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陣
本文章隱藏的內容
宋江陣是一種結合古中國武術和藝術的民俗表演,最早出現於明末清初,相傳是少林五祖拳祖師蔡玉川所創,由一些愛好武術者在廟會廣場表演各種武術招式。
表演時人數不拘,男女皆可,通常以三十六人、七十二人為主,甚至百餘人,但以一百零八人為大忌。
以前民間傳說地方上有亂事,以宋江陣武師可以執干戈以衛社稷。
陣型:
宋江陣的陣形,傳係出自小說《水滸傳》宋江攻城所用的武陣。
宋江陣融入金獅、白鶴等瑞獸繁衍出「金獅陣」及「白鶴陣」,三者合稱為「宋江三陣」。
拜旗:
是指由36將分列兩行,由執旗、斧者率領,所有的兵器高舉晃動、敲擊出聲,陣員高音吶喊,以壯聲勢。
旗、斧以連續三次的「左青龍、右白虎、踏中宮」動作行禮,這個禮儀通常是用來參拜神明、接駕接陣或者迎接貴賓。
發彩
拋箍
採旗作號
插角跳內外箍
龍捲水
穿中心
個人武套
倒離圈
蜈蚣陣
蜘蛛結網
摃對
白鶴陣
空手連環
八卦陣
宋江陣是一種武術性質藝陣,大都流傳在嘉南平原以南的農村社會,其中臺南、高雄兩個縣市最多,在彰化縣也有少數藝陣。
它通常都附著於廟寺,成為神佛駕前表演藝陣,所以傳統宋江陣的宗教意味甚為濃厚,演練之時兵器都貼有「神符」,據說可以防範表演中誤傷同伴外,同時也具有開路解災厄、驅邪祭煞的功能。
宋江陣在清代的時候,對臺灣地方治安上,曾經發揮了一些功能,緣因當時地方治安不靖民間為了保衛鄉里安全,大都自組自衛隊,宋江陣就是當時武力團體最常見的一種。
因為以水滸傳「宋江」為名,所以宋江陣所用的兵器大都與水滸傳各角色所用類似,首領宋江發號施令的頭旗亦稱為烈火旗,是全隊的總指揮;其中以齊眉棍最為普遍,並且還有丈二棍,及「藤牌舞」最主要的道具「藤牌」。
儘管宋江陣仰傚著水滸傳的一百零八成員,但很少見到一百零八人的宋江陣,最普遍的是三十六人陣,表演時以鑼、鼓及鈸為主。
傳統宋江陣演練的陣勢有十八套,即:龍吐萬、跳四門、走蛇泅、跳中村、開斧、蛇脫殼、田螺陣、雙套、連環套、蜈蚣陣、排城、破城、跳城、交王花、四梅花、八卦陣、黃蜂結巢、黃蜂出巢。
不過現代一般民間團體較少演練十八套,都把它簡化了。
訓練時分為單打、雙打、及梅花陣等。
現在一般常見的行陣繞圈的大花陣、二人連環陣,呈S型前進的刀馬陣、交五花陣、四梅花陣、百足蜈蚣陣、黃蜂出巢陣、兩個刀馬陣合組的排八城陣、八城內外連環陣以及八卦陣等。
資料來源:搜尋自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