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575|回覆: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殿堂分享] 【壬辰年玄帝媽祖文化季】大甲媽遶境駐駕廟宇-北斗奠安宮[28P]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只要大家攏甲台灣米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3-26 21:04:1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5
北斗歷史沿革
 
明末清初,渡臺先民於東螺溪(舊濁水溪)南岸昉建彰南第一古街-東螺街。然嘉慶10年(1805)東螺街遭罹兵燹戰禍,翌年螺溪洪水氾濫,街貌殆毀;武舉人陳聯登、文舉人楊啟元等地方仕紳為謀久遠經營,尋得東螺溪與清水溪之間一處高亢河洲地-寶斗,考其天然清濁、大溪迥護,復以此地為南北通衢,且與舊街東螺同具河運之利,乃於嘉慶11年(1806)北向渡溪遷街寶斗,有計劃性地重建街肆。其時地方仕紳以為寶斗南一里許有文昌祠,符合「北斗魁前六星」的徵象,重建的街肆乃更稱為「北斗街」,並於四方設隘門,稱為東門、西門、南門、北門,街內道路交錯縱橫,屢屢形成井字型,號稱「台灣第一都市計畫街」。

  清治時期,北斗街扼踞東螺溪之鑰,為台灣中部平原首屈一指的內陸商港,更是南北商旅、山水物產的中繼站;其時媽祖廟前大街下鋪紅磚,街內糖廍、染坊(清朝北斗乃全臺染布業中心)、油車間、米舖、山料等店舖櫛比鱗次,各路行旅比肩繼踵,繁華盛況空前;入夜之後,華燈初上,台灣最早的夜市由此蘊生。如此殷繁的街貌,堪與台南府城、鹿港、艋舺並列為台灣四大城市,是以古諺有云:「一府二鹿三艋舺四寶斗」。

   然興衰更迭常變,日治時期日人導東螺溪源頭改道西螺溪,從此北斗渡船頭河運機能喪失,隨著東螺溪河床的淤積以及縱貫鐵路的避走等因素,北斗市況日趨沒落,復以戰後行政區域重劃,北斗街由彰南行政中心改制成為一般鄉鎮,風光榮景遂如江河日下。雖然實是變遷無常,然北斗街上文化資源豐富,成為一座處處有故事的古城。



建廟沿革
1.東螺街時期-東螺天后宮
 
明鄭時期,北斗先民渡海來臺,為保安然渡過黑水溝(台灣海峽),乃至湄洲天后宮恭請聖駕,分靈殿內軟身媽祖聖尊,護航來臺。先民進入東螺舊社(溪州鄉舊眉村、圳寮村一帶)屯墾後,發展有成,乃於康熙年間創建「天后宮」。至於東螺街天后宮的創建年代,《台中州寺廟台帳》第一冊北斗街「奠安宮(媽祖宮)」項下記載為康熙57年(1718)5月,奠安宮廟方早期發行《北斗鎮奠安宮概史》則宣稱創建於康熙23年(1684),此二種說法目前已不可考,然而《台中州寺廟台帳》載錄時間明其月份,或有其所本。

  考諸東螺街漢人聚落之形成,康熙年間創建祠廟之說法亦有所對應,不過草創時期的宮廟規模應當不大,其後伴隨著東螺街肆的成型,東螺街天后宮才逐漸發展、興盛起來。以台灣而言,東螺天后宮媽祖廟是全省少數幾間於康熙年間即已建廟者;就南彰化而言,歷史最久,堪稱彰南開基媽祖宮。



2.北斗街時期 -北斗奠安宮
 
奠安宮舊廟原為國家指定之古蹟,現已拆遷至台灣民俗村。

嘉慶11年(1806)由於水災、兵禍以及漳泉二族械鬥,東螺街傾圮,武舉陳聯登、文舉楊啟元勘查寶斗一地,卜示媽祖後,擇於東螺溪與清水溪之間一處「寶斗」的高亢河洲地,購地重建街肆與天后宮,北斗街於焉發展成為一名勝古肆。北斗建街之初,考量穩定人心,乃先於街肆中心,購買熟番土地,重建媽祖廟,並以媽祖廟為中心,擴展北斗街。待媽祖廟落成後,地方仕紳見於兵禍、水患連連,希望在媽祖的庇祐之下,街民從此安居樂業,故取「奠定厥居,安集乎民」之意,將「天后宮」更名為「奠安宮」。

由於北斗媽祖廟從東螺街遷來,所以奠安宮重建時,溪州舊眉(東螺街舊址)村民乃奉獻屋頂的第2根樑柱與媽祖分身神尊,因此日後每當各地前往北斗媽祖廟登記請媽祖時,僅有舊眉村信徒可以不必排隊而得以隨意請神,從而可見溪州舊眉村與奠安宮的關係匪淺。

  嘉慶年間,先民遷居寶斗,建街之初,亦著手規劃重建奠安宮媽祖廟,由於百廢待舉、經濟拮据,因此重建的媽祖廟只有一殿,建材以土埆、木料、古磚為主,外觀簡樸,少繁複雕飾,卻別有一股風味。這樣古樸的廟貌,反映了當時創業的艱辛,紀錄了先民開拓的血淚史,所以「奠安宮古廟」建物不僅僅歷史悠久,其中交雜著先民辛勞的建樹與共同精神的支撐力量,乃是北斗鎮民共同的歷史記憶與地方情感之投射。這樣古樸的廟貌,由於全臺所存不多,價值不斐,因此民國72年(1983)曾被列為國家指定之三級古蹟。由於奠安宮創建維艱,因此創建初期僅有一殿,到了同治7年(1868),秀才陳作舟倡議修建,並增建兩側護龍,始完成奠安宮古廟面貌。

 


3.新廟重建
 
民國63年(1974)地方倡議增建後殿,歷時10年,於民國74年(1985)落成。興建後殿期間,奠安宮前殿古廟因古樸廟貌,列為國家指定之三級古蹟,然而由於年久失修,安全堪慮,奠安宮管理委員會乃有重建新廟之構思,並鑑請內政部重新評估與解除古蹟認定。相對於此,地方另有保存古蹟之聲浪,認為奠安宮古廟對於北斗後世子孫具有傳承的意義,不容拆除或移往他處,其時亦有人提出折衷辦法,建議採取「廟中廟」的作法,既可擴建廟宇規模,同時亦能保存古蹟。最後,在管理委員會與地方政治人物的主導下,民國77年(1988)奠安宮解除古蹟認定,並將古廟拆遷至台灣民俗村內,新殿工程並於民國78年(1989)動土奠基,前殿歷經14年興建,擇於民國92年(2003)吉時入火安座,期盼衍派湄嶼,聖地重光。
 


祖廟進香
1.謁祖進香記於同治3年(1864),本宮思源心切,尋根謁祖,叩仰聖恩,集會決議,赴湄洲祖宮進香,當年轅門官楊文德,至誠奉獻,負起重責,隨聖駕自早晨,由本宮起程,當晚在鹿港駐駕,翌日佛曉,揚帆渡海,赴湄洲祖宮,完成第一年進香宿願,相繼三載,至同治5年(1866)均由士紳,組成領隊,轅門官領導護駕,每年赴祖宮時,轅門官楊文德,先向祖宮,三獻君臣儀禮後,承受祖宮恩賜,大開中門,歡迎本宮聖駕,登上天后宮正殿,謁祖進香,每年一次進香,承蒙祖宮惠贈,軟身聖像一尊,連續三載進香,受贈共有三尊軟身聖像,本宮虔誠永留奉祀。

2.第二次謁祖進香記於清代光緒12年(1886)本宮五十三莊士民,再次集會,商議決定再次赴湄洲祖宮進香,當年轅門官楊文德,壽登六十有四高齡,維其年老志堅,雙肩重負,轅門官任務不辭沿途跋涉,不懼浪洶風襲,歷盡艱辛,志節永存,人間同欽連連進香兩年,屢受祖宮惠贈,軟身聖像兩尊,奉祀在本宮,長存萬世。

3.第二次第三年進香中斷原因於清光緒14年(1888),轅門官楊文德命,命已謝世於其子楊為於清光緒八年歲次壬午,與世長辭,而其長孫楊片(外號阿片)年紀尚幼,僅十歲幼童,未能擔任世襲轅門官,赴祖宮進香重責,由此第二次第三年進香,終告中斷。.第二次第三年進香於清光緒17年(1891),五十三庄市庶急欲完成第二次第三年,進香願望,堅決在當年,赴湄洲祖宮進香,因此由年僅十三歲幼童,楊片繼承世襲轅門官,負起重責,攜信物隨聖駕,赴湄洲祖宮進香,登祖宮時,楊片向祖宮,先行君臣禮後,獻上信物,經祖宮核實,承蒙恩賜,大開正殿中門,歡迎本宮聖駕,趨殿進香,共計六載進香,受贈軟身聖像六尊,奉祀在本宮,永記祖宮恩賜。



奠安宮信仰圈
清治時期東螺街以至於北斗街皆是彰南地區最繁華的街肆,由之作為街肆信仰中心的北斗奠安宮(東螺街天后宮)也順勢發展成為彰南地區最具指標性的媽祖廟,因此各地迎請媽祖、分靈媽祖甚多,如:清代中葉創建於現今北斗鎮、田中鎮一帶的悅興街媽祖廟概為東螺街天后宮的分香子廟;而二水安德宮、田中乾德宮、田尾鄉睦宜村聖德宮之香火則源自悅興街媽祖廟;埤頭鄉路口厝福安宮之香火亦源於北斗奠安宮。

  由於清代北斗街作為地方中心的服務機能相當強勢,復以奠安宮乃是彰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指標性之媽祖廟,因此奠安宮遂成為北斗街鄰近聚落的共同信仰廟宇,由之發展出規模頗大的聯庄信仰圈。根據《北斗鎮奠安宮概史》所載,奠安宮乃彰南地區53庄的信仰中心,信仰區所屬範圍北至田尾、溪仔頂、三十張犁;西至埤頭、埔尾、蕃仔埔;西南至溪墘厝、水尾、東州、舊眉;南至莿桐、張厝、三條圳、菜公庄、圳寮;東南至下九庄、下水埔等地區;涵蓋今日北斗鎮以及溪州、田尾、埤頭部分地區,甚至跨越了西螺溪,納入了莿桐、西螺小部分地區。此外,根據《台中州寺廟台帳》所載:同治7年(1868)在北斗街有力人士的協助下,並由東螺西保、東螺東保的信徒募集一萬兩千圓進行修建。從而可窺見其時奠安宮的信徒遍及北斗鎮、溪州鄉、田中鎮、田尾鄉、埤頭鄉以至於二水鄉一帶。大抵而言,清治時期以至於日治時期奠安宮的信仰圈伴隨著北斗街的繁榮而擴張,它所建立的信仰圈跨越了現今的行政區,堪稱是彰南地區最具規模的區域性宗教組織;這一區域性聯庄信仰圈的形成,除了奠安宮乃彰南地區歷史悠久的古廟外,最主要的原因為:清治時期以迄於日治時期,北斗街為彰南地區的政商中心,各地庄民因營商或洽公等因素而不時岀入北斗街,由之北斗街成為各地人群往來的匯聚點,因此位居街肆中心的奠安宮媽祖廟也就成為一座多方人士參拜的人群廟。


 
至於奠安宮的區域性聯庄組織之範圍,可能因每個時期的歷史背景而產生大小變化,從前述可知奠安宮信仰圈的發展從53庄、72庄以至於125庄,甚至包含了整個東螺西保、東螺東保(即東螺保),造成這些說法的差異應當是每個時期信仰圈的範圍並不相同所致。不過,依據各地情況、信徒祭祀習性、團體迎請媽祖行為與目前所能掌握的資料,舊時奠安宮主要的信仰圈:東至四腳涼亭(田中大新工業區)一帶,西迄埤頭,北至田尾、豐田、三十張犁,西南至芙朝、斗六甲、路口厝,南至水尾、張厝、潮洋,東南至大庄、下水埔。這一個信仰圈包含了北斗鎮、溪州鄉(溪州鄉原無媽祖廟,往昔鄉內大抵皆前往奠安宮拜媽祖或迎媽祖)全境以及埤頭鄉、田尾鄉、田中鎮部分庄頭。

 
  整體而言,歷史悠久的奠安宮媽祖,在彰南地區首屈一指,為大北斗地區的信仰中心,論歷史、香火、建築規模,與鹿港天后宮、彰化南瑤宮並列為彰化三大媽祖廟。往昔整個東螺西堡幾乎都是奠安宮的信仰圈,從眉裡社熟番將從漢人收來的地租捐獻一部分作為酬謝媽祖的戲金,可見平埔族熟番也拜起媽祖來了。奠安宮媽祖的信仰力量是相當深遠的,祂促使不同的族群融合,對於大北斗地區的漳人、泉人與熟番之間的和睦相處,起了十足的調和與凝聚力量。



開台軟身媽祖
 
奠安宮開基舊大媽(東螺開基祖媽)

奠安宮媽祖廟的最重要歷史文物就是軟身媽祖,地方視為「北斗鎮寶」。軟身媽祖神像乃台灣媽祖信仰史中極具價值之文物,充分彰顯「開臺媽祖」之特色。軟身媽依人體關節比例塑造,全身皆可活動,內衣、外衣一應俱全,身著刺繡龍袍,足繫三寸金蓮,細膩非常。北斗奠安宮計有7尊百年以上軟身媽,數量之多,堪稱全台之最。關於這7尊媽祖的來歷,除了開基媽(舊大媽)外,其他6尊軟身媽相傳是清朝前往大陸謁祖進香時攜帶而回。

 
奠安宮舊二媽

 
奠安宮舊三媽

 
奠安宮舊五媽

 
奠安宮舊六媽


百年鎮殿媽祖
 
(1)第1代鎮殿媽:東螺街鎮殿媽
  奠安宮正殿神龕內龍邊(左)聖尊乃東螺街天后宮時期(天后宮創建時)所雕塑的鎮殿媽,為『東螺街鎮殿媽』,已有近300年歷史。

(2)第2代鎮殿媽:北斗街鎮殿媽
 
  奠安宮正殿神龕內正中央聖尊乃北斗街時期(嘉慶11年遷建北斗街)所雕塑的鎮殿媽,為『北斗街鎮殿媽』,已有200餘年歷史。目前為奠安宮新廟的鎮殿媽祖。


千年神木觀音佛祖
 
奠安宮除了正殿主祀天上聖母,在後殿二樓則供奉觀音佛祖;這尊木雕的觀音佛祖高4公尺,號稱是東南亞最大的木雕觀音神像,係以臺灣高山所產樹齡約1700年的檜木所雕成,法像莊嚴肅穆,是奠安宮相當特殊的文物。


五文昌夫子神位
 
螺青書院文昌祠創建於嘉慶8年(1803),原為大北斗地區讀書人的信仰中心,後來因年久失修而傾圮,目前留有五文昌牌位安置於奠安宮文昌殿內。此牌位上彩有朱紅漆,以金字書寫「五文昌夫子神位」。


紀念文物:清代古碑古匾
(1)清代古碑
  奠安宮歷史悠久,存有清代古碑〈東螺西保北斗街記〉、〈建北斗街記〉、〈里人貢生胡君元章喜充香資齋糧碑記〉、〈嚴禁筏夫勒索示碑〉、〈買補倉糧示禁碑〉等5塊


(2)清代古匾
  清代古匾〈海疆靖鎮〉、〈后德同天〉、〈瀛海慈航〉、〈坎德流芳〉、〈德可配天〉、〈澤遍海邦〉、〈奠安海國〉等7塊,存量之豐,可謂全台廟宇中之佼佼者。

 
清嘉慶12年(1807)北斗街總理即用儒學胡克脩所立,贈予奠安宮媽祖廟,為北斗鎮現存最古老之古匾。


 
清同治4年(1862),職員謝浩然、林泰盈、陳超群等同立,贈予奠安宮媽祖廟。


 
清同治7年(1865),奠安宮重修董事陳百淵、廩生陳元音、武秀才陳作舟同立,贈予奠安宮媽祖廟。


 
清光緒13年(1887)武林信官朱九裕所立,贈予奠安宮媽祖廟。


 
清嘉慶13年(1808)潯海施有慶所立,贈予奠安宮媽祖廟。


 
清光緒12年(1886)中州信官劉冠卿所立,贈予奠安宮媽祖廟。


雅樂軒曲館古物
 
北斗地區在清代即有北管樂團「雅樂軒」,館址在奠安宮東廡,奉祀西秦王爺,俗稱「雅樂軒祖祠」,凡入團者必須先以三柱香向祖師爺稟明,平日團員聚會切磋技藝與閒餘消遣,遇有祭典、喜慶殯喪時,才著裝演出。民國20年(1931)左右,因內部意見不合,另外分出一館,名叫「奏鈞天」。奏鈞天由雅樂軒所分出,曲館設在西門大眾爺廟西側,地方人士便以「街內雅樂軒、西門奏鈞天」稱呼之。其時雅樂軒與奏鈞天拚館激烈,互比派頭,雅樂軒社員邱燈賜指出:雅樂軒與奏鈞天競爭激烈,3人才撐得起的大旗,奏鈞天做1支,雅樂軒也跟著做1支,雅樂軒多做1支,奏鈞天立刻又補上,最後兩館都共製作了10面大旗。因此每逢迎媽祖時,各式旗幟飄揚,因此地方遂流傳著一句歇後語「寶斗街迎媽祖百百旗,無旗(奇)不有」,從中亦可窺探當時曲館的興盛情形。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老一輩逐漸凋零,新一輩傳承不易,在民國40年(1951)前後,由於主事者過世等因素,雅樂軒與奏鈞天也就相繼解散了,而一些古物傢俬目前存放於奠安宮


媽祖顯聖事蹟
■ 奠安宮媽祖神力超越大自然,3次大水淹不進媽祖廟的傳奇
  奠安宮廟前四、五百公尺處即為東螺溪(舊濁水溪)渡口,東螺溪時常氾濫成災,近百年來曾發生3次大水災,分別是明治31年(1898)的「戊戌大水災」、民國48年(1959)的「八七水災」、民國49年(1960)的「八一水災」。這3次大水災,東螺溪皆氾濫成災,幸賴奠安宮媽祖的庇護,北斗街民安然無恙,大水無法流入媽祖宮。其中戊戌大水災的災情最為嚴重,奠安宮媽祖更有一段顯聖的傳奇。

  明治31年(1898)歲次戊戌,濁水溪沿岸發生「戊戌大水災」,因濁水溪支流清水溪的上游草嶺潭潰決,流路北移,洪水回歸舊濁水溪故道,使舊濁水溪(東螺溪)成為濁水溪下游的主流。據說當時洪水已將淹至奠安宮廟前,苦苓腳的崎腳和北斗街南側災情頗為嚴重,相傳水災前一天,奠安宮媽祖明託夢武秀才陳作舟:大水淹至三角湧(今重慶里普渡公壇前廣場一帶)。隔天果然洪水湧至,陳作舟不知道三角湧在何處,眼見洪水越漲越高,陳拿寶劍隨手在地上一插說:這裡就是三角湧,滾滾洪水果然只淹到那裡。當年水災,四面皆為東螺溪、清水溪(北斗鎮北側)所環繞的北斗街竟安然化劫,地方人士咸認為奠安宮媽祖顯靈,止住大水淹入北斗街;爾後每年農曆8月12日,東螺溪沿岸多會舉行作「水醮」、「拜溪王(墘)」等道教科儀,祭拜溪水王府,祈求平安。(奠安宮副主委陳國展口述)



■ 奠安宮媽祖神威顯赫,接炮彈護北斗鎮民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人侵略中國,佔領台灣,並在台灣經營佈局,謀求爭霸世界,當時美軍遭受日本偷襲,欲展開反擊,於是派軍機前來台灣,準備轟炸日軍在台基地。當時,美軍準備轟炸北斗地區,傳說當時美軍由軍機往下投擲炸彈,只見地下一身穿紅衣裙女子,屢屢以衣裙接住炸彈,美軍見之大駭,乃轉移其他地區進行攻擊,當時北斗地區鄰近村莊皆受損慘重,唯獨北斗一地,安然無恙。於是,街內住民入廟參拜奠安宮媽祖,保佑平安,只見廟內媽祖亦穿著紅色龍袍,然衣裙上卻有幾處燒焦痕跡,地方人士咸認為此身穿紅衣女子乃媽祖所幻化而成。(北斗鎮中圳許陳色口述)


■ 全國最靈感的籤詩,奠安宮媽祖助溪湖銘人堂尋貴人
  銘人堂創立於民國93年2月底。民國92年農曆春節,我(陳淑琴)與夫婿鄭啟志因緣際會之下向妹妹學習製作客家手工麻糬,並以小型攤販的方式在彰化縣北斗鎮販賣麻糬,但生意不盡理想,一度灰心想要收攤放棄。先生鄭啟志則到北斗奠安宮擲筊請示媽祖,媽祖籤詩指示:「意中若問神仙路,勸爾且退望高樓,寬心且守寬心坐,必然遇得貴人扶」,鄭啟志開心地說:「我們真會遇得貴人。」

  數日後,有位老先生路過麻糬攤,試吃過麻糬後,指點了我們一些訣竅,這個人是經驗豐富的閩南麻糬師傅,經過他指點改良後的麻糬口感更Q、味道更好。又過了幾天,有一批日本觀光客到北斗吃肉圓,途經麻糬攤時,駐足觀看,我們照例請日本觀光客吃麻糬,其中三人竟是日本麻糬專賣店的老師傅,一吃便點出缺點。日本師傅透過翻譯,教導我們做出一級棒麻糬的方法,並叮嚀說:以後若做出成績,仍要堅持上選食材,絕不可偷工減料。

  經過幾位師傅錦囊相授後,我們幾番反覆的摸索試做,約一個月後品質穩定,才又重新出發販賣麻糬。為了感謝這些恩人的指點,特取名「銘人堂」以示永誌不忘。(溪湖銘人堂老闆娘陳淑琴口述)



神佛祭典
(1)大甲媽祖遶境進香
 
農曆三月是媽祖誕生的月份,各地組團前往知名媽祖廟進香相當普遍;往昔北斗街為南北水路之交通樞紐,因而全省各地進香團多會經過北斗街併同造訪奠安宮媽祖廟,復以奠安宮乃彰南地區各街庄的信仰中心,各地參詣、迎請媽祖隊伍不絕於途,因此奠安宮週遭總是擠滿著參香的信徒。目前往來北斗街的進香團以大甲鎮瀾宮媽祖南下繞境進香規模最大,這個維繫一百多年的進香隊伍在第二天會過境北斗街,並於華嚴 寺、奠安宮、七星橋渡船頭作短暫停駕;到了北上回鑾第六天,大甲媽再度蒞臨北斗街,是日鎮內各宮廟伴隨大甲媽聖駕繞境北斗街,鞭炮聲此起彼落,熱鬧非凡;當晚大甲媽依例於奠安宮駐駕過夜,媽祖廟附近巷道皆是夜市攤販,恍若不夜城,堪稱是北斗鎮一年最熱鬧的時分,也將「寶斗三月迎媽祖」盛況推到頂峰。
 


(2)奠安宮字姓戲
 
  北斗街由於是一處相當熱鬧的街肆,各路過客絡繹不絕,因而奠安宮媽祖廟附近時常聚集不少參詣信徒,各地迎請媽祖隊伍甚多。緣於奠安宮是彰南地區最具指標性的廟宇,以北斗街為中心的各個郊行與姓氏宗親會,每逢媽祖聖誕期間都會組成祭祀團體前來參拜。根據日治時期的《鄉土調查》,可見其時有汽車團、賣冰團、蔬菜商團與各姓氏宗親會等祭祀團體存在,包含陳、林、謝、許、楊、王、劉、邱等宗親會各自由當年主事爐主擇日迎請會內媽祖併同牲禮祭品回鑾至奠安宮祝壽、祭拜,同時並聘請布袋戲或歌仔戲表演,稱為「字姓戲」,藉以酬謝媽祖。不過,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的變遷與商業型態的轉型,各姓氏宗親會紛紛解體,今日奠安宮的字姓戲已經式微。


(3)觀音佛祖祭典
  每逢農曆6月19日觀世音菩薩成道之日,奠安宮都會舉辦慶典,頒發獎學金給鎮內優秀學子,發楊觀音佛祖的慈悲精神。


(4)彰化縣媽祖遶境嘉年華
 
  彰化縣政府自民國97年起,結合民間與公部門的力量,共同舉辦縣內媽祖聯合遶境,以宗教、藝術帶動觀光經濟發展,賦予媽祖文化嶄新的生命力,由北斗奠安宮與彰化市南瑤宮、王功福海宮王功福海宮伸港福安宮、芬園寶藏寺、員林福寧宮、社頭枋橋頭天門宮、田中乾德宮、埤頭合興宮、二林仁和宮、芳苑普天宮等宮廟聯合辦理,並選定在媽祖得道升天紀念日(農曆9月9日)前後辦理一系列的遶境及文化活動。


資料來源:北斗奠安宮全球資訊網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SOGO幣 收起 理由
ntyang1961 + 5 + 6 您親傳的貼圖非常棒,無私分享造福眾人,論.

總評分: 威望 + 5  SOGO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天使長(十級)

傻瓜的聰明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2-4-10 12:36:18 |只看該作者
【壬辰年玄帝媽祖文化季】
聖駕繞境佑萬民
慈悲善慈媽祖心
萬民憬仰慈普渡
愛載浮生護佑民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阿文ㄟ + 1 感謝您熱心參與論壇加分活動,論壇有您更精.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秋楓染紅山巒景
翠松磐根佇山影
雲霧裊繞松林間
雲瀑巒山壯觀影

天使長(十級)

好好的愛你,傻傻的愛你,不去計較公平不公平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2-4-10 16:36:07 |只看該作者
【壬辰年玄帝媽祖文化季】

媽祖繞境探民情
巡視眾生得安康
兩旁夾道慶歡迎
鼓鑼喧天響雲霄
神威顯赫庇眾生
萬古流傳媽祖情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阿文ㄟ + 1 感謝您熱心參與論壇加分活動,論壇有您更精.

總評分: SOGO幣 + 1   查看全部評分

情網情絲永銘心 絲絲入扣佳人情
縱情相悅甜蜜屋 形影不離相為伴
玫瑰豔麗靜觀美 愛情信物印心中
此愛不悔刻心處 擁吻時分交織情
深情款款珍惜妳<shaoximg>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1 05:5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