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204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867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燕巢天官財神廟
燕巢天官財神廟源自民國64年秋,由嘉義大興宮(今遷建為文財殿)求得天官文財神副駕十一爺,請回高自家供俸。66年間賜名「天勒天興府」。於民國83年,興建大廟,更賜名「龍香山天官財神廟」。天官財神廟主祀天官文財神,在民間年畫中的文財神造型是白面長鬚,頭戴宰相紗帽,手捧 如意,身上紅袍玉帶、足蹬元寶。祂的來歷大約是道教三官之一的 賜福天官,因為洪範五福:「一曰壽、二曰富」,富了自然有財, 所以北方的年畫中財神畫像常題有「增福財神」字樣,而臺灣的「 撞玄壇爺」亦在正月十五日,因為上元是天官的誕辰。

如要嚴格區別天官神與文財神的話:天官神態慈祥,笑容滿面;而文財神面目嚴肅,臉龐清瘦,據說這就是比干。比干是殷紂王的叔父,為人忠耿正直,見紂王荒淫失政,暴虐無道,十分著急,常常直言勸諫,但《史記‧殷本紀》記載,紂王 非但不聽,並且當場將比干剖膛挖心。比干是我國上古時期最有名 的大忠臣,後代世俗將其奉為財神,是因他心地純正,率直無私。民間流傳著:比干怒視紂王,自己將心摘下扔於地上,走出王宮到民間,廣散財寶。他雖沒了心,但因吃了姜子牙送的靈丹妙藥, 並不曾死去,正因沒了心,於是辦事公道,深受人們的愛戴、稱讚,在比干手下做買賣者,公平交易,自古道:「無商不奸!」把比干這位頭號童叟無欺的正派君子當作財神,當然是人人敬服的了。

另一位文財神傳說是發了大財的大富商,就是春秋時期越國的 范蠡。傳說范蠡足智多謀,在越王最落魄的時候,曾幫助越王打敗 吳王夫差成就了霸業,並且看出越王是「可與共患難而不可共處樂 」的人,於是事成之後便逃出是非之地,傳說他浮海到了齊國,在 齊國經營農業和商業,發了大財。因他是在功名利祿場中「翻過筋 斗過來的」,所以他三次發財,三次都把所得錢財分散給窮朋友和 疏遠的親戚,把「金錢」二字看得很淡薄。最後他積了一筆大財在 陶邑定居,自號「陶朱公」;又有說他為改換名姓,想到自己是逃 出來的,故改姓「陶」(逃),自己曾任高官常穿紅袍,故名「朱 」,位在公爵而稱「陶朱公」。范蠡能發家致富又能散財,在人們 心目中是位難得的偶像,故此被奉為文財神。
寺廟地址:高雄縣燕巢鄉深水村牧場路44號
寺廟電話:07-6151579
資料來源 高雄縣民政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