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4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俗技藝] 傳統鑼鼓類{6p}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8-1 20:11:1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蜈蚣鼓
記得孩提時代每逢過年春節期間,經常聽到此種南獅鼓聲,每當聽到此種南獅鼓時,便感到血脈沸騰興奮昇常,往往不自覺循著鼓聲尋覓鼓聲來源,戰鼓由5粒至15粒不等,融合了佛山獅鼓、鶴山獅鼓和一些另類的鼓點在群齊響仍能清晰聽到擊出的節拍,再配上快慢、高低、配合鑼鈸交錯齊鳴,同時擊鼓者,以誇大的肢體伸展動作,展現出無比的活力振憾全場血脈奔騰的氣氛,活力粗獷,氣勢豪邁振奮人心帶給觀眾又是一種視覺新享受。部分人士將連結鼓統稱為蜈蚣鼓,源起於部分連結鼓藝陣,因將鼓連結而起,型似蜈蚣,所幸將拖行鼓身的車頭與鼓身,在前後加上了蜈蚣腳、蜈蚣頭,所以稱為蜈蚣鼓。


 花式大鼓隊
大鼓隊在台灣某些地方也稱花鼓陣,其演出方式與意涵大致上與開路鼓相同,唯一較為不同的是,大型的花鼓隊,由多名鼓手同時操作敲擊一面鼓,少則四人,多則十多人。演出內容,除以震撼人心的鼓聲演奏之外,更以多人配合節奏,拋甩鼓棒,以較為花俏且具有特技性質的方式作為演出。


 跳鼓陣
跳鼓陣又稱為弄大鼓或者大鼓弄,乃淵源於明鄭成功時,代當延平郡王復台灣以後,在台竭力整軍經武,日日練兵,蓄意反清復明,在競技中擊鼓原係軍隊號令進軍之樂器,每逢技擊時,擊鼓音在旁助威,或進或退,跟著比武的人而跳躍前進,世代相傳演變,遂成為台灣民俗技藝不可缺少的一項。跳鼓陣又稱「弄大鼓」為廟會遊行隊伍的開路先鋒,是一種音樂與舞蹈結合的民間藝術,在台灣甚為流行。不論大小場的廟會,也都會有多個此種藝陣團體參加演出,以助長聲勢與熱鬧的場面,在表演時非常受到觀眾的喜愛。


 花鼓陣
除了較為正統的大鼓陣或跳鼓陣之外,『花鼓陣』為近年興起改良式的職業陣頭。在團隊的組織架與節奏,看起來似乎與前面所介紹的跳鼓陣沒有兩樣,但花鼓陣的節奏通常只有快節奏,與傳統跳鼓陣就有很大的差別。花鼓陣,較注重於定點式的演出,與傳統跳鼓陣,需在行走的過程之中,即需以跳、越、蹲以及加上陣法變換方式前進,較為不同,且在團隊的表演上,重心常放在特技表演與一些花式動作上,與傳統跳鼓陣那種按著七星、八卦陣的表演方式,更是大異其趣。


 轎前鼓
轎前鼓,通常在南部較為常見,尤其是在曾文溪流域一帶,以麻豆最為盛行,最早可能起源於傳統宋江陣的鑼鼓。由於宋江陣屬於武陣,其鑼鼓節奏較快,敲打起來有如千軍萬馬奔馳在前,尤其當轎前鼓配合著武轎神輿出巡繞境的時候,在節奏的搭配之下,乘坐在神轎上的武將各個虎虎生風、威風凜凜,好不神氣。



 轎前鑼
轎前鑼與轎前鼓有異曲同工之妙,唯一較為不同的是通常由女子組成,而乘坐在神輿上的神祇也大多以女神為主,在節奏上就顯得較為的緩和,演奏起來搭配鳳鑾有如古代女子身穿鳳襖、腳踏三吋,曼妙多姿。


資料來源:臺灣民俗香陣百科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SOGO幣 收起 理由
ntyang1961 + 1 + 2 您親傳的貼圖非常棒,無私分享造福眾人,論.

總評分: 威望 + 1  SOGO幣 + 2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9 00:2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