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仔
竹篦編成的盛器,底呈四方形,口呈圓形,具有天圓地方的觀念。底有孔筒,編時編成目狀,因此此一盛器不能盛裝細物,不然就會漏掉。本件編器可用作碗籃,放置飯碗之用,飯碗洗好之後,放入碗盤,碗上的水可由籃底的洞漏掉。本件文物編工精細,上緣竹篾略加調整,器形完整。
手柄式捕魚器
此為竹編的捕魚器,主要用在小溪捕捉魚蝦,用手提在河邊草叢捕捉,也可由兩人合作,一人提捕器朝魚的方向按置在水中,另一人自上趕魚而下,魚趕進器內,等候魚入器之人即提起口朝上魚即在器內跳躍。本件文物在尖底部份有損壞。
雞籠
竹編成籃形,竹篾疏鬆,四周邊壁留有空隙,籠壁較高收口成圓形,口較小,有提把是裝小雞用的,小雞放在提籠內,無法跳出有孔隙可供呼吸,此文物可稱為手提小雞籠。 本件竹編器形式優美,保存完整。
本文章隱藏的內容 雞籠
竹編底呈六角形,口呈圓形,底寬口小適合關雞鴨之用。所關的雞鴨是長大的雞鴨,因為底部的六角孔甚大,小雞小鴨則可從孔中鑽出。本件文物除口緣竹篾宜調整,其他完整。
 盆形編器
竹編成盆形,底部有三根寬竹篾交錯撐住,以六角形技法編製成盆形器,可作為盛裝蔬菜和果類,本件文物宜稱盆形編器,若稱盒必有蓋,但無蓋。本件文物保存良好,完整。
 雞籠
竹編的雞籠,竹篾編成籠形後,不收口,而將長出的竹篾綁在一起作為籠口,一般這樣的雞籠只能關一隻大雞,主要是手提方便,但在結婚時的帶路雞則關兩隻或做兩個小形的雞籠各關一隻。本件文物完整。
 稻籮/籮筐
稻籮是農家收成後裝穀子的籮筐,農家每家都會有用細竹篾編成,底為四方形,口緣大呈圓形,口緣有紐可穿繩以便挑、抬。稻籮一般兩隻成對,加一扁擔稱為籮擔。本件稻籮完整。
 竹籃
這是一隻竹編的竹籃,有提把,惜一把斷裂。竹籃底呈四方形,口緣成圓形,籃體以人字編技法緊密編成。本件文物器形精緻完整。
 盆形編器
本件編器底部有三根厚的竹篾撐底,使用時較為堅固,周壁以六角形為主,口緣部份僅一根竹篾並不堅固,所以只是臨時盛裝物器而已,而盛裝的物品亦較輕的物品,民間用以裝蔬菜。本件文物保存良好,完整。
 土壟
這是三件土壟的構件,上面的一件是屬另一個土壟,下面的二件是屬一個土壟。一個土壟分成兩部份,一為底座,一為上磨盤,上磨盤兩側有突出的磨手可連接土壟鉤以便操作。土壟是民間磨穀子的工具,使穀子脫殼成粗糠和糙米。本三件文物不完整。
 穀箕
榖箕由細竹篾編成,畚箕口上的竹子比較粗,畚箕周圍由兩根竹子夾住箕身,使竹篾不易脫落,綁的材料用籐皮或鐵絲比較堅固。這二件榖箕在口緣部份都有損壞,可修理,穀箕是畚穀子用的,農家都有相當普遍。本二件文物不完整。
 畚箕
畚箕由竹篾編成搬運重物的畚箕,兩側用粗竹篾編成圓竹環,以便提攜或加長索可供挑抬,要挑的畚箕兩個成一擔,畚箕在農村可挑土、挑乾肥、挑砂石或收成的作物如甘藷、芋頭、玉米等等。本器物兩隻成一對,保存良好,完整。
資料來源:台灣民俗文化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