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204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867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慈護宮俗稱「金包里媽祖廟」,位於大同村金包里街,為全鄉鄉民信仰中心,俗稱「大廟」,主祀媽祖,兼祀三教教主(孔子)、關帝、水仙尊王、神農大帝及佛祖。清嘉慶年間,相傳這尊媽祖神像是於清嘉慶年間漂流海上,並擱淺在野柳海岸石洞,被當地莊民發現,於是就近立草壇奉祀,爾後因這座媽祖神跡屢現、神靈顯赫,信徒大增,吸引了大批民眾前往參拜。嗣後遵聖母指示建廟於現址,先賢黃士進捐獻廟地及水田山林作廟產,嘉慶十四年(1809)歲次己落成,命名為「天后宮」,爾後因從野柳迎回奉祀的媽祖神尊香火鼎盛,遂更名為如今的「慈護宮」。慈護宮創建至今已有一百九十年以上的歷史,濟世佑民,保護航海,常有奇驗,善男信女到此行香,絡驛不絕,遇有廟會更是人山人海,為本省北端最寬宏最莊嚴之廟宇,香火鼎盛,居民視為守護神,供奉十分虔誠。

現廟內尚存同治癸酉十二年(1873)之龍柱二,浮雕雅緻,分別為張廖簡三宗及郭姓弟子所獻;另有光緒元年之對聯,云「慈眾人猶一人聖功昭宇宙,護弟子若赤子毋德配乾坤」,及蔡姓弟子敬奉。經過風雨侵蝕及淡北大地震等天災的重創,如今「慈護宮」的宏規,則是在民國七十六年全數底定;環視它的整體建築,氣勢磅礡、富麗堂皇,但仍保有歷次修築的精華,足堪稱是北海案最莊嚴的禮神聖地。民國七十年新建聖母大樓,並向政府立案為財團法人,設有董監事會。昔年船隻可溯金包里溪至媽祖廟,今該溪已成一大水溝,臭氣薰天,遑淪船隻之行駛停泊矢,另中正公園門前之兩隻石獅據說為慈護宮之古物,惜未刻有年代,現已移至護守聖母大樓。
金山鄉雖然以金為名,但其實不曾出產過金,不過第一次大戰期間,金山曾經鬧過一陣淘金熱,據說當年德意志的皇帝威廉二世在某次國際外交場合說出,台灣是全世界蘊藏金礦最多的地方,佔據有台灣的日本人信以為真,就大肆獎勵探勘開發金礦,因金山之名,引來大批想發財的民眾,最後卻淘金夢歲,追究金山的地名應是源於當地原為平埔族「基包里社」居住之地,「基包里」象徵豐收之意,後來相傳有人發現金礦,因此又稱為「金包里」,直到日據時代,日本人取金字,改名為「金山庄」,然後一直沿用至今。金山的市鎮中心最著名的就是以「金包里」為名的金包里街,這條老街是目前北海岸僅存的清代老街,是當年主要的農產與漁獲的集散地。雖然老街的盛況不再,依舊保持古風的建築,成為觀光客必經的景點,尤其假日時攤販集中於此處,遊人如織,都難免讓人神遊回顧時空交錯的百年前,看到當時這條街繁華的模樣。
寺廟地址:台北縣金山鄉大同村金包里街16號
寺廟電話:02-24982510
資料來源 農業易遊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