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chen1490 於 2012-7-22 00:03 編輯
台灣禾稻一年兩熟,居民三餐以米飯為食,稻之糯者為梂,味甘性潤,可以釀酒,且宜於製作糕丸;又可用麵粉或糯米製成紅龜、紅桃等粿類,以為吉徵。每逢歲時或吉慶活動,必食粿、糕等,以取團圓吉祥之意。台人日常飲食簡樸,然而歲時、慶典、酬神活動時,則宴席必甚豐盛、祭拜鋪張、熱情好客。盛宴每一席除八豎碟外,多至二十四道菜、十八道菜、十六道菜,現已簡化。宴客時,常以檳榔薦客,謂食之可避瘴;男女議婚或友朋發生齟齬,亦以檳榔為禮,相敬釋嫌。食具、茶器、酒器、粿印等其他飲食用具種類甚多,均屬珍品。
煙袋
煙袋是裝煙絲之用,與煙管或旱煙管組成一套吸煙的工具,古早的男人都人手一袋。本件文物為桃形刺繡。為民國初期的產品。
月桃盒
月桃盒是由月桃葉為材,編成長方形盒子,上下兩個合成一盒。月桃盒屬南部原住民族群,排灣族與魯凱族的編器,以盛裝物品。民國時期之產品,現今生意人仍然製作,以置物件。
草編袋
草編袋由草編成,作為裝物的袋子,民間日常使用。袋是長方形,袋口有提把,底呈方形,草編的技法是人字形,中國大陸和台灣都有使用。年代為民國六十年代。
本文章隱藏的內容 書籃或書生籃
書籃為古早學生的書包,裝上學用具加書本、筆、墨、硯、紙等文房四寶。本件文物為竹、籐之材。長方立體的編器。年代為清末民初。
 禮籃
禮籃是用竹子編成,作為禮器,祭禮或吉慶禮儀裝祭祀供品或禮物之用。本件文物竹編部份,漆以紅漆,邊緣竹體漆以黑色,上繪金色圖案。本件文物把手部份黑漆脫落,略有損壞。可能為中國大陸民國初年之文物。
 竹編籃
竹編籃由竹子編成,可作為菜籃或碗籃,裝菜或裝碗,作為裝器。 本件文物為有孔編器,具有瀝水作用,器底破損。
 茶藪
茶藪是籐編器,內裝茶壺和茶杯。茶壺內的茶可保溫,茶藪有蓋及提把,以便提放。本件文物完整,內有茶壺和杯子,唯杯子破損。本件文物為中國大陸民國四十年的產品。
 粿印
粿印或稱粿模,是木製,由兩塊合成本件粿印,刻有龜形,印出來的粿呈龜形。可製「紅龜粿」。粿印的表面塗紅漆,可保護木質,器形完整,保存良好。
 糖塔模
糖塔模是用木片雕刻吉祥圖案,由兩片或三片組成一組,製作糖塔時將模捆好,糖注入模內,注滿後,糖結成塔形的糖,把模子打開,糖塔就完成,糖塔用於慶典。本件糖塔模使用已久,圖案已不甚清楚且不完整。為民國初年的產品。
 餅模
餅模是製作結婚禮餅之用餅模是木製,模內的刻紋有日本國旗,是日據時期使用的喜餅。可作為歷史的見證。
 粿印
粿印又稱粿模,是木製,由一塊組成,上下左右四面都有刻紋,上面刻龜形,可作龜粿,龜形中間刻有壽字,粿模的兩側刻有錢形紋路。為民國時期產品。
 糕模
糕模由三塊木塊構成,是製造糕的模型,底部由兩塊版合成,上面有蓋子,以便壓成糕型。為民國時期的產物。
 茶葉罐
茶葉罐是錫質,方型的罐狀器,用以盛裝茶葉,有蓋子,可密封,使茶葉不會出氣,保持茶葉的風味,是台灣民間保存茶葉的慣用器具。
資料來源:台灣民俗文化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