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202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857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補天宮之建立源自於道光八年(1828)歲次戊子,五月間村童數人在海邊遊玩,忽見波浪間金光閃閃,漂來一尊神像,乃現奉祀之大娘神像,神像底刻有(浙江女媧娘娘)六字,經過眾議,奉祀於大福村14鄰126號附近草寮內。經過二、三年,神靈顯赫,香火日盛,乃在8鄰45號之地,興建木造廟宇奉祀。清咸豐元年(1851),頭城康曜及該村陳東立捐獻現有廟地(面積六分餘地),由士紳陳歪、陳賽及陳東立等籌建坐東朝西,土牆木造廟宇一座三間,是年五月九日落成入廟。 民國11年(1922),為颱風所損,乃由保正陳海及陳振坤、陳竹山、戴陳金旺等籌募修建。

民國53年(1964),歐伯颱風過境,損害甚重。乃由村長陳條欉、鄉民代表黃阿水及陳順水等籌建新廟,募款新台幣肆拾餘萬元,改變為坐西朝東,分三期施工完成。 民國64年(1975)3月,基隆、宜蘭、南方澳等地信徒日增,捐款三十餘萬元。由村長簡祈財、黃阿水、陳順水、簡水圳等籌組委員會,配合地方捐款一百五十餘萬元,增建兩廂牌樓及鐘鼓樓。 民國79年10月,成立後殿增建委員會,陳朝月為主任委員,吳榮林、簡益義為副主任委員,與該宮管理委員會主委陳榮宗及全體委員配合,採購福建及杭州之石雕、石堵、木刻浮雕、九龍網、石龍柱、神龕等,分六年建造始完成現今之規模。民國93年6月,第六屆管理委員會接後,鑒於近年來,女媧娘娘神威顯赫,恩澤擴展全台,各宮廟、寺壇紛紛組團蒞臨進香參拜,謁祖沾爐,終年絡繹不絕。然本宮原有之簡陋膳房,已不敷使用,經信徒大會通過,配合歷年節餘經費,將籌建一棟五層,一千餘坪,美輪美奐之現代化「香客大樓」。以便對全省各地信徒,提供最佳之服務。
女媧娘娘是我國上古時代,一位神通廣大的女神,又稱為媧皇、地母。在古老傳說中,有女媧造人的故事,她是全中國人共同最早的母親。是伏羲氏的妹妹,俗姓風,人首蛇身。曾制嫁娶之禮,訂下同姓不婚的制度。女媧娘娘「鍊石補天」的事蹟廣為流傳:上古時代有諸候「共工氏」與「祝融氏」打仗,「共工氏」兵敗西逃,來到不周山,大怒之下,以頭觸崩不周山,而不周山係擎天之柱,天柱經碰撞後折斷,導致天缺一角,從此常有陰風慘雨的現象發生,天下百姓難於安身立命,於是奔告女媧。女媧決定鍊五色石補天,於是先砍斷鰲的四足立成石柱,然後前往竹山山頂,按石的顏色分為五排,當刮起東南風時, 就點火燒石,並令童男、童女各一人,持巨扇煽火,經過十 七日後,產生五種顏色的濃煙,隨風散佈在空中,驅走陰氣 籠罩的天空,完成補天的工作。天穹如傘,女媧善於補天,因此女媧亦成為本省雨傘和 繡補業者所祀奉的職業神。
寺廟地址:宜蘭縣壯圍鄉大福村壯濱路六段279號
寺廟電話:03-9301171
資料來源 大福補天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