史,卑職認為可以從軍中選擇一員上將留守,一方面治理百姓,一方面挑選戰馬,訓練出一支精銳鐵騎。昔日主公佔據益州,戰馬稀缺,破軍營只有三千人,現在有了充足的資源,可以擴種騎兵了。”

  王燦問道:“孝直,你的意思是讓子龍留下?”

  法正搖頭說道:“軍中將領,皆可留下,全憑主公決斷。”

  王燦聞言,笑了笑,暗罵法正滑不留手。然而,按照法正提出來的建議,唯有趙雲最適合。而且趙雲文武雙全,有勇有謀,上馬能領軍打仗,下馬能治理百姓,是一個難得的全才,比其他將領更勝一籌。

  當然,陳到、呂蒙和張任都不錯,但三人缺乏資歷和威望。

  王燦沉吟一番,吩咐道:“法正,你立刻傳令趙雲和呂蒙,讓兩人停止進攻,帶著大軍返回冀城,商議人選。”

  “諾!”

  法正點頭應下,立刻去執行命令。

  郭嘉站起身,朝王燦揖了一禮,也轉身離開。

  王燦一個人坐在大廳中,考慮著留下的人選。縱然讓趙雲留在涼州擔任刺史,但不可能僅僅只有趙雲一個人,這樣顯得勢單力薄,所以必須要有足夠的人選。

  陳到和張任,都是不錯的人選。

  相比而言,典滿和黃敘也不錯。

  這些人,都可以留下來協助趙雲處理涼州的事情。

  王燦仔細斟酌了一番後,不僅沒確定人選,反而一團亂麻,沒有清楚到底留下那些人,帶走那些人。到最後,王燦乾脆等趙雲和呂蒙等人返回冀城後,直接詢問他們自己的意見,看哪些人願意留下。

  到時候,再做決斷。

  隨著時間流逝,趙雲和呂蒙率領大軍迅速返回。

  兩人都是滿腹疑惑,沒弄清楚情況。他們率領大軍已經拿下金城。接下來,趙雲和呂蒙準備長驅直入,攻下涼州。

  然而,這時候卻傳來王燦的命令,讓兩人暫停進攻,立刻返回冀城。

  趙雲和呂蒙一頭霧水,卻在最短時間內返回冀城,面見王燦。
匿名
狀態︰ 離線
897
匿名  發表於 2012-5-28 18:29:10
第899章 重裝騎兵

  冀城縣,縣衙大廳。

  王燦麾下的所有文武都齊聚一堂,包括閻行也位列其中。

  此時的閻行,已經徹底拜服王燦了。這才過了多長一點時間,韋端竟然自己帶著家眷去成都了,實在令人驚奇。

  王燦高坐在主位上,神情嚴肅,不急不緩的說道:“召集你們回來,是商議一下涼州的事情。韋端辭掉了涼州刺史的,已經啟程前往成都。現在涼州刺史空缺,也需要一些將領留下來輔助新任涼州刺史,所以將你們全都召集了回來。”

  下方,一眾將令凝神屏氣,期待著王燦說話。

  他們聽完王燦的話,也明白商議的是協助涼州刺史的人選,而不是涼州刺史。這麼重要的官職,肯定早有安排。

  王燦看向趙雲,沉聲喝道:“趙雲聽令!”

  “末將在!”

  趙雲大喝一聲,往前踏步一步,朝王燦揖了一禮。

  王燦朗聲吩咐道:“孤命你擔任涼州刺史,主持涼州一應大小事物。望你盡心竭力,締造一個嶄新的涼州。”

  趙雲抱拳說道:“末將定當竭盡全力,不負主公厚望!”

  王燦滿意的點點頭,伸手從案桌上拿起早已經擬定好的任命詔令,又拿起擺放在一旁的涼州刺史印綬,一起交給了趙雲。如此一來,趙雲就成為新任的涼州刺史,掌握著一州大權,成為王燦麾下第一個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

  趙雲恭敬的退到隊列中,神情嚴肅,眼中也閃過一絲喜色。

  牧守一方,機遇大,但責任也大。

  他心中歡喜過後,已經感覺到了沉重的壓力。

  相比於益州和關中,涼州的基礎實在是太薄弱了,他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所以,趙雲心中已經考慮著如何著手處理涼州的事情。常言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既然王燦將趙雲放到了刺史位置上,趙雲就要把事情做好,不能給王燦丟臉,也不能丟他自己的臉。

  王燦看見趙雲的表情,心中知道找對人了。

  有趙雲主持涼州的事情,他也可以放心的回成都。

  王燦說完後,又說道:“趙雲擔任涼州刺史,但一個人精力有限,總有忙不過來的時候。因此,需要一些人留下來協助趙雲,幫他處理涼州的事情,你們誰願意留下來?留守的人選尚未定下,看你們自己的選擇?”

  話音落下,閻行抱拳說道:“主公,末將請求留下!”

  閻行沒有任何猶豫,直接選擇留下。

  他心中也有自己的打算,如今的涼州尚未平定,需要一個熟悉涼州的人帶領大軍征戰。他熟悉涼州,留下來是最合適不過了。而且,閻行認為他自己即使跟著王燦,也無法領兵征戰,所以閻行選擇了留下,跟著趙雲治理涼州。

  王燦點頭道:“好,閻行留下!”

  說完後,王燦又看向其餘的將領。

  站在大帳中的人有陳到、張任、典滿、呂蒙和黃敘,五個人都有選擇。但誰留下,誰跟著王燦離開,尚且沒有定論。

  “主公,末將也選擇留下!”

  說著話,呂蒙昂首挺胸的站了出來,請求留下。

  王燦見說話的人是呂蒙,微微搖頭,說道:“你得隨我返回成都,站在一旁吧。”

  呂蒙哀歎一聲,翻了個白眼。

  他站在旁邊,心中暗說您老早就確定了誰要離開,直接把人扔在旁邊就是,何必和沒有確定的人站在一起呢?

  呂蒙幽怨的站在一旁,看著剩下的四個人。

  呂蒙退出隊列,陳到立刻站了出來,抱拳說道:“主公,末將選擇留下!”

  王燦說道:“好,叔至也算一個。”

  張任見陳到選擇了留下,仍然是一動不動。

  他聽見王燦任命趙雲為涼州刺史,心中就打定主意不留在涼州。畢竟趙雲是他的師弟,兩人有著這樣的一層關係,一旦張任留下,勢必難以擺脫趙雲的關係。故此,張任乾脆不吭聲,打定主意跟著王燦離開涼州。

  典滿見陳到和閻行留下,想了想,大聲說道:“主公,末將也選擇留下。”

  典韋坐在旁邊,見典滿主動留下,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雖然典韋的笑容比哭都更難看,但他卻感到高興。典滿一直跟著王燦東征西討,或者是一直留在狼牙營中,終究難成大器,不可能成長起來。

  要成長起來,必須單獨領兵。

  典滿選擇留下,無疑是鍛煉自身的好機會。

  王燦看了典韋一眼,然後看著典滿,笑說道:“阿滿,你既然選擇留下,我做主分一百狼牙營士兵給你,並且狼牙營的裝備也全都給你補足。你若是能夠重新訓練出新的狼牙營士兵,能夠湊足三百人、五百人,甚至是訓練出八百人,我也給你提供充足的裝備。但前提是一定要絕對的精銳,若是濫竽充數,什麼都別想得到。”

  典滿聽了後,心中樂開了花,臉上滿是笑容。

  他滿臉的自信,使勁的拍著胸脯,大聲保證道:“主公放心,末將一定訓練出一支精銳無敵的狼牙兵,您只要準備好精良的裝備就行了。”

  王燦淡淡一笑,點頭道:“留下的人數就這麼多,其餘的人隨我返回成都。”如此一來,典滿正式從狼牙營脫離出來,將會組建起新的狼牙兵。王燦一錘定音後,又吩咐道:“趙雲留下,其他人都出去。”

  頓時,郭嘉、法正、典韋等人全都起身離開。

  大廳中,只剩下趙雲一個人站著。

  王燦先問了一句:“子龍,可有信心治理好涼州?”

  趙雲正色道:“不管有什麼困難,末將都會一一克服,請主公放心。”

  王燦滿意的點點頭,他要的就是這樣的態度。旋即,王燦說道:“我讓你單獨留下來,有一件事情吩咐你去做。”

  趙雲躬身道:“請主公示下!”

  王燦說道:“這件事情是關於破軍營的,連番大戰下來,三千破軍只剩下千餘人,我希望你能將破軍營重建。但是,破軍營的重建必須要絕對精銳,不能濫竽充數。此次重組破軍營,所有破軍營士兵的武器我會讓蒲元統一鍛造長槍和身穿的鎧甲。不僅如此,包括戰馬身上覆蓋的鎧甲也會全部鍛造出來。”

  頓了頓,王燦接著說道:“重組的破軍營定義為重裝騎兵,要擁有絕對的殺傷力,要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希望你能組建出來。”

  趙雲沉吟一番,有些擔憂的說道:“若是士兵穿著厚實的鎧甲,戰馬也披上鎧甲,行動能力將會受到很大的限制,不適合長途奔襲了。”

  王燦說道:“這也是我任命你擔任涼州刺史的原因之一,你精通馬戰,有訓練騎兵的經驗,務必要訓練出一支無可匹敵的重裝騎兵出來。”

  趙雲聞言,朗聲說道:“主公放心,末將必定完成任務。”

  說完後,趙雲接著問道:“主公,軍中有了重裝騎兵,必須有輕騎兵負責突襲、追殺,這個如何安排呢?”

  王燦笑說道:“我們佔據西涼,有了足夠的戰馬資源,肯定要組建輕騎兵的。不過,你擔任涼州刺史,既要處理涼州的事情,又要訓練一支重裝騎兵,事情太多,不可能還有精力去訓練輕騎兵,所以我另外挑了人。”

  趙雲點點頭,準備詢問些其他的事情。

  正當此時,郭嘉卻急匆匆的跑進來,好似是發生了大事。
匿名
狀態︰ 離線
898
匿名  發表於 2012-5-28 18:31:02
第900章 劉備攻張繡

  郭嘉神色匆忙,根本沒有經過士兵稟報,直接闖進了大廳。

  王燦看見郭嘉的表情,沒有責問郭嘉,心中反而沒來由的緊張了起來,覺得很有可能發生了大事情。

  郭嘉疾步走到大廳中央,拱手拜道:“卑職拜見主公!”

  王燦開口問道:“奉孝,發生了什麼事情?”

  郭嘉沉聲道:“主公,劉備從汝南出兵,正在攻打張繡。”

  王燦聞言,心思轉動,旋即大聲喝道:“來人,取地圖來!”話音落下,大廳外立刻有一名士兵去取了一副地圖,迅速送到王燦手中。

  王燦擺手示意士兵退出去,將地圖擺在案桌上,指著南陽郡張繡所在的位置,說道:“張繡佔據的南陽郡是四戰之地,北邊有曹操,東邊有劉備,南邊有劉表,而我們則位於張繡的西面,將張繡圍了起來。劉備單獨一人出兵,難道曹操和劉表都無動於衷嗎?”

  郭嘉歎口氣說道:“的確如此,劉表和曹操都默認了,沒有出兵。”

  王燦眉頭一挑,臉上的表情這才開始變化了。

  張繡佔據南陽郡,看似危險,其實是處在一種微妙的平衡中。

  不管是劉備,還是曹操,亦或者是荊州劉表,都不可能放任張繡被其中的一家諸侯攻伐,但現在劉備出兵攻打張繡,曹操和劉表坐視不理,有些奇怪了。

  王燦問道:“最近劉備和劉表有什麼聯繫?”

  郭嘉回答道:“最近倒沒有什麼新消息傳回來,但我們的大軍出征之前,劉備和劉表已經結為盟友,互為唇齒,這應該是劉表默認劉備出兵的原因。”

  王燦說道:“如此說來,劉表是倒向了劉備了。”

  郭嘉點點頭,表示同意。

  王燦眉頭蹙起,歎口氣說道:“昔日左慈老道士前往荊州,不知道是怎麼勸說龐德公和司馬徽來蜀的。但我認為可能是龐德公和司馬徽等人離開荊州,導致我們和劉表的關係有了嫌隙,讓劉表倒向劉備,同意劉備攻打張繡。”

  郭嘉勸說道:“主公,事事不能十全十美,龐德公和司馬徽是荊州的文學支柱,您撬走了劉表的頂樑柱,劉表心中肯定有怨氣的。”

  王燦笑了笑,說道:“如此也好,我們以後攻打荊州,也不會有這麼多顧慮了。”

  郭嘉說道:“主公英明!”

  王燦話鋒一轉,又說道:“曹操也精通兵法,非常厲害,他竟然默認了劉備張繡,實在是令人驚訝啊!”

  趙雲接著回答道:“主公,我們離開成都的時候,曹操已經帶著大軍和袁紹交戰,他忙著處理北方的事情,哪有精力去搭理張繡。再者,張繡也不是善茬,不可能任由劉備攻打。末將認為,曹操一方面是沒有足夠的兵力阻止劉備,另一方面是準備坐收漁翁之利,等劉備和張繡打得兩敗俱傷,再伺機而動。”

  郭嘉說道:“主公,卑職覺得還有一種可能。”

  王燦立刻詢問道:“有什麼可能?”

  郭嘉解釋道:“曹操知道劉備發兵攻打張繡,卻故意不牽制劉備,因為他肯定主公您不可能坐視南陽郡被劉備攻陷,等著您出手呢。”

  王燦笑說道:“我若出手,曹操可就分不到一杯羹了。”

  語氣平淡,卻透出無限的自信。

  郭嘉笑而不語,沒有說話。

  王燦目光看向趙雲,吩咐道:“子龍,時間緊急,涼州的一些大小事情我也沒有足夠和時間和你討論了,你自己斟酌處理。實在是難以處理的,可以召集閻行、陳到等人,仔細商議一番後,再做決定。”

  “諾!”

  趙雲抱拳回答,重重的點了點頭。

  停頓了一下,趙雲問道:“主公,您要帶兵離開冀城,留下多少兵力在涼州?”

  留在涼州的兵力,這才是趙雲最關心的事情。

  他雖然知道涼州的平定已經是指日可待了,但王燦若是帶著大軍離開了,只給他留下三五千士兵,趙雲就有些難辦了。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趙雲縱然有萬般策略,千般手段,沒有足夠的兵力威懾,也難以處理好涼州的事情。

  王燦仔細想了想,說道:“我給你三萬大軍,其餘的一萬多士兵我帶走。”

  趙雲聞言大喜,趕忙拜道:“多謝主公!”

  三萬大軍,足以掃蕩涼州了。

  若是馬騰和韓遂還活著的時候,三萬大軍肯定是不夠的。別說馬騰和韓遂能輕易的抵擋三萬大軍,就是燒當和南羌等涼州的異族也能擋住三萬大軍。但馬騰和韓遂敗亡,再加上涼州刺史韋端棄官前往成都,趙雲率領三萬大軍足以穩住涼州的局面。

  王燦吩咐道:“子龍,你去挑選士兵吧,等你點齊三萬大軍,我準備啟程了。”

  趙雲點點頭,躬身離開了大廳。

  王燦看向郭嘉,說道:“我原本的打算還要去一趟長安,然後從長安折返,南下成都,但現在發生了劉備攻打張繡的事情,顯然不可能帶著大軍去長安了。奉孝,你立刻傳令給黃忠,讓他以最快的速度趕往斜谷關,我將會在斜谷關見他一面,然後帶著士兵南下,返回漢中,再調兵前往南陽郡。”

  郭嘉說道:“主公,難道不能直接傳信給黃忠麼?”

  王燦搖頭說道:“事情很重要,需要當面給他說清楚。我的本意還要將高順也招來,但必須有人坐鎮長安,所以就讓黃忠一人趕來。”

  郭嘉聽了王燦的解釋,便不再贅言了。

  他轉身離開大廳,立刻去傳信。

  當日下午,王燦率領一萬多名士兵離開了冀城,隨行的人有郭嘉、法正、典韋、黃敘和張任,其餘的將領則留在了涼州,著手處理涼州的事情。

  王燦帶著大軍一路急趕,從冀城趕往陳倉,然後趕往斜穀,準備從斜谷關南下。

  這一路走來,用的時間很短。

  王燦率領趕路的速度,幾乎比得上當初韓遂帶著大軍逃竄的速度。當王燦帶兵抵達斜谷關的時候,黃忠早已經帶著少許士兵抵達了。

  黃忠從長安趕來,只帶了十餘騎騎兵。

  一行人輕裝簡行的趕路,速度明顯比王燦帶著大隊人馬更快。

  斜谷關的關口下方,王燦的大軍抵達時,黃忠以及斜谷關的守將已經在關口等待了。

  大軍入關後,王燦命令大軍暫時駐紮,王燦單獨召見黃忠。

  黃敘跟隨王燦一來返回,得知黃忠竟然被王燦單獨召見後,心中非常的欣喜。黃忠可是他的父親,而黃忠得到王燦的器重,黃敘焉能不高興。為此,黃敘專門跑到郭嘉旁邊,詢問道:“郭叔,主公找我爹爹有什麼事情嗎?”

  黃敘以‘叔’稱呼郭嘉,顯得更加親切。事實上,郭嘉比黃敘大不了十歲,但郭嘉和黃忠平輩兒相交,黃敘以晚輩自居是正確的。

  郭嘉搖頭說道:“我也不知道,主公沒有告訴我。”

  黃敘聽後,頓時蔫了。

  此時,關卡城樓上,王燦和黃忠單獨相處。黃忠身上穿著一件黑色長袍,腰間懸掛著一柄漢刀,端坐在王燦下方,問道:“主公,您單獨將末將找來,有什麼事情吩咐嗎?”

  王燦點頭道:“的確有要事交給你和高順去做。”

  黃忠挺直胸膛,抱拳道:“請主公示下!”
匿名
狀態︰ 離線
899
匿名  發表於 2012-5-28 18:31:25
第901章 輕騎兵

  王燦正色道:“漢升,找你來,是準備讓你組建一支騎兵!”

  騎兵?

  黃忠聽了後,腦子一下懵了。

  他眼神恍惚了瞬間,立刻又恢復了過來,正色道:“主公,我們軍中已經有了破軍營騎兵,為什麼還要組建騎兵呢?”

  黃忠雖是武將,卻心思敏捷,瞬間就想到了其中的關鍵之處。

  王燦麾下,戰鬥力最強橫的部隊當屬破軍營,所有士兵都是使用大槍,非常厲害。黃忠若是重新組建一直嶄新的騎兵,這不是和趙雲爭鋒嗎?王燦搖頭說道:“破軍營已經不是原來的破軍營了,我讓子龍將破軍營騎兵訓練為重裝騎兵,而你要組建的騎兵則是輕騎兵,負責突襲、追殺、偵查等事情。”

  黃忠聽完後,這才放下心來。

  兵種不同,作用也不相同,他和趙雲才不會有糾紛。

  黃忠又問道:“敢問主公,新組建的輕騎兵使用的兵器是什麼?人數定為多少?”

  王燦立刻回答道:“所有輕騎兵使用的武器是漢刀,我會讓蒲元親自負責,鍛造出輕騎兵專用的漢刀,增強輕騎兵的近戰能力。至於輕騎兵的人數,暫時定位為三千人,可以往上增長,但最多為八千人。輕騎兵的士兵都要是精兵悍卒,我也不奢求他們能以一當十,至少一個人能幹掉五個普通士兵。”

  黃忠聽完後,面色發苦。

  以一當十的士兵已經是軍隊中很厲害的人,在普通士兵中屬於鳳毛麟角的存在。但是,一個打五個的士兵也不是弱者,想湊齊三千人,有很大的困難。黃忠又說道:“主公,士兵不合格可以訓練,但戰馬稀缺,我們沒有上等的戰馬啊!”

  王燦說道:“涼州已經拿下,我任命趙雲為新任涼州刺史,負責西涼的大小事情。你若是缺少戰馬,直接派人找趙雲討要就是。”

  黃忠一聽趙雲成了封疆大吏,也為趙雲感到高興。

  而且,趙雲擔任涼州刺史,黃忠討要戰馬也輕鬆了許多,畢竟兩人有些交情。

  王燦重申道:“漢升,兵貴精而不貴多,輕騎兵一定要精銳,不能濫竽充數。若是暫時湊不齊三千人,可以暫時少些人。”

  黃忠肯定的說道:“主公放心,末將一定會訓練出令人聞風喪膽的輕騎兵。”

  王燦繼續說道:“你的任務是組建輕騎兵,但高順也有任務。”

  黃忠忙說道:“主公請說,末將定然一字不漏的轉告。”

  王燦思考了一下,說道:“高順的陷陣營本就屬於重步兵,不需要做太大的改變。但是,八百陷陣營的裝備可以適當的重新配備了,所有士兵用的盾牌、長槍都要一一更換,要打造出一支能衝垮騎兵的陷陣營出來。高順在這方面經驗豐富,你回長安後告訴他,讓他羅列出所有的要求,然後將消息傳回成都,我會一一給他補齊裝備。”

  黃忠說道:“末將遵命!”

  說完後,黃忠說道:“若無事,末將便退下了。”

  王燦搖搖頭,說道:“不著急,這一次不是你一個人返回長安,法正將隨你一起前往長安,他也有相應的任務。”

  話音落下,王燦吩咐道:“來人,將法正找來!”

  士兵去傳達命令,黃忠問道:“主公,法孝直和末將一起返回長安,有何任務?”

  王燦右手虛抬,示意黃忠稍等。

  不多時,法正急匆匆的從外面走來,拜道:“卑職見過主公。”

  王燦微微頷首,說道:“坐吧,今日找你來,是有一件事情給你說。此次我帶兵返回漢中,你不用隨行了,跟著漢升去長安,處理長安的事情。”

  法正眉頭一挑,臉上露出疑惑的表情。

  他腦子急速的轉動,卻想不明白王燦為什麼會在這時候讓他去長安。

  法正神情嚴肅,朗聲說道:“主公,劉備發兵攻打張繡,南陽危急。一旦張繡敗亡,南陽郡將成為劉備的轄地,我們也將遭到劉備的威脅,益州東面的門戶也暴露在劉備的兵鋒之下。這場戰事非常重要,為什麼這時候卻要讓卑職去長安呢?”

  打心裏,法正不願意去長安。

  他要建立功勳,自然要往戰爭發生的地方去,才能逐漸的積累威望。

  王燦問道:“孝直,你是想著長安沒有戰事,所以不願意吧。”

  法正沒有隱瞞,直接說道:“正是!”

  王燦笑說道:“我讓你去長安,不是去遛狗鬥雞的,有要事讓你處理。”

  法正臉上露出不以為然的表情,什麼事情能比得上南陽的戰事重要?他也瞭解了長安的情況,有高順和黃忠鎮守長安,關中沒有危險,他去了後也沒有什麼事情做。法正深吸口氣,壓下心中浮躁的情緒,問道:“敢問主公,有何事?”

  王燦一字一頓的說道:“開疆拓土!”

  四個字,讓法正眼眸一亮。

  法正要做的事情,正是希望能替王燦開疆拓土,建立功勳。他只有通過一戰一戰的謀劃指揮,才能奠定地位,逐漸成為王燦軍中的中流砥柱。

  此時,法正心中的怨氣全都消散了。

  有戰爭打,他當然願意了,而且還是獨角戲,法正更加樂意了。

  法正恭敬的問道:“請主公示下!”

  王燦緩緩說道:“黃忠和高順坐鎮長安,佔據關中,但僅僅佔據了函谷關以西。至於函谷關以東,甚至於東都洛陽,卻不再我們的控制範圍。你前往長安後,和黃忠、高順一起謀劃洛陽,將洛陽、河內、河東等關東之地收於囊中,這就是你去長安的任務。”

  關東,通常指函谷關以東的地區。

  這片地區,則是以東都洛陽為中心。

  法正心中歡喜,肯定的說道:“主公放心,卑職定然拿下關東。”

  王燦搖頭道:“不要以為很容易成功,洛陽、河內、河東、弘農郡等地既有曹操的地盤,也有袁紹的地盤,一個不好,就要被袁紹和曹操圍攻。我領兵南下,不可能出兵支援。所以你的任務很重,要把握好這個度,不要沒拿下洛陽,卻惹了一身騷。”

  法正神色嚴肅,鄭重的點了點頭。

  他此去長安,任務的確不輕,但卻讓他熱血沸騰!

  一時間,法正心中升起了無限豪情。

  這種感覺,很好!

  法正一開始以為前往長安是被王燦扔了出去,沒想到是身負重任。雖然謀劃關東的任務很難,但他有的是耐心,有的是時間,而且袁紹和曹操正在交戰,他有機會謀劃洛陽,將洛陽、弘農、河東、河內等地收到囊中。

  王燦看向法正和黃忠,說道:“你們兩人和高順主持長安的大局,以黃忠為主將,法正為軍師,明白了嗎?”

  黃忠點頭道:“末將明白!”

  法正也說道:“主公,卑職定會拿下洛陽的。”

  王燦笑道:“期待你拿下洛陽,我在成都等你的好消息。”說完後,王燦看向黃忠,笑著說道:“漢升,黃敘那小子還在軍中,你和他許久未見,去敘敍舊吧。用不了多長時間,我又要啟程趕路了。”

  “多謝主公!”

  黃忠面色喜色,急忙起身離開,幾個月沒見黃敘,黃忠心中當然有些想念了。

  王燦又看向法正,說道:“孝直,陪我在周圍走走。”說完後,王燦起身離開了。法正跟在王燦身後,走出了大廳。

  兩人在城樓上一邊說話,一邊閒逛。

  說話的內容,則是關於如何著手處理關東的事情。
匿名
狀態︰ 離線
900
匿名  發表於 2012-5-28 18:31:47
第902章 南陽局面  
   
  漢中郡,南鄭縣。

  王燦率領大軍從斜谷關南下,日夜兼程,以最快的速度抵達了南鄭。此番征伐西涼,擊敗馬騰和韓遂,又遷走涼州刺史韋端,也算是圓滿的解決了涼州之事。

  王燦抵達南鄭縣,立刻將張遼找來。

  南鄭縣,郡守府。

  王燦坐在大廳主位上,目光落在張遼身上。此時的張遼,和兩年前剛歸附王燦已經有很大的差別。張遼率領士兵駐紮在漢中郡,主持一方大局,維持整個漢中郡的穩定,雖然沒有四處征戰,但張遼本身的能力卻得到了提升。

  王燦直接問道:“文遠,你人在漢中,最瞭解南陽郡的情況,說說看!”

  “諾!”

  張遼回答一聲,旋即說道:“一個月前,劉備率領六萬大軍直撲南陽郡。他領兵殺向宛城,先是命令張繡投降,但張繡拒絕,不願意歸順劉備。劉備因此攻打南陽郡,雖然劉備的實力比張繡更強,但張繡也不是善茬,在各個關口設下大寨,處處攔截劉備。如此一來,劉備的大軍每到一處,都要遭到阻擊,趕路的速度非常慢,還沒有抵達宛城。”

  王燦聽完後,說道:“豫州多次遭到戰亂,百姓疲乏,民生艱難,沒想到劉備這麼快就拉起了六萬大軍,速度很快啊!”

  頓了頓,王燦又說道:“再說說劉備大軍的人員安排。”

  張遼立即回答道:“劉備親自率領大軍,以陳宮為軍師,以張飛為大將,其餘的都是些蝦兵蟹將,名不見經傳。”

  王燦目光一轉,看向郭嘉,問道:“奉孝,你有什麼主意?”

  郭嘉一路上都在思考劉備攻打張繡的問題,心中早有腹稿,開口就說道:“主公,卑職以為張繡和劉備還在相持階段,沒有明顯的勝敗之分,我們也沒有必要直接殺過去。故此,卑職建議屯兵上庸縣,再根據劉備和張繡的情況逐漸往前推進,等待機會!”

  王燦點點頭,表示同意。

  張遼接著說道:“主公,此番出征,需要徵調多士兵?”

  王燦反問道:“文遠,漢中郡可以徵調多少士兵?”

  張遼聞言,臉上閃過一絲驕傲。

  他大聲說道:“漢中郡的基礎好,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已經稱得上繁華富庶,人口也增加了許多。末將徵募士兵的數量和質量也不斷提升,粗略估計可以徵調五萬大軍。”

  五萬?

  張遼說完後,大廳中的將領都露出驚詫的表情。

  僅僅是漢中郡一郡之地,竟然可以徵募五萬士兵,足夠驚人了。

  王燦率領大軍征伐西涼的時候,就特意從漢中郡徵調了一部分士兵。但現在還能徵調五萬大軍,的確讓眾人驚訝。益州至少有九個郡,若是平均每個郡能夠提供五萬人,已經是四十多萬大軍,這是一個非常嚇人的數據。

  張任沉聲說道:“文遠將軍,五萬大軍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啊!”

  張遼笑道:“張將軍不用擔心,對漢中郡來說,五萬大軍輕易就能徵調出來,而且這都是訓練有素的士兵。若是立刻在整個漢中郡徵調百姓入伍,就算是十萬大軍也能提供。”

  這番話,說得底氣十足。

  張任聽完後,便不再說話了。

  王燦連連讚歎道:“不愧是張遼張文遠,讓你鎮守漢中練兵,果然是正確的。漢中郡提供五萬士兵,再加上我帶回來的一萬多士兵,足以力壓劉備了。”

  郭嘉笑著打趣道:“主公,劉備上次折了關羽,他若是知道您領兵殺去,不知道會不會舍了張繡,直接攻打益州啊!”

  王燦大聲說道:“劉備敢來,孤就敢殺過去。”

  ……

  南陽郡,安樂縣。

  劉備攻打張繡,並不是直線出擊。

  南陽郡北面是曹操的轄地,和曹操接壤,同時南陽郡也和劉表的轄地接壤。若是劉備從北面殺向張繡,容易引起曹操駐軍的警惕,所以劉備採取的策略是從南邊殺向張繡。雖然接近劉表的轄地,但劉備和劉表示盟友,不存在瓜葛。

  劉備一路殺過去,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終於抵達了安樂縣。

  這一路,並不順利。

  遇到的縣城都死死抵抗,沒有一個將領選擇投降。即使不敵劉備,他們也拖延著劉備大軍的進度,然後再迅速後撤,讓劉備大軍的速度無法加快。劉備率軍抵達安樂縣後,用了四天時間,攻克了安樂縣。

  但是,劉備心中卻沒有絲毫的愉悅。

  城池拿下了,城中的庫房卻沒有一粒糧食,全都被搬空了。

  這樣的情況,讓劉備非常惱火。

  大軍在安樂縣縣城外駐紮,休整一日。

  縣衙內,劉備正在書房中處理軍務。

  “咚!咚!”

  輕輕的敲門聲響起,書房外傳來陳宮的聲音。劉備當即讓陳宮進入,等陳宮坐下後,開口問道:“公台,有什麼事情?”

  陳宮神色凝重,說道:“主公,王燦已經回到漢中,開始行動了。”

  提及王燦的時候,劉備眼中閃過一抹厲色。

  他握緊了手中的毛筆,沉聲說道:“這事情早就在預料當中,不足為奇。”

  陳宮看著劉備從容淡定的神情,心中也安定了下來。

  相較于呂布,劉備雖然沒有呂布蓋世的武藝,卻比呂布強了不知道多少倍。陳宮在劉備麾下做事,得到劉備的器重,稱得上是如魚得水,竭盡其能。不管是對劉備的能力,還是劉備的品德,陳宮都敬佩萬分,打心底服氣。

  禮賢下士!

  仁德為民!

  這是陳宮心中對劉備的評價,但陳宮心中還是有一點失望。

  劉備已經快到四十歲,但膝下卻沒有子嗣,這讓陳宮心中很擔憂。曹操膝下的兒子一大堆,子嗣無憂;王燦膝下也有兩個兒子,並不缺少;孫堅和劉表也是後嗣無礙,唯獨劉備沒有繼承人,讓陳宮心中有些擔憂。

  沒有子嗣,終究有些影響。

  陳宮深吸口氣,問道:“主公,王燦既然來了,是否讓那邊也開始動?”

  劉備問道:“軍師,你認為合適了嗎?”

  陳宮鄭重的點點頭,回答道:“我們正在攻打張繡的關鍵時期,非常重要,若是王燦帶兵突然橫插一腳,對我軍的士氣和進度都有影響。早些讓人牽制王燦,我們也能從容佈置,也有更多時間應付張繡,卑職認為可以啟動了。”

  劉備點頭道:“既如此,軍師傳信吧。”

  陳宮拱手朝劉備揖了一禮,然後起身離開書房。

  劉備將手中的竹簡放下,大喝道:“來人,請三將軍到書房來。”王燦的到來,讓劉備心中無法安靜。關羽的死亡是劉備心中的一個疙瘩,已經無法化解。他聽陳宮說王燦領兵來了,心中難以安定下來。

  他是如此,何況是張飛呢?

  故此,劉備得安撫好張飛,以免張飛衝動誤事。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6 01:3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