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2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道教壇場法器-磬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美食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6-19 08:28:2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道教壇場法器-磬

磬是道教宮觀和科儀中常用法器之一種。中國古代就以磬作為樂器。磬以石、玉或金屬為質,矩形,懸掛於架上,以木石擊之,能發出清脆的撞擊聲。《說文》稱,「磬,樂石也」。中國古代禮儀均須擊磬。《初學記》引《五經要義》雲:「磬,立秋之樂也」。《周禮》的《春官》稱,「 磬師掌教擊磬」孟子稱「金聲玉振」,形容奏樂時以鐘始,以磬終。早期道教儀禮比較簡單,並無擊磬的記載。魏晉南北朝以後,道教宮觀和科儀中開始用磬配合鐘行儀,形成鐘磬交鳴的莊嚴場面。《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私》稱,磬有六種質地,「一者玉,二者金,三者銀,四者銅,五者鐵,六者石。或兩角、四角,或九角、無角,若狀若鉤,併題所識,永為供養。凡鐘磬,皆須作虛懸之」。今道教宮觀和儀壇上,已經用缽盂狀銅質磬代替矩形懸掛用石玉質磬,並且有體積較小的碗狀銅磬,稱碗磬;還有附在木柄頂端的,可以持之以行走的手磬,或稱引磬。

道教宮觀和科儀中用磬的作用有二。一是為了感動神靈,溝通人神;二是為了警戒人眾,「節度威儀, 容止所要」。《洞玄靈寶道學科儀》雲,「治舍左前台上,有懸鍾磬,依時鳴之,非唯警戒人眾,亦乃感動群神」。南宋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稱,「壇場將肅,鐘磬交鳴。韻奏鈞天,彷彿神遊於帝所;高音梵唱,依稀境類於玄都」。王契真的《上清靈寶大法》也稱,「 鐘之形,上圓而勢俯,其聲清遠,其頂蟠龍,其從金鐘,曰陽。磬之形,下圓而勢仰,其聲重濁,其座虎伏,其從磬,曰陰」。因此鐘磬和鳴,猶陰陽交和,能召十方陽德之靈,能集九地陰冥之宰,普臨法會,共證齋功。宋元以後,道教對宮觀和科儀中用磬的時間和程式, 還有許多規定。

心得:鐘磬和鳴,猶陰陽交和,能召十方陽德之靈,能集九地陰冥之宰,普臨法會,共證齋功。今道教宮觀和儀壇上,已經用缽盂狀銅質磬代替矩形懸掛用石玉質磬,並且有體積較小的碗狀銅磬,稱碗磬;還有附在木柄頂端的,可以持之以行走的手磬,或稱引磬。

1_101104103230_1.jpg (40.76 KB, 下載次數: 12)

道教壇場法器-磬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2 05:3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