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2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741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802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列王紀下四章十八至三十七節)
這一課對於父母及那些負有教養兒女責任的人有特別的興趣。這一課乃建基於列王紀下四章十八至三十七節所記載的事件,而那個故事是以第二十六節「你的孩子平安嗎?」一句為核心。那個孩子在這故事裡佔有中心的地位──比較馬太福音十八章二節。請注意:-
(一) 那孩子的情況
我們必須清楚知道每一個孩子的屬靈情況。而那答案在第二十及三十二節中強調出來。在第三十一節,基哈西誤以為在睡夢中,但聖經經文宣告那孩子已死──那就是每一個孩童不是基督徒的情況。這並非意味著,我們的孩子必定是道德敗壞;這意味著他們在靈性上是死的──請參閱並將羅馬書五章十二節與約翰壹書五章十一至十二節作一比較。我們全都死在罪中(詩五十一5),我們都死在過犯罪惡之中(弗二1),直至我們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裡藉著信心接受新生命(約三36)。在馬太福音十八章一至十一節,我們的主把小孩子(五節)描述為「小子」(六節),繼而說他們是「失喪的」(十一節)。假若你知道,你的孩子在肉身方面已喪失或死亡,你會有甚麼感受?請留意那位書念的母親感受:-
(二)母親的關注
當那母親遇到這悲劇時,她很自然會採取行動──請看第十九至二十四節。這便引發出一個問題:我們最應該關注孩子的哪些方面?我們是否應該關注他們身體安康、教育、職業……,還是應該首先關注他們靈命的健康?這個母親知道她的孩子死了,她深切地關注到她的孩子能否起死回生。那確實應該成為我們對子女的態度。在此主日學教員負有特別的職使,因為很多父母並不關注其子女的靈命健康。主日學教師有何等榮耀的機會,成為這些兒童屬靈的養父母,帶領這些小子歸向主耶穌,讓他們得著生命與救恩,並成為他們的朋友!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作。引領成年人歸向救主是一項偉大的任務,更何況是引領小孩子來歸向祂。請思想一下一個孩童的潛力。那個男孩將來可能成為一個葛培理(Billy Graham),而那個女孩也可能成為一個卡邁克爾‧埃米(Amy Carmichael);那個笨手笨腳的男孩子可能成為另一個慕迪(Moody)或另一個凱里(Carey)!你是不是非常關注那些你所照顧的孩子的得救問題呢?
(三)那僕人的失敗
以利沙差遣基哈西將那先知的杖放在那孩子的身上,但當他做了以後卻沒有甚麼事情發生!──請看第二十九至三十一節。這有甚麼教訓呢?這是一個警告﹕我們在事奉神的時候,決不可拘泥於形式,當是一種職業。沒有先為事奉禱告而去事奉神,是輕而易舉之事。當我們代表神說話時,我們是否與祂保持親密的關係呢?基哈西看來似乎並沒有禱告或作出任何特別事先準備。主日學教師有一個大試探,在進入課室向孩童教導真理之時,並沒有為其重大任務作好準備。基哈西看來似乎沒有禱告、沒有準備、沒有堅持,也沒有信心,因此也就沒有甚麼果效──請參閱提摩太後書三章五節。他的事奉只不過是例行公事──但以利沙處理這整個問題的心態截然不同!
(四)那先知的勝利
(1) 他一開始就跪在地上。請將第三十二至三十三節與馬太福音六章六節作一比較。屬神的人要傳遞神的生命,必須首先與神獨處。在我們要將福音傳給那些死於過犯罪惡的人之先,我們自己必須與神相遇。我們若能像哈拿所說的話,那是多麼榮耀的事──撒母耳記上一章二十七節!你有否經常為你兒女的救恩或為別人的兒女獻上禱告呢?
(2) 與對象有個人的接觸。請留意在第三十四節,那神人與那孩子口對口、眼對眼、手對手的親密接觸。這表示如果我們要贏取孩童,使他們歸向基督,我們必須(i)能從孩子的角度看事物;(ii)能用孩子的語言與之溝通;(iii)能進入孩子的世界,分享他們的興趣。如果我們想要與那些我們為主要贏取的的人建立真正的關係,上述這些條件都是不可或缺的。
(3) 自身必須有強烈的意欲與努力。在第三十四節,我們得知那先知「伏在孩子身上」。「要贏取靈魂,必須與對手進行強烈的摔角和角力」這句話,是千真萬確的,而這句話不但在成人中間工作管用,更適用於在孩童中間工作。這永遠是一項艱巨的工作,要求時間和精神上的犧牲,儘管時常令人失望,但卻是榮耀有意義的工作,給予工作者大的報酬。
(4) 自身必須有忍耐與堅持。請看第三十五節。這神蹟並非實現於剎那之間。以利沙必須倚靠神,憑信心工作。我們之所以失敗,可能是因為我們失去了忍耐,正當我們應該憑信心堅持下去,倚靠神為我們獲取勝利時,我們卻半途而廢。
總而言之,請留意當我們傳福音給男女孩童的時候,我們必須留意下列三種生命的標記:-
(1) 在第三十四節,有溫暖的標記, 哪裡有溫暖,哪裡必有生命。
(2) 在第三十五節,有打噴嚏 的標記,這確實表明生命的存在。
(3) 在第三十五節,有視力的表記,因為我們得知,那孩子「睜開了眼睛」。
結束反思:箴言二十二章六節
來源:學習以利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