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194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817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一、吃齋飯
衆法學家決議:吃齋飯爲可佳,不吃齋飯者無罪。艾奈斯的傳述:穆聖說:“你們應當吃齋飯,齋飯中有吉慶。”
吃齋飯帶來吉慶的原因是齋飯能使封齋者保持良好的身體素質,以充沛的精力繼續齋戒。麥爾迪凱白之子米格達木的傳述:穆聖說:“你們應當吃齋飯,因爲齋飯是多福的食物。”
什麽食物才算齋飯
無論吃多、吃少,即使喝一口水也算齋飯。艾布賽義德的傳述:穆聖說:“齋飯是吉祥的,你們不可放棄齋飯,即使喝一口水也罷,因爲真主和衆天使祝福吃齋飯的人。”
吃齋飯的時間
吃齋飯的時間從夜半到黎明前,遲食齋飯爲可佳。
撒比特之子宰德的傳述:我們同穆聖一道吃了齋飯後就去立站拜功。我問:齋飯和晨禮的宣禮之間相隔多長時間?穆聖說:“約念五十段經文的時間。”
美姆奈之子阿慕爾的傳述:聖門弟子們遲食齋飯,奔忙開齋。
艾布贊勒的傳述:穆聖說:“我的教民一直堅持著一件善舉,那就是遲食齋飯、奔忙開齋。”
懷疑東方是否拂曉怎麽辦
假若懷疑東方是否拂曉時,還可以吃喝,直到堅信東方破曉爲止。決不可幹懷疑之事。因爲真主規定吃喝的終點取決於堅信破曉與否。真主說:(你們可以吃,可以飲,至黎明時天邊黑線和白線對你們截然劃分)(《古蘭經》二∶187)。
一人對伊本·安巴斯說:我吃齋飯時,懷疑已經破曉,就止住了齋飯。伊本·安巴斯說:你吃,直至堅信已經破曉。
艾哈默德說:如果懷疑破曉,可以繼續吃齋飯,直到堅信已經破曉。這也是伊本·安巴斯、阿塔依等學者的主張。
腦威氏說:沙菲爾的弟子們決議:懷疑東方破曉者可以繼續吃齋飯。
二、趕忙開齋
太陽何時沒落,何時趕忙開齋爲可佳。賽爾德之子賽海裏的傳述:穆聖說:“只要人們趕忙開齋,那麽,永遠處在幸福之中。”
應以幾枚鮮棗開齋爲可佳,無鮮棗時可用水開齋。艾奈斯的傳述:穆聖禮拜前用幾枚鮮棗開齋;無鮮棗時用椰棗開齋;無椰棗時喝幾口水開齋。阿米爾之子賽理曼的傳述:穆聖說:“你們中封齋的人,到開齋時,用棗開齋,無棗時,用椰棗開齋,無椰棗時用水開齋,水是潔淨的。”
此段聖訓證明:昏禮前,用這種方式開齋爲可佳。昏禮後,再吃已備好的食物。艾奈斯的傳述:穆聖說:“當晚飯已備好時,先吃飯,後禮昏禮,以免爲了吃飯而匆忙禮拜。”
三、開齋、封齋時的祈禱
阿慕爾之子阿布頓拉的傳述:穆聖說:“封齋者開齋時所作的祈禱不會遭到真主的拒絕。”阿布頓拉開齋時念:主啊!我以你那普及萬物的仁慈,懇求你饒恕我。[注1]
一說:穆聖說:“托靠主,饑渴過去了,血管濕潤了,代價肯定了。”
又說:穆聖說:“主啊!我爲你封齋,我用你的給養開齋。”[注2]
又說:穆聖說:“真主不拒絕三種人的祈禱:(一)封齋者;(二)公正廉明的領袖;(三)受壓迫者。”
四、謹防影響齋戒的事項
齋戒是一項近主的最貴的功修之一,真主規定齋戒是爲了陶冶情操,淨化心靈。
封齋者應該謹防影響齋戒的各種行爲,以便使齋戒完美,真正取得齋戒的益處,成爲真主在《古蘭經》中提述的敬畏之人。真主說:(通道的人們啊!齋戒已成爲你們的定制,猶如它曾爲前人的定制一樣,以便你們敬畏)(《古蘭經》二∶183)。
齋戒不僅僅是戒絕飲食,還要戒絕真主所禁止的一切事項。艾布胡勒的傳述:穆聖說:“齋戒不僅戒絕飲食,而且戒絕謊言和穢語。如遇人辱駡或愚弄時,就說我是封齋者,我是封齋者。”艾布胡勒的傳述:穆聖說:“不戒絕謊言和惡事的封齋者,真主不需要他戒絕飲食。”又說:“許多封齋者實際上並沒有封齋,他們只是白挨餓;許多禮夜間拜的人實際上並沒有禮拜,只是白熬夜。”
五、刷牙
封齋者在封齋期間無論早晚,刷牙爲可佳。
沙菲爾主張:封齋者早晚刷牙無妨,因爲穆聖曾封著齋刷了牙。
六、齋月中樂善好施和研讀《古蘭經》
每時每刻樂善好施和研讀《古蘭經》爲可佳,特別在齋月中更貴。伊本·安巴斯的傳述:穆聖是人們中最樂善好施的人。每當在齋月中天使頡伯勒萊來見他時,他更是樂此不疲。齋月的每晚頡伯勒萊總來和穆聖一起誦讀《古蘭經》,他覺得穆聖的這種廣施普濟的品德甚于和煦的春風。
七、齋月的後十日中應努力行善
阿依舍的傳述:當齋月的後十日到來時,穆聖夜晚起來叫醒自己的眷屬一起努力做善功。
《穆斯林聖訓實錄》中記載:穆聖在齋月後十日努力行善勝於其他日子。
阿裏的傳述:穆聖在齋月後十日中竭盡全力幹功修,並叫醒眷屬與他同做。
--------------------------------------------------------------------------------
注1:譯音:安拉洪麥,印尼,艾斯艾魯開,比熱海麥提看,來其,外賽(c)愛提,空來謝印,安特俄非熱裡。
注2:譯音:安拉洪麥,來開蘇目土,外阿倆勒茲給開,艾福托日土。
來源:伊斯蘭教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