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9-9
- 最後登錄
- 2019-8-3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6
- 閱讀權限
- 40
- 文章
- 64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美利堅級兩棲突擊艦(LHA(R))
2004年的LHA(R)提案,艦體為全新設計,不過整體佈局大致仍沿襲胡蜂級兩棲突擊艦。此想像圖中配備與DD(X)驅逐艦
相同的DBR雙波段相位陣列雷達系統(包含VSR/MFR),位於艦島上方的塔式結構裡。
2005年的LHA(R)想像圖,基本上算是最後一艘胡蜂級兩棲突擊艦馬金島號(USS Makin Island LHD-8)的放大改良版
,風險與成本相對最低,最後LHA(R)就是依照此種概念進行設計。
在2012年6月4日下水的美利堅級兩棲登陸艦首艦美利堅號(USS America LHA-6)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美利堅級兩棲突擊艦/美國
(American class,LHA(R))
承造國/承造廠 美國/Ingalls ,Northrop Grumman Ship Systems
尺寸(公尺) 長257.3 寬32.3 吃水8.9
排水量(ton) 滿載45594
動力系統/軸馬力 LM-2500+燃氣渦輪X2/70000
艦首推進器*1
雙軸
航速(節) 21~22
偵測/電子戰系統 AN/SPS-48E 三維對空搜索雷達*1
AN/SPS-49長程對空搜索雷達*1
AN/SPN-35C 精確對空進近引導雷達*1
BFTT編隊戰術訓練系統
CEC聯合接戰能力系統
AN/SLQ-32電子戰系統
MK-12敵我識別器
IVN整合視頻網路
AN/SRC-55 HYDRA 登陸部隊無線電通信系統
AN/TPX-42 ATC 近程空中管制資訊系統
AN/WSN-7 RLGN 雷射陀螺儀導航系統
射控/控制系統 SSDS MK-II 4B船艦自衛系統
AN/SPQ-9B追蹤雷達*1
人員 船員1000以下,搭載部隊1800~2000名
艦載武裝 ─
艦載機 一般模式:
F-35B STOVL戰機*6~10
MV-22傾斜旋翼運輸機*12
CH-53K運輸直昇機*4
AH-1Z攻擊直昇機*8(或AH-1Z攻擊直昇機*4,UH-1Y通用直昇機*3)
MH-60特戰直昇機*2
制海模式:
F-35B STOVL戰機*25~30
姊妹艦 目前二艘
艦名 簽約時間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LHA-6 American 2007/6/1 2009/7/17 2012/6/4
LHA-7 Tripoli 2012/5/31 2013/4 2018
--------------------------------------------------------------------------------
1976至1980年進入美國海軍服役的五艘塔拉瓦級(Tarawa class)兩棲突擊艦使美國海軍的三度空間兩棲作業能力有了突破性的發展,但隨著歲月的流逝,至2011年她們就會陸續屆滿35年的役齡限制 。美國海軍雖然曾考慮對塔拉瓦級實施SLEP延壽工程,將其使用年限延長至50年,但此案隨後便因不切實際、不符合成本效益而作罷。因此,全新後續艦的開發勢在必行。
從2001年度起,美國便開始研究塔拉瓦級的後繼艦並發出需求文件,考慮的方案包括建造胡蜂級(Wasp class)兩棲突擊艦的改良型,或者另起爐灶採用全新設計,而此一替代計畫就是所謂的LHA替代計畫(LHA Replacement,LHA(R),又稱LHX)。在同一時間,美國海軍也進行CVN-21與DD-21(後來改稱DD(X))等新一代艦艇研發計畫,許多未來美國海軍將使用的嶄新共通技術(包括整合電力推進系統、指管通情裝備、先進相位陣列雷達、武器系統等等)便能統一開發,將成果用於不同的造艦計畫上,如此便能免於個別規劃,節省不少時間、人力與金錢。相較於現役LHA、LHD,LHA(R)最主要的變革是撤除了艦尾塢穴的設計,騰出更多空間用來容納體型比既有機種更大的F-35B聯合戰術打擊機與MV-22傾斜旋翼機。LHA(R)將使用高性能燃氣渦輪主機、更具效率的電力系統、新一代聯網指管通情系統等,操作的主要載具為F-35B型STOVL打擊機、MV-22傾斜旋翼運輸機、MH-60運輸/特戰直昇機、AH-1Z攻擊直昇機、UH-1Y通用直昇機等。美國政府將LHA(R)的研製工作交給諾斯洛普.格拉曼集團的船艦系統公司(Northrop Grumman Ship Systems, Inc.,NGSS),該公司旗下的Litton/Ingalls造船廠正是當年塔拉瓦級的建造商。
LHA(R)早期的大膽的提案,採用非傳統佈局,艦島結構位於中央,左側為旋翼機操作區,
右側為STOVL戰機起降區,滿載排水量高達60000ton。此種方案成本風險最大,最後遭到排除。
由於美國海軍陸戰隊對新一代兩棲突擊艦的裝載量有更高的要求,例如地面裝備載運量增加16.5%,上層甲板載運量增加40%,艦上至少配備12架MV-22傾斜旋翼運輸機、10架F-35B STOVL戰機、4架CH-53重型運輸直昇機、4架海軍的CH-60中型運輸直昇機以及8輛拖車等,因此美國海軍估計新型兩棲突擊艦的噸位至少得比胡蜂級增加2.5%。在2002年,三種LHA(R)的初步構想開始評估,於該年夏季初步完成:第一種方案是以最後一艘胡蜂級兩棲突擊艦馬金島號(USS Makin Island LHD-8)的基本架構為基礎並予以放大,推出一種技術改進頗大的兩棲突擊艦,外型上最大的不同,在於擁有新設計的單一匿蹤艦島結構,其上整合有封罩式桅杆與相位陣列雷達;第二種方案較為保守,基本上是馬金島號小幅放大與改良版,艦體長度增加77呎(23.5m),寬度增加10呎(3m)以操作體型更大的新一代艦載機或兩棲載具;第三種則是全新的設計,擁有嶄新的構型以及遠大於胡蜂級的排水量。
到2002年結束之際,上述三種草案的發展如下:第一方案為馬金島號的放大版,第二種則最為保守,直接以馬金島號的設計進行小幅度改良,艦體規模維持原狀,主要差別在於拓寬機庫並增加飛行甲板與升降機籌載能力,以利操作F-35B聯合戰術打擊機,因此排水量亦將小幅增加;第三種則為全新設計的大型類航艦,滿載排水量高達69000ton,艦首設有滑跳甲板,可讓F-35B以更節省燃料的方式起飛。此種方案採用向兩側延伸的斜角全通式飛行甲板而非原先LHA/LHD的長方形,兩個經過匿蹤設計的上層結構縱列於飛行甲板中央,將飛行甲板劃分為兩個區域:右舷為固定翼機起降動線,左舷則為旋翼機操作區,此種設計稱為雙動線設計(Dual Tram Line)。右舷由艦島右側的甲板一直延伸到艦首滑跳甲板是固定翼戰機的起降動線,左舷則專供旋翼機起降,故理論上此設計可讓旋翼機與噴射戰機同時操作──右舷讓F-35B起飛的同時,MV-22或其他直昇機則從左舷出發,彼此間不會相互干擾。兩個上層結構中,前面為戰鬥與航行艦橋,後面則為航空管制站,兩個船艛共整合四面相位陣列雷達天線,前船艛頂上有封罩式桅杆(AEM/S)來容裝其他電子天線,後船艛則整合了煙囪結構。左舷設有六個直昇機起降點,艦島右側固定翼機起降動線旁另有一個,艦尾右側還有兩個,故全艦共設有9個直昇機起降點(但通常只會使用左舷六個,右舷則供定翼機起降與停放);此外,左舷飛行甲板外側以及艦尾右側各設有一具飛機升降機。雖然艦首設有滑跳甲板,不過由於艦島位於艦體中線上,導致艦尾甲板縱深不夠,應不足讓傳統固定翼戰機降落,所以此型艦無法成為傳統起降航艦,但是搭載機數顯然是遠高於前兩個方案。此種「兩棲突擊艦」的艦體規模,超過美國自家超級航艦以外全球任何一艘現役的航空母艦,不過每艘造價初估高達41億美元,顯然是注定會被否決的設計,畢竟就連美國也負擔不起如此「豪華」的兩棲艦艇。至於馬金島號放大版的成本,每艘初步估計在30億美元上下,美國海軍認為此案不僅能滿足新一代艦載機如F-35B聯合戰術打擊機以及MV-22傾斜旋翼機的空間需求,也能將風險與成本控制在合理範圍,因此最後獲得了青睞。考量到F-35B或V-22在甲板操作時遠比以往機型強大的下洗流,美國海軍在2008年5月底表示可能會進一步修改LHA(R)的艦島與甲板設計。
LHA(R)的設計基本上是馬金島號(LHD-8)的放大改良版。
在2003年3月,美國海軍公布未來艦隊發展計畫,打算在2035年之際維持375艘軍艦的規模,其中兩棲艦艇佔37艘,包括12艘新造聖安東尼奧級船塢運輸艦、10艘LHA(R)、12艘取代現役懷德貝島/哈波渡口級的新一代船塢登陸艦(LSD-X),以及至多21艘MPF(F)海上預置武力船。在2005年7月,諾格獲頒美國政府約一億又990萬美元的合約,正式展開LHA(R)的初步設計工作,隨後又在2006年2月獲得一紙9300萬美元的合約,用來進行LHA(R)的細部設計與備料,整個研發作業耗資約2.64億美元,美國海軍打算建造至少四艘LHA(R)。在2007年6月1日,美國海軍與諾格集團艦船系統簽署LHA(R)的設計、工程發展以及首艦(LHA-6)的固定價格建造合約,價值24億美元(未來可能上漲至28億美元)。LHA(R)的首艦被命名為美利堅號(USS American LHA-6),於2009年7月17日在諾格旗下的Ingalls船廠舉行安放第一塊龍骨的典禮,該艦在2012年6月4日下水。在2010年6月30日,美國海軍與諾格集團簽署二號艦(LHA-7)的先期採購合約,價值1.75億美元,並在同年10月28日簽署價值4800萬美元的固定價格合約,進行LHA-7的工程與計畫階段。受到美國財政嚴重赤字的影響,在2012年度國防預算中,為美利堅級申請的20億美元預算遭到小幅刪減1900萬美元。在2012年4月,美國海軍與杭廷頓.英格斯工業集團(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HII)簽署二號艦的鋼板製造合約,同時美國海軍也宣布將採購LHA-8~10。在2012年5月4日,美國海軍部長宣布LHA-7命名為的黎波里號(USS Tripoli LHA-7)。在2012年5月31日,美國海軍與HII簽署黎波里號的細部設計與建造合約,價值23億8144萬8356美元,略低於2012年初預估的26.6億美元;而如果再加上機電設備、作戰裝備,至下水的總費用為32億8406萬4000美元。
美利堅級排水量約45000噸級,飛行甲板的長度比胡蜂級增加約77呎,寬度則增加約10呎,艦內容積比胡蜂級增加約22%,這些增加的空間是用來容納航空機。美利堅級將沿用與馬金島號相似的推進、電力輸送供應與電力輔助推進系統(APS),由兩具LM-2500+燃氣渦輪為高速主機,最大輸出功率70000馬力,最大航速21~22節;艦上電力由六具柴油發電機供應,APS輔助推進系統則由艦上發電機提供電力,帶動電動機直接驅動推進器,而不經過減速齒輪與傳動軸,在低速航行時可達成更好的燃油運用效率並降低機械損耗 。比起塔拉瓦級與胡蜂級,由於F-35B型STOVL戰機與MV-22傾斜旋翼機等新一代大型機種需要更多後勤補給的設施與空間,因此 美利堅級捨棄了操作兩棲登陸載具的艦尾塢穴,將艦內主要空間用在航空用途,包括增加機庫空間、航空燃油與彈藥的容量。美利堅級艦內貨艙容積達3965立方公尺,車輛甲板面積2362平方公尺,可搭載1800~2000名登陸部隊,艦上編制人員在1000名以下。LHA(R)標準的艦載機隊包括6~10架F-35B、12架MV-22、4架CH-53K重型運輸直昇機、8架AH-1Z(或4架AH-1Z及3架UH-1Y)以及2架MH-60特戰直昇機,陣容達三十多架,而在制海模式下則搭載25至30架F-35B,此等艦載機實力比胡蜂級增加,甚至強過其他國家大部分的輕型航空母艦。美利堅級的飛行甲板有六個起降點,其中四個可以讓MV-22起降。為了操作F-35B與MV-22等新一代大型艦載機,美利堅級的艦內機庫特別規劃了兩個挑高區,艦上可攜帶3400ton航空燃油,幾乎是胡蜂級的兩倍 ,也能攜帶更多航空零組件以及相關設備;而艦上的貨物及彈藥儲存區域也重新規劃,仿照類似美國航空母艦的裝甲箱構造,具有更佳的生存性 。由於特意強化了航空操作能力,美利堅級可以充分遂行1970年代美國海軍軍令部長松華特上將(Zumwalt)規劃但未徑的「制海艦」(Sea Control Ship)機能。美利堅級的醫療設備十分完善,包括6間手術室以及64張病床。依照現階段最新想像圖,美利堅級的主要防空系統大致與馬金島號相同,以SSDS MK-2 4B船艦自衛系統為核心,偵測裝備包括AN/SPS-48E三維對空搜索雷達、AN/SPS-49二維長程對空搜索雷達、AN/SPQ-9B追蹤雷達等;在早期LH(X)方案中,美國海軍曾考慮為該艦配備新開發的DBR雙波段相位陣列雷達系統(包含長程的VSR與中短程的MFR,另有專文介紹),不過考慮到成本過於昂貴,且LH(X)也顯然不需要擔負太多防空工作,因此應該是不會裝備如此高檔的防空偵測系統。
美利堅級後續艦
原本美國海軍打算建造四艘美利堅級,然而也有意見表示後續艦應修改設計,恢復艦尾塢穴,使之能搭載LCAC等兩棲載具。依照初期規劃,進一步修改的兩棲突擊艦暫稱為LHX Flight 2,以美利堅級為基礎增加艦尾塢穴,同時縮小艦島結構,使飛行甲板面積可用增加20%。縮小艦島之後,原本美利堅級無法操作MV-22的第五、第六號直昇機起降點將也能讓MV-22作業;此外,艦面甲板也可以多停放四架MV-22B、三架F-35B或三架CH-53K。到2011年4月,傳出 美國打算檢討美利堅級後續艦的設計(擁有塢穴),因此美利堅級先只會建造兩艘(LHA-6、7);而進一步的後續艦則有兩種考量,第一種是以美利堅級為基礎加上塢穴,第二種則是直接拿馬金島號的設計來建造。美國海軍將就經濟性與作戰性能進行考量,希望能在2016年決定後續的LHA-8的設計。依照2008年時的規劃,LHX Flight 2渴望從2024年起開始服役,但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美國一連串軍費裁減之下,不確定此一時程是否可以實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