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編?仔
?壺是小型的盤形竹編器,由黑色和原色竹篾交錯夾編而成,中間編出黑色的卍字紋,邊緣部份塗成紅色有喜慶吉祥的意義,用於祭拜神明或喜慶。本件文物完整。
錘仔
這一件文物與石秤子為同一類的石秤鉈,屬大型桿秤的秤鉈。石秤鉈為硬質的石材打製而成,素面器形優美、完整。
鑽穴器
鑽穴器亦有稱為「打洞器」或「式鑽」。 本文物是由固定壓板、旋轉器、鑽釘所組成,使用時先按住固定壓板用力下壓,則旋轉器的轉繩將隨著轉動,使鑽針鑽洞可達到打洞的目的。本件文物由竹、木、鐵和麻四種材料組成,整體完整。
本文章隱藏的內容 風鼓
風鼓是利用轉搖風葉產生強風,將不要的雜物與穀類分開,是農家收成後清理穀子必要的工具。本件風鼓已甚古舊,略已破舊,而在背後噴有紅漆,不甚完整。
 石秤子
石秤子是秤的石質秤鉈。早期鐵材較貴,而秤鉈為鐵材則容易生鏽,石材則較便宜,也不會生鏽。石秤鉈的使用的材質多用花崗石,也有砂岩,少數用青斗石,有的石鉈上常刻有花紋和動物形狀,本件為中型的桿秤所用。本件為素面,完整的石秤子。
 錘仔
本文物為與石秤子同一類的石秤鉈屬大型桿秤的秤鉈,全重為6740g。石秤鉈的硬質的石材打製而成。石鉈上有一孔,孔上石壁刻有文字,但不易判讀。
 風鼓
風鼓是利用轉搖風葉所生的強風,將穀物中的雜質除去的工具,一般農家都備有,是相當普遍的農具,由於使用率高、體積也大,所以保存不易。風鼓這一大型的農村器具有十三部份組成,包括:風鼓葉、風鼓肚、風鼓櫃、風鼓架、風鼓腳、風鼓手、風鼓斗、頭皂、二皂、風鼓掩、二皂閘、風鼓覆和暗鬼等部份,每部分所用的材料不同,如葉肚要用樟木,二皂閘、風鼓覆用楠仔,其他除風鼓手用鐵之外都用烏心石。本件文物是草屯鎮松興桶店製,整體完整。
 稻穀苔
民間早期使用的稻穀苔或稱穀篩,若用作篩肥料,則稱為糞篩,用竹子編成一長方形有漏孔或篩目的盛器,兩側綁二根長竹竿操作時由兩人抬篩框,搖動穀子漏下,草則浮在框內,可將其清除。本件文物由鐵絲網加在木框上,形若水泥工使用之砂石篩。
 稻穀摔桶
民間割稻時將稻穀與稻草分離的摔桶,統稱「削桶」。一般完整的削桶組包括削桶(削桶、桶拖繩、桶拖止)、桶梯(桶梯頭、桶梯柱、桶梯止、桶梯索)以及笨仔(笨仔篙、麻布、笨仔巾)等。本項文物包括削桶、桶梯和割稻刀及刀籃。文物已古舊不完整。
資料來源:台灣文化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