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3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蹟歷史] 第三級古蹟-廖家祠堂 [11p]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8-4 01:52:0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4
廖家祠堂
  













本文章隱藏的內容









 
位址 :
西螺鎮福興里福興路二二二號

年代 :
清道光年間

西螺七崁的廖家祠堂,原創於清道光年間,1928年(民國17年)移建現址,而目前所見之宗祠,則為民國44年再度重整修建的成果,其正門為五開間立面,屋頂採斷簷生箭口形式,中央之間推縮形成凹壽,並以一對龍柱與石獅形成中央視覺焦點,中殿以三開間的軒廷拜殿結合主要的祭祀空間,而這張廖宗祠也是全省最大的宗祠家廟。

早期「西螺七崁」的「張廖」氏族,分佈於雲林各地,其中又以二崙的四崁佔的數量最多,另外兩崁在西螺,一崁在崙背。

由於家族成員分散四處,祭祖拜典聯絡不易,便決定創建這所「張廖宗祠」,又叫「崇遠堂」,並於每年春秋大祭,集結張廖子孫在此紀念先祖,追思祭祖。

西螺廖氏源自清武本派,以張元子為一世祖。元子諱愿子,字再輝,明洪武七年甲匽寅(西元一三七四年)自福建雲宵西林和尚塘遷至詔安二都官坡,入贅殷富無嗣的廖三九郎之獨生女,並以「生當姓廖,死必歸張」為誓,是為後世「戶籍寫廖,神主書張」的張廖一族複姓的來源。

廖氏傳至十四、五世遷居臺灣西螺。道光二十六年(西元一八四六年)在下湳購地並於二十九年(西元一八四九年)創建祠堂,名為繼述堂,以崇揚「七嵌葴規」。

所謂七嵌葴規,原是廖氏後代必須熟知的七條祖訓:生廖死張故曰張廖、不食牛犬知恩無類、得正祀位籃轎八臺、嗣續為女繼絕為先、制無茍且恐生戾氣、堂教修譜敦親睦族、遷籍修譜天下一家。然而,子孫日繁以後,逐漸演變為將西螺二十三庄依人丁及經濟情況分為七區,每七年一次,輪流祭祖演戲、迎神賽會熱鬧非凡的「西螺七嵌」。

光緒初年,廖姓與鍾、李二姓械鬥,經濟不振,使堂宇失修,加上地理不吉之說日熾,繼述堂因而在十數年後一次颱風中傾圯。

又因重建歷久而眾議未決,各房遂有以私宅做為祠堂之舉,廖家祠堂便是這種情況下的產物。

廖家祠堂,坐東朝西,是一坐單進帶拜亭的三合院建築,位於沿街建築之間狹窄的巷弄內,宛若與塵世隔離的小天地。

前柱已改為洗石子方柱,柱上有聯題:「肯構肯堂爰繩祖武;茍完茍美遠紹前徽」。

但後二木柱仍然完好。亭內用八架捲棚大木結構,各構件雕工飽滿細緻,彩繪古樸清晰可見。

歇山屋頂仍用單脊燕尾,脊堵剪黏裝飾歷歷可見,檐口採用滴水式封檐板,與一般做法不同。

正廳供奉廖氏祖先牌位,布局雅肅,正面實心板門,左右活動格扇。

左護龍為現住人所居,外觀略有改變,窗戶尤具日治時期的中西合璧風格。

右護龍已閒置荒廢,但外檐裝修仍保留紅磚與白灰之作。拜亭右前尚留磚造水井一口,為家居生活的見證。

(本文摘自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檔案圖說)

 
  
 
 












資料來源:搜尋自網路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SOGO幣 收起 理由
pk2012 + 2 + 2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總評分: 威望 + 2  SOGO幣 + 2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8 19:1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