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7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俗技藝] 前鋒識別類{11p}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7-31 21:13:3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2
 頭車、前導車
前導車是許多陣前宣傳工具當中最明顯的宣傳工具之一,大多行駛在隊伍的最前端,具有引領隊伍的作用,車上不斷以麥克風、喇叭不斷的廣播宣告香陣、鑾駕的到來,尤其在傳統的鄉下地區,在舉行廟會遶境時,除了將前導車裝點的五顏六色之外,更是不忘在車前放上一張元首的玉照,這種遵循傳統尊重元首的習俗,倒也頗為新鮮有趣。

 創意車隊
除了在鄉下地區常可以看的廣播宣傳車以外,具有創意和特色的車對更是廟會當中不可錯過的。有別於鄉下地區以小貨車裝點而成的宣傳車,部分地區在舉行廟會遶境時,為了突顯單位的與眾不同與創意性,特別募集了各種交通工具來作為單位的前導領隊,其中不乏我門常看到的吉普車、三輪車、摩托車、沙灘車…等,而這些交通工具不僅僅裝點的花枝招展,更希望以創意讓所有欣賞藝陣的朋友,一見到該單位的到來就有眼睛一亮、驚為天人的效果,也為後續到來的藝陣帶加分的效果。


 路關牌
在舉行繞境活動之前,都必須在繞境所必須經過的地方或者廟宇貼上香條,所謂香條就是指進香活動的告示紙條,貼香條的目的是要公告給沿途的百姓、廟宇,某月某日什麼神明因舉行某些慶典或者宗教儀式,在繞境的時候會經過此地,也就是「路關」會經過的地方。香調張貼的方式,如果是活動主辦單位以及會留駕、駐駕的廟宇,才會將香條直貼,如果只是路經此地,則香條必須斜貼,而斜貼的方式必須指向前進的方向,讓有參與遶境的隊伍知道行進的方向,並在最後一頂神轎經過之後,隨即香香條撕去,而廟宇也才可以將香案桌收拾起來。「路」所指的是整個隊伍所行經的路線,「關」所代表的則是定點,如:廟宇、神壇…等。而在繞境隊伍的最前面,都會由廟方的執事人員,手持著路關牌,上面貼有當天遶境的行程及路線,緩緩的率領整個香陣緩緩前進。


本文章隱藏的內容

 路關旗
清道光三年(西元1823年),曾文溪改道,泥沙伴隨著暴漲的溪水衝向台江內海,使得台江陸浮,造就了這片「菅仔埔地」,也開啟了菅仔埔的「二次移民史」!道光年間,原居於文賢里(今高雄縣湖內鄉圍仔內)之葉、王二氏,攜家帶眷遷徙至此,披荊斬棘、墾地拓荒,並自成一部落,稱曰「南路寮」。初墾時期,因水土不合,常有莫名疾病纏身,遂由庄民提議回故居圍仔內慈濟宮乞求雕塑保生大帝金身,並建公厝奉祀,時人稱為「開基老大道公祖」,此乃「三庄頭公」之源矣。其後,因南路寮有「送火王」之科儀,且考慮到經濟方面之問題,遂與鄰近庄頭「陳卿寮」、「新和順」之先賢大老協議,各庄輪流舉辦「送火王」,並以「開基老大道公祖」金身為信物,訂定三年輪值一科,同享神恩。迄今,南路寮保鎮宮、陳卿寮保山宮及新和順保和宮,仍以「兄弟廟」相稱,維持這難得之傳統;唯「送火王」科儀,因時代變遷及居民組成型態之改變,已經停辦多年;但謁祖仍每 三年由輪值神廟主辦,在公祖聖誕前,協同另二神廟,一同前往高雄縣湖內鄉圍仔內祖廟請火,並回駕繞境云庄,澤佈神恩,三庄善民共享聖恩澤披!圖文提供:台南市新和順保和宮資訊網


 開路鼓
開路鼓的形式與演出方式較難定義,其主要以在隊伍前方做先鋒開路為主,陣頭的種類包含傳統的鑼鼓陣或者是北管、車隊吹、落地吹均可。而「開路鼓」之所以會特別強調「開路」的功能 ,就其原因乃是古代不論是民間的王公諸侯、天上的幽冥神祇,在外行使時鑼鼓是必定具備的開路工具,對民間的王公諸侯來說,除了對庶民有警赫、宣告、注意、迴避之意,對幽明神祇指出巡遶境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除此之外更有慶賀、鬧街之用。綜合的來說『開路鼓』的功能,就是希望藉著鑼鼓的喧鬧氣氛,吸引更多的人注意,除此之外對於廟前或者街道兩旁擁擠的人車有趨趕的作用,以聲響、節奏,為後續的香陣做開路的先鋒。

 砲  首
火藥為中國古代重要的發明之一,內容包括硝「消」、木炭、硫磺,為後代使用火藥的濫觴;而鞭炮在中國的年結當中佔有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據聞:中國古代的深山當中有一種怪獸稱之為「年」,常在年結除夕時到山下攻擊人畜。後來人們知道「年」懼「紅」,怕火光、聲響,遂在除夕之時,家家在門口張貼紅紙,並以火把、鞭炮在村中施放驅趕年獸,至此年獸再也不敢在民間做亂。由故事發現,火藥、爆竹、鞭炮在古代的民俗當中屬於趨吉避凶、惡除邪穢的利器,與現在廟會當中大肆施放慶賀的定義完全不相同。而「砲首」擔著砲桶行走在隊伍的最前面,除了與開路鼓一樣以鞭炮開道驅趕人車之外,更有清道、除穢、趨邪、趕煞的作用。


 掃  旗
在中北部的信仰當中,在參與迎神賽會時,在隊伍的前方,都會有人拿著長長的竹子,繫著一塊黑旗,不停的左右揮舞。廟會中會特別使用到掃旗與淨爐,其目的都是在整個繞境隊伍的最前方,以上繪有天兵天將、天罡地煞,象徵驅魔除穢會的黑旗,在隊伍的前面,為神明即將走過的路做淨場、開道、除穢、致禮的儀式。


 龍虎旗
龍跟虎為最代表中國的祥獸之一,上至天子宗室下至民宅廟堂,龍跟虎是絕對少不了的圖騰。龍虎旗為台灣中部較為常見的香陣文化用品之一,常有兩人護持,以左青龍右白虎的方式分立兩旁,中間一人持涼傘或淨爐,站在神轎或香擔前具有護衛、護持的作用。



 淨  爐
淨爐在使用的形式上與掃旗約略相同,一樣具有清除沿路污穢之氣與向神明致意的用途。但唯一較為不同的地方是,有部分地區,將用來開路、致意的淨爐,在謁祖或者是進香的過程當中,用在「刈香、分香」的部分。也就是該地區無使用「香擔」的習俗,而是直接將他廟所分取的香火,直接放入淨爐當中帶回。在掃旗與淨爐兩個部分,在中、北部較為常見,使用時,多重視步伐,以七星步、八卦不為主要致意的步伐。而遇到有乩童起駕時,也作為催乩、請神之用,用途非常的廣泛。


 先鋒牛
「報 馬仔」牽牛不騎馬?學甲慈濟宮四年一次的刈香,廟方堅持原有傳統,報馬仔不騎乘馬匹而需牽著小母牛繞行十三庄頭。慈濟宮總幹事吳相茂指出,一般廟會的報馬仔皆是騎馬報喜訊,但慈濟宮刈香隊伍則以小母牛取代,究其原因並不清楚,但有一說是廟中供奉的保生大帝上山採藥時,不慎失足跌落,靠著一頭小母牛對外求援才獲救。 刈香所需的這頭小母牛需未曾交配、且年齡在四歲以下,在刈香活動的前一年,就需向保生大帝執筊徵得同意,為何需是母牛?推測取其純潔之意。

 報馬仔
報馬仔通常走在繞境隊伍的最前面,距離隊伍數百公尺,手持銅鑼,為繞境隊伍即將到來作為通報。相傳清朝期間,社會治安較亂,土匪四處流竄,報馬仔就是趕在土匪到達之前,一路敲鑼通報居民趕緊把重要的東西帶好避難。於是報馬仔趕路的風霜鮮活地轉化成一身的行頭:雨傘是趕路時遮雨用的,羊毛襖扺禦寒風,斗笠扺禦太陽,只穿一隻草鞋正是趕路太急,掉了也來不急拾回,豬腳和韭菜是饑餓時煮食的備糧(另一說是長生肉及長生菜);煙斗及酒壺則是休息時的小嗜好。然據高雄朝后宮首任報馬仔楊朝木先生說明豬腳乃代表「知足」,豬腳以閩南語發音為「知足」,茶壺代表「惜福」。



資料來源:臺灣民俗香陣百科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SOGO幣 收起 理由
ntyang1961 + 2 + 2 您親傳的貼圖非常棒,無私分享造福眾人,論.

總評分: 威望 + 2  SOGO幣 + 2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9 00:0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