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10-21
- 最後登錄
- 2025-5-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488
- 閱讀權限
- 70
- 文章
- 1128
- 相冊
- 28
- 日誌
- 1
  
狀態︰
離線
|
對於目前的半導體業界來說,建造工廠的成本越來越高。和半導體公司排名相似,業界龍頭Intel以及三星等“高富帥”公司在全球各地都擁有晶圓廠;而其他市值較小的只能依靠代工合約。不過最近Intel對於代工模式發起了質疑,稱這一模式早晚會走向崩潰。
Intel全球副總裁兼PC集團主管施浩德(Kirk Skaugen)和Ivy Bridge項目經理Mark Bohr近日在和EETimes進行的一次訪談中表示,由於台積電無法在20nm節點處理好漏電率等因素,高通等廠商甚至無法用上20nm製造工藝。
對於台積電和GlobalFoundries等代工廠來說還有一個問題,此前台積電和GlobalFoundries稱在14nm世代之前引入3-D晶體管/FinFET技術無必要,並且台積電宣稱在20nm製程上HP(高性能)和LP(低功耗)兩種工藝的區分空間已經不大。Mark Bohr指出台積電和GF已經漸漸無法追上Intel的腳步。
而高通遇到的困境在該公司最近的財報會議中已經有所體現,由於台積電產能不足,高通Snapdragon驍龍S4處理器目前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只能尋找如聯電、GF等額外代工來源。
Mark Bohr透露,Intel已經完成下一代採用浸沒式光刻14nm製程的規劃,10nm節點也在遠景計劃之中。關於這一點EETimes詢問Bohr是否Intel會在這兩個階段引入類似3-D晶體管的製造“甜點”時,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Bohr最後表態,作為自身擁有製造廠的半導體公司,在解決製造當中出現的問題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實際上NVIDIA在此前關於450nm晶圓部分的表態中也持這一觀點。不過目前看來,由於大量無廠半導體公司的存在,代工廠為爭搶訂單肯定會加快研究新製程的步伐,從而推動整個行業的進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