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4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俗技藝] 藝閣花車類{7p}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8-2 22:36: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3
 蜈蚣陣
百足真人蜈蚣陣蜈蚣陣,為曾文溪流域信仰的一大特色,是所有藝陣的開路先鋒,分為三十六人、七十二人、一佰零八人陣等,扮相皆為歷史人物,或者武將、神將、仙佛等扮像,扮相的內容與當日「出香」的方向有關,如:薛仁貴征東、薛丁山征西、羅通掃北、南遊記…等,不少的鄉民都相信,百足陣具有趨邪怯魔,清淨鄉里的功能,當蜈蚣陣出巡時,都會準備好祭品在路旁祭拜,甚至是躦過百足真人的腳底,祈求消災解厄。


 八仙棚
八仙閣或稱八仙棚其實都可以將它包含在「閣棚」裡面的一環,學甲慈濟宮每三年擴大舉辦上白教謁祖的活動,而活動當中除了蜈蚣陣和各式各樣的民俗藝陣之外,羅角的八仙棚是絕對不可錯過的一個民俗藝陣。早年的蜈蚣陣或是閣棚多是藉由人力來做為閣棚最主要的動力,而現在的閣棚文化不但面臨後繼無人的窘境,每到香科許許多多的廟宇都要為了蜈蚣陣或是閣棚作大肆的宣傳以及招募,可見這項珍貴的文化不僅僅是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甚至可以說是面臨消失的窘境。


 七仙女
臺灣目前僅有的七仙女為台南縣永康的紫龍宮所有,關於七仙女的傳說其實是非常的多,源自古古代對於宇宙星宿的信仰,也有人說祂是位於天上玉皇大帝的義女,又稱作七星娘媽。而七星娘媽每年的祭典日期為農曆的七月七日,也就是大家最熟悉的中國情人節,每年一到七星娘媽聲ˋ這一天,許許多多的家長不僅僅是會帶著滿十六歲的小朋友到七娘媽廟作成年禮,更會有許許多多的青年男女到七娘媽廟祈求姻緣。

本文章隱藏的內容

 花  車
一般我們常看到或者是聽到的花車遊行大部分是藉由電視或報章媒體的報導而獲得相關資訊,而活動的舉辦地點通常是在國外舉行,對於台灣本島內所舉辦的花車遊行可以說是除了元宵節的燈車遊行之外,若論花車遊行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單從花車遊行本身來看,不要要耗費相當多的花才,所要支出的物力、財力更是龐大,而這些所需要的支出如果沒有一般民間企業的資助其實是很難成型的。而民間企業參與傳統廟會活動是自古循之有例,如古代的郊行、商行,都有參與傳統宗教活動的紀錄,可見傳統廟宇與企業間之互動其實從古至今是不曾間斷。


 紡車輪
由西港劉厝所出動的「紡車輪」,是一個非常具有特色的陣頭,其結構是以一紡車輪裝置於車上,行進間紡車輪跟著旋轉,紡車輪上坐有四位四至五歲的小朋友,自早期即以「西遊記」為故事背景,裝扮唐三藏師徒四人取經之故事。紡車輪經架棚開館以後,小朋友就不能替換,因此事先小朋友的選擇與訓練非常重要,必須小朋友敢坐才行。在紡車輪之前面為「北管」演奏開道。「紡車輪」自有西港鄉以來即已成立,早期是以人力扛台,再演進用牛車,到現今利用鐵牛車裝載,節省不少人力。

 藝  閣
藝閣,顧名思義就是藝術之閣、詩意之閣,其濫觴始於花燈,至於藝閣的起源及形式,台灣通史的作者連橫先生在「詩意」一文有所描述:「台灣迎賽,輒裝台閣,謂之詩意。其所裝者,多取小說;牛鬼蛇神,見之可哂,夫台閣既稱曰詩意,則曾採討之意、附畫之情、表美之術。


 布袋戲車
布袋是除了了歌仔戲之外最盛行於傳統廟會文化當中的一種劇種,不論是酬謝神明或者是廟會慶典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甚至是如果遇上香火鼎盛的廟宇,同一時段、同一個地點,還可以看到數團布袋戲團聯合拼場的場面,直至目前約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尤其是在台灣光復初期雲洲大儒俠裡的史艷文、藏鏡人、怪老子、哈買二齒…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布袋戲車的出現,不但節省演出時場地戲台架設的障礙,更可以隨著香陣遊走四方。



資料來源:臺灣民俗香陣百科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SOGO幣 收起 理由
ntyang1961 + 1 + 4 您親傳的貼圖非常棒,無私分享造福眾人,論.

總評分: 威望 + 1  SOGO幣 + 4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8 21:3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