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3-29
- 最後登錄
- 2020-8-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221
- 閱讀權限
- 110
- 文章
- 3256
- 相冊
- 4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2-5-31 03:28 編輯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 ... amp;docid=101920863
陳淑娟/整理 2012-05-26 17:45:01
南韓《朝鮮日報》25日發表文章稱,南韓兩次發射“羅老號”都以失敗告終,後獨自開發了初級水準的火箭發動機,但由於俄羅斯方面不予配合,阻止南韓使用測試火箭發動機的地上燃燒試驗設施,最後連性能試驗都無法進行。
文章稱,因為依賴俄羅斯而嘗到“羅老號”(KSLV-1)發射失敗的教訓後,南韓制定了到2021年自主開發南韓型運載火箭(KSLV-2)的計畫。但無法參與南韓型運載火箭開發專案的俄羅斯拒絕南韓使用本國的燃燒試驗場。也就是說,繼“羅老號”之後,獨自開發火箭專案也受到俄羅斯的擺佈。
文章指出,南韓原本期待在開發“羅老號”的過程中,得到俄方的技術轉讓。但俄羅斯2006年改變立場稱,不會轉讓“羅老號”一級火箭相關技術,只提供完成品。使用液體燃料的一級火箭是為“羅老號”飛向宇宙提供大部分力量的核心部分。如果不能確保一級火箭技術,接下來南韓型運載火箭的開發也會前景不明。
文章稱,南韓著手開發運載火箭已經有15年時間,但南韓國內至今沒有大型火箭發動機使用的地上燃燒試驗場。只有可供10噸級小型發動機使用的燃燒試驗場。南韓型運載火箭使用的75噸級發動機試製品只能大幅降低功率進行試驗。
文章援引了南韓漢陽大學機械工學教授趙辰洙的話說:“如果剛開始就獨自開發,南韓國內一定會建立燃燒試驗場。”另一位火箭專家表示:“由於俄羅斯不斷改變立場,南韓白白浪費了很多年。”
文章指出,南韓航空宇宙研究院計畫在2015年之前投入3700億韓元,在羅老太空中心建立地上燃燒試驗場。但由於預算沒有到位,計畫一直沒有進展。如果今年10月“羅老號”第三次發射再次失敗,對火箭開發的質疑恐怕會大幅擴散。
---------------------------
混合式探空火箭 交大打造100%MIT太空夢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510/45328.htm
2012年05月10日 15:12
國科會近日撥出3千3百萬元補助金,投入「前瞻探空火箭研發」,交大、屏科大,以及財國家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9日進行合作簽署,帶領研發團隊的交大機械系吳宗信教授表示,期盼中華民國未來能成功發射微衛星入軌,讓美國太空總署向中華民國購買衛星,打造100%MIT的台灣太空夢。
目前全球尚未有大學團隊以混合式探空火箭系統,發射火箭至100公里以上並從事太空科學研究,吳宗信透露,此項合作計畫是採用混合式燃燒推進系統,具有安全、綠色、系統簡單、低成本、燃料來源多樣化,以及可控制推力的太空推進技術,不僅在學術上具極高價值,透過研發將可提供相當高的比衝 (Isp > 250 s)、降低燃料使用率。
吳宗信表示,2010年飛上高空八公里的混合式火箭HTTP-1讓學生相信飛上天的夢想會成真,為中華民國學術領域的混合式火箭系統研發跨出第一步。隔年發射HTTP-2雖然沒有成功,但是他認為態度決定一切,失敗也是很重要的學習過程,台灣的太空夢會一直堅持下去,期盼未來能實踐發射50-100公斤微衛星入軌的夢想。
交大校長吳妍華說,這是中華民國國內學、研團隊共同研發探空火箭合作的歷史時刻,期盼此項研發合作計畫,打造三贏的策略目標。
------------------------------
2010-10-13
http://web.ncku.edu.tw/files/14-1000-70925,r923-1.php
百分百自主研發 成大II型1號混合火箭發射成功
由中華民國國立成功大學航空太空科技中心主任趙怡欽特聘教授所率領的混合火箭團隊,新研發的「成大II型1號」混合火箭在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海邊發射成功,除按原設定的軌道穩定飛行並全程取得遙測資料與數據,領先創造中華民國國內學術單位自主研發、百分之百中華民國自製火箭成功升空的新紀錄。為中華民國火箭工業的發展寫下新的紀元。
成功大學航空太空科技中心主任趙怡欽特聘教授19日上午11時率領混合火箭團隊,把高度3.6公尺、足足有兩個人高的「成大II型1號」火箭架在雲平大樓一樓中庭展示英姿,火箭外表明顯標誌NCKU四個紅字,讓師生們相當振奮,讚嘆不已。
成大校長賴明詔院士表示,火箭代表最高深的科學,火箭科學家真的是非常了不起,今天成功大學成功發射火箭,且完全是成功大學自主研發,在中華民國大學史上或是成功大學校史上都是很重要的一刻,它代表成功大學科技的能量充分的發揮。尤其是製造火箭最重要的系統整合能力,端賴團隊精神與跨領域的科學家一起分工合作才能夠成功,趙怡欽特聘教授混合火箭團隊確實把成大團隊合作精神之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
成大校長賴明詔院士也說,「成大II型1號」混合火箭發射成功,證明成大有能力單獨自己製造火箭,而且用很便宜的價格完成,只要新台幣30萬元,這是中華民國科技界很重要的突破,值得中華民國國人引以為傲。作為成功大學的校長,這一刻我覺得非常的興奮與光榮。
歷經十年關鍵動力研發以及兩年系統設計與整合的「成大II型1號」混合火箭,係於2010年10月13日於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海邊進行測試驗證,下午4時30分火箭成功發射升空,發射仰角約85度,飛行高度約8公里,起飛至遙測訊號消失,歷時約90秒。除火箭按設定之軌道穩定飛行,遙測通訊系統也成功回傳火箭運行資訊到地面站,顯示自行開發的火箭本體與各次系統模組(如酬載的GPS、飛行控制電腦系統)開發技術已達世界水平。
十年前,趙怡欽特聘教授帶領研究團隊進行混合火箭推進系統的研發,在97年底進行各項關鍵技術與氣動力設計等的系統整合工作,並於去年5月完成「成大Ⅰ型」30公斤推力等級氧化亞氮(N2O)混合火箭,做為各項自主開發技術驗證的平台,期間領先國內首次成功透過六枚火箭飛試任務,驗證了各項關鍵技術的發展,也穩固紮實地建構出「成大II型」混合火箭的發展基礎。而2010年10月「成大II型1號」混合火箭的成功發射,則是開啟成大趙怡欽教授混合火箭研究團隊繼續發展探測100公里以上高空之混合火箭夢想。趙怡欽特聘教授預估3至5年可以實踐。
-----------------------------------------------------------------------------------------------------
韓國似乎很喜歡把過錯都推給別人
現在重新來過,五年內能成功,還未知數
不過反觀我們的進展似乎也沒多少
雖然在2010成功發射過,但畢竟只是一小步而已
但原我們可以真正開發出,如上述的混合式探空火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