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2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740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799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經文:約翰福音十九章十六至三十七節)
在這一課,我們要思考一個課題,對於那些愛慕聖經、重生得救的人是最為寶貴的──我們的主和救主耶穌基督的死;我們也要特別注視祂死的特性和意義。祂的死是一個歷史事實;但是,至於祂死的原因,卻有很多不同的觀點、意見、解釋和理論,而聖經方面明確的記載,是多麼的奇妙!我們不能自稱已完全理解主耶穌死在加略山的十字架上之深遠意義,但我們卻能相信,祂是為我們而死,而我們也因祂那獨特的死而施行的拯救,感受到其中帶給我們的祝福而雀躍歡喜。我們有一首廣為流傳的聖詩,其中有一詩句在這方面很能幫助我們。請默想一下其中的意義:
「祂死是為要赦免我們的罪, 這就為我們過去所犯的罪帶來饒恕。
祂死是要使我們稱義; 這就在現今賜給我們能力。
好讓我們最終能上天堂, 這就賜給我們對將來的盼望。
祂的寶血拯救了我們。」
請參閱彼得前書一章十七至二十一節
這是深奧的神學,而又簡明清晰,連一個小孩子都能理解,接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為我們流出寶血而死、為要拯救所有的人之事實。請參閱下列經文,用一個祈禱的心來研讀:
(1)以賽亞書五十三章五至六節 (6)哥林多前書十五章三節
(2)約翰福音一章二十九節 (7)哥林多後書五章二十一節
(3)約翰福音三章十四節 (8)加拉太書三章十三節
(4)約翰福音十章十八節 (9)希伯來書九章二十六節
(5)羅馬書五章六、十節 (10)彼得前書三章十八節
這些經文(包括其他的經文)總括了神的話語有關主耶穌的死之教導;從這些參照的經文,我們可清晰地看見,祂的死是獨特的,且有深刻的意義。現在請注意下列的經文:
主耶穌的死是:(1)在永恆中已有命定──請參閱使徒行傳四章二十六至二十八節;彼得前書一章十九至二十節及啟示錄十三章八節。(2)在舊約聖經中已有預言──請參閱創世記三章十五節;以賽亞書五十三章;路加福音二十四章二十五至二十七節及使徒行傳十章四十三節。(3)在預表中有描繪──請參閱創世記二十二章及出埃及記十二章。(4)在福音書卷中有明顯的記載──請參閱馬太福音二十七章四十五至五十節;馬可福音十五章三十三至四十一節;路加福音二十三章四十四至四十九節及約翰福音十九章三十至三十七節。(5)在書信中有顯著的地位──請參閱羅馬書五章六節;哥林多前書一章二十三節;加拉太書一章四節;希伯來書九章二十六節及彼得前書二章二十一至二十四節。(6)在天上是主題──請參閱啟示錄一章五至七節及五章六至十二節。(7)在歷世歷代中是永恆的主題詩歌──請參閱啟示錄五章九至十二節。
然而,讓我們問一個至為重要的問題:我們的主耶穌為甚麼死?這需要作出正面及負面的答覆。
在負面來說:
(1) 祂並不是自殺而死──請參閱以賽亞書五十三章八節。
(2) 祂並不是因年老、意外或疾病而死──請參閱約翰福音十章十八節。
(3) 祂並不是作為一個政治英雄而死──請參閱路加福音二十四章二十一節。
(4) 祂並不是作為一個模範而死──請參閱約翰福音十五章十三節。
(5) 祂並不是作為一個殉道士而死──請參閱使徒行傳七章五十四至六十節。
(6) 祂並不只是顯示神的愛而死──請參閱羅馬書五章八節。
(7) 祂並不是以罪犯的身分而死──請參閱路加福音二十三章四節。
在正面來說:
在這裡有五個關於我們的救主之死的極其重要的真理:
(1) 主耶穌是為死而來到世上。
祂的死是必須的(來九22)。再者,祂知道,祂是為死而來到世上(太十六21,十七12;路九51;約三14,十11)。這些經文已十分清楚地表達了這一點。祂並非如那些褻瀆的誹謗所說的那樣,「當祂知道自己必死無疑時,便覺得驚惶失措,沮喪不已!」早在亙古以前,神已命定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必要來到世上,為我們受死──請再度參閱啟示錄十三章八節!
(2) 主耶穌是甘心樂意捨命、自願受死的。
祂原本是無罪的,因此祂本人並沒有受死的原因。請參閱約翰福音十章十八節及馬太福音二十六章五十三節中所記載的。又請參閱詩篇四十篇八節;馬可福音十四章四十一節;路加福音二十二章五十三節;約翰福音七章三十節及八章二十節。祂是自願地為我們捨去生命,因為這是祂父神的旨意,也是因為祂非常愛我們!
(3) 主耶穌作為贖罪祭而死,是為要除掉罪。
聖經關於這一點有很清晰的記載。請參閱並默想以賽亞書五十三章五至六節;約翰福音一章二十九節;哥林多前書十五章三節及五章二十一節;希伯來書九章二十六節,以及彼得前書二章二十四節。祂為何而死?祂把自己當作贖罪祭獻給神,藉以除淨罪惡。
(4) 主耶穌代替我們,承擔了罪的刑罰。
是的,「我們相信祂為我們而受苦,親身被掛在十字架上。」祂代替我們死,取代了我們的位置,並且承當了我們本應受的懲罰──請參閱以賽亞書五十三章五節;約翰福音十章十一節及彼得前書三章十八節。故此,我們看見神為甚麼「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詩一百零三10)。神已透過其兒子的位格及捨己的死,完全地、最終地、公正地處理了我們的罪(和罪行)。因此,那無辜的受害者代替了那有過犯的罪人,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他的罪(彼前二24)。既然我們相信這偉大的事實──請參閱使徒行傳十六章三十至三十一節;又接受了這位愛我們的救主──請參閱約翰福音一章十二節;我們便蒙得救,並且可以說:「祂是愛我,為我捨己」──請參閱加拉太書二章二十節。
(5) 主耶穌的死獲得勝利。
在加略山,祂為全人類提供了救恩──請參閱約翰福音三章十六節及約翰壹書二章二節。祂的死足以拯救所有的人,但只對那些相信的人產生效力。祂的死獲得勝利,因為祂死後又復活了,從而表明祂的死滿足了神公義的要求,並且為所有相信接受祂的人提供了救恩──請參閱約翰福音九章三十五節。
您相信嗎?您能否說:「耶穌的死,為了拯救人,而祂也是為我而死」?
來源:生命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