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2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術繪畫] 唐章懷太子墓經典壁畫[16p]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傾力打造最唯美動人的寫真美女為您精挑細選高視覺美女體驗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綜合圖區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SOGO搞笑之星勳章 綜圖精英分享家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優質套圖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正妹貼圖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性感誘惑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激情性愛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絲襪美腿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西洋辣妹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唯美清純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9-13 05:14:3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在乾陵博物館看到了美術史上的傑作——《觀鳥捕蟬圖》。畫面無聲地彌散著一種優雅而寂寞的氛圍。


  章懷太子李賢是唐高宗與女皇武則天的第二子,文明元年(西元684年)被武則天流放巴州(今四川省巴中縣)後自殺。中宗復位後,於神龍二年(西元706年)以雍王身份陪葬乾陵。景雲二年(西元711年)以章懷太子身份與其妻合葬。其墓內的壁畫最為豐富,且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觀鳥捕蟬圖》縱1.68米,橫1.75米,1971年出土于陝西省乾縣唐章懷太子李賢墓出土,位於該墓前墓室的西壁南側。




《觀鳥捕蟬圖》是一幅感人至深的以「宮怨」為題材的著名作品。畫面上三個宮女,第一人頭梳高髻,面部豐腴,身穿黃衣黃裙,雙手挽灰色披巾交叉于胸前,雙目微窺似在靜立遐思。中間一宮女,頭梳雙螺髻,身著男裝,足蹬便履,步履輕盈,舉起右手在全神貫注地捕打樹幹上的一隻小蟬。第三個宮女將紅色披巾一端托于左手,右手舉起撫摸金釵,仰首望著天空飛翔的鳥兒,畫面中人、鳥、樹三者動靜交錯,其藝術構思令人叫絕,在中國古代美術史有著顯赫的地位。畫家用無聲的語言訴說出深宮中宮女們寂寞無聊和渴望自由的心情,是一幅別具匠心的珍品。




《打球作》 唐 魚玄機

堅固淨滑一星流,月杖爭敲未擬休。無滯礙時從撥弄,有遮攔處任鉤留。

不辭宛轉長隨手,卻恐相將不到頭。畢竟入門應始了,願君爭取最高籌。




唐章懷太子墓在1971年被打開,墓內的壁畫異彩紛呈,其中,《打馬球圖》就是代表作之一。

《打馬球圖》繪于墓道西壁,長6.75米,高1.65米。畫面上有20匹「細尾紮結」的各色駿馬,騎士均穿白色或褐色窄袖袍,腳登黑靴,頭戴襆(音fu)頭。他們一律為左手執韁,右手執偃月形鞠杖,整個比賽場面精彩激烈,是難得的一流壁畫作品。

馬球運動發源于波斯 (今伊朗),古稱「波斯球」或「波羅球」。唐初,在李世民的宣導下,風靡全國。該運動所用的球為木質,輕而堅韌,中心挖空,外飾色彩。球杆外形為弦月狀,類似今天的冰球杆,手柄雕刻有各式花紋。球門有單、有雙。單球門是一個木板牆,牆下開一個一尺左右的圓孔,並有球網,先人網者為勝,稱作頭籌。雙球門是在球場兩邊各設一間。比賽時沒有裁判和守門員、以進球多少定勝負。

章懷太子墓中的《打馬球圖》所表現出來的比賽形式,顯然屬於「雙球門」。

唐景雲年間,金城公主遠嫁吐蕃,為此,唐皇室專門安排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球場婚禮」。在這場展示友誼的比賽中發現了一個巨星,他就是李隆基。此人從小就酷愛打馬球,有時練得吃飯都忘了。民謠就有「三郎少時衣不整,迷戀馬球忘回宮」。在這場比賽中,以李隆基為首組成的4人皇家球隊打敗了10人組成的吐蕃代表隊,為唐皇室贏得了很大的面子。




最後兩張是網圖。






《客使圖》正對著門,有強烈的反光,怎麼也拍不好。下面的圖是網上找來的,不知道對不對。據網上介紹,《客使圖》也在陝西曆史博物館,並且是陝博的鎮館之寶。那乾陵博物館的這一幅是仿製品嘍,解說牌上沒有注明。記得館中有一件金銀器(?)仿品是有標注的。對於仿製品,同一個博物館會不會有的標出有的不標呢?

還是,原藏陝西曆史博物館的《客使圖》現在移交給乾陵博物館了呢?不知道。




壁畫高185釐米,長247釐米。畫中人物都有真人大小,整個畫面似乎有種神秘感。




  《客使圖》描繪的是唐朝的外交機構——鴻臚寺官員接待外國使節的場景。確切地說,是中宗皇帝為其兄雍王李賢遷葬時舉行盛大的「發哀臨吊」的場面。壁畫上的三位中國官員很可能是鴻臚寺的長官卿與少卿,也有學者依據袍服顏色推斷這三人為四至五品官員。他們穿著初唐時的朝服,頭戴介幘,外加漆紗籠冠,身著闊袖紅袍,白裙曳地,腰懸綬帶,足蹬歧頭履,氣度沉穩,雍容自若。手中執有笏板,神情肅穆,面面相對,似乎正在商談事宜。另外三人為異域使者,他們拱手躬身,畢恭畢敬。




  這三位「老外」使者究竟來自何方?專家學者將其容貌、服飾與文獻記載對照,做出以下推斷:

  為首那一人,禿頂,濃眉深目,高鼻,闊嘴,身穿翻領紫袍,腰束帶,足穿黑靴;似為東羅馬人。在中國史籍中,東羅馬帝國被稱為拂菻或大秦,其風俗:「男子剪髮,披帔而右袒......俗皆髡(kūn,剃髮)而衣繡。」這名使者的「禿頂」應與文獻上的「髡發」風俗相吻合。


  中間一人,面龐豐圓,鬚眉清晰,朱唇,頭戴尖狀小冠,冠前塗紅色,旁插雙羽,身穿寬袖紅領白短袍,下穿大口褲、黃皮靴;學者們對他的國籍有不同解釋,代表性的說法是來自朝鮮半島的新羅國使節。據《舊唐書》中的《高麗傳》與《新羅傳》記載:「(高麗)官之貴者,則青羅為冠,次以緋羅,插二鳥羽,及金銀為飾,衫筒袖,袴大口,白韋帶,黃韋履。」「而新羅衣服,與高麗、百濟略同,而朝服尚白」。故其服飾特點與新羅最為符合。


  最後一位,頭戴翻耳皮帽,圓臉,身著圓領黃袍,腰束黑帶,外披灰藍大氅,下穿黃色毛皮窄褲、黃皮靴。學者們普遍推測認為是我國東北少數民族地區的室韋族或靺鞨族的酋長或使者。依據是《舊唐書》的《室韋傳》和《靺鞨傳》均記載該民族普遍畜養豬、犬等,並以其皮做成衣服,這與圖中的冠帽服飾特徵頗為吻合。此外,北魏至隋唐之間,靺鞨與室韋向中原王朝遣使朝貢始終不絕,尤其是七世紀末至八世紀初,不僅朝貢的規模愈來愈大,而且人員的往來也與日俱增。因此,唐中宗為其兄雍王李賢進行遷葬時,兩族酋長或使者極有可能前來出席葬禮。


  中國古代表現外交題材的繪畫作品極為少見,《客使圖》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這幅作品表現出高度的藝術水準和繪畫風格,如三位蕃使的神態,左邊一位叉手躬腰,目光焦慮,忐忑不安;中間一位雙手攏于袖中,畢恭畢敬;最後那位遠遠地站著,眼神中流露出謙卑和膽怯。在賦色用彩上,取色簡單、樸素,僅著紅、黑、黃和淡藍,薄施微染卻達到華美絢麗的效果。




章懷太子李賢(654年~684年)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次子,也是諸王子中很有才華的一位。貴為皇太子的他曾經奉詔監國,卻最終遭到時稱「天后」的生母武則天的猜忌與貶黜,在流放之地受逼自盡。

也許只有章懷太子墓中出土的《狩獵出行圖》,可以讓那些為章懷太子扼腕歎息的人們稍感欣慰:在這幅壁畫中,這位壯志未酬的王子,顯然在另一世界最終獲得了自由馳騁的空間。


  

(這一幅為網圖)


《狩獵出行圖》位於章懷太子墓墓道東壁,高100~200釐米,長890釐米,是極為壯觀的鴻篇巨制,也是唐代壁畫中的精品。原圖高近2米,長近9米,在揭取時被分成四幅。整幅畫面中現存46個鞍馬人物,浩浩蕩蕩地賓士在長安郊外的大道上。人物排列有序,最前方為兩名探路隨從,兩側為執旗衛士,最後為兩匹輜重駱駝和殿后隨從,中間大隊人馬束腰佩箭,架鷹抱犬、前呼後擁。



  
畫中行走在大隊人馬最前列的是一位身著紫袍、雍容端莊的官員。他身無佩箭及箭囊,顯然是這次活動的主角。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坐騎是一匹白馬,與其他人所乘之馬截然不同。為了避免馬在奔跑中互相干擾,其它馬匹均剪鬃紮尾,而這匹白馬則頸披長鬃,馬尾垂散。更為有趣的是只見其左邊的前後蹄抬起,呈現出不同于一般馬的走姿,這種馬在唐代文獻中被稱為 「走馬」。一般的馬行走或奔跑時身體上下擺動,造成如波浪般起伏,而這種走馬鞍背平穩,騎之無前顛後仰之苦,不易產生疲勞,其速度也不次於一般的馬。這種走馬只有極少數地位很高的人才可使用。由此分析,騎此白馬的人應是章懷太子李賢。
  



狩獵的大隊人馬中可見多人架鷹攜犬,這是當時社會上層的一種時尚。唐代宮廷中常豢養各種飛禽,鷹、鶻更是深受喜愛的玩賞物件。《太平廣記》中說:唐太宗曾養一白鶻,取名飛將軍......常架于手臂玩賞。同時鷹鷂嘴尖爪利,也是對付狐兔的好手。當時唐長安城中狐狸很多,有關狐神、狐妖作祟的傳說也很多。據說狐妖最憚忌的就是獵犬,因此長安城內官吏家中多養獵犬。





大隊人馬中,還可見兩騎手身後蹲伏著獵豹和猞猁,這也是兩種用於助獵的動物。據史書記載,在唐代由於帝王喜好狩獵,西域各國紛紛向唐廷進貢獵鷹、獵犬、獵豹。獵豹和猞猁據說是印度孔雀王朝(相當於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瓶沙王首先馴養成功的。獵豹比普通的豹子小,身長約140釐米,重50~60公斤,但奔跑速度極快,每小時可達100公里以上,一般獵物很難逃脫它那伸縮自如的尖爪子。猞猁是一種貓科的小猛獸,體長約95~105釐米,經過馴養,也可以成為助獵的好手。這不僅在文獻中有記載,在出土文物中也已有發現。1991年在西安市東郊霸橋區新築鄉唐金鄉縣主墓出土了一組彩繪狩獵俑,其中二人架鷹,一人攜犬,還有兩匹馬在鞍後鋪圓墊,一匹馬的墊子上立一猞猁,另一匹馬的墊子上蹲伏獵豹,一如壁畫中所見。而在與章懷太子墓幾乎同時發掘的懿德太子李重潤墓的壁畫中也有牽豹、架鷹、戲犬的場景。說明以各種動物助獵在唐宮廷中是極為常見的。

  


畫面用蒼勁的枯筆劃出了五棵挺拔的大樹,顯示出林蔭山道古木森森,和鞍馬人物、駱駝等殿后輕騎,形成了有藏有露及起、承、轉、合的關係,使畫面深幽空靈。同時。巧妙運用斜坡墓道,使這支出獵的眾多人馬,像從古木參天的大道呼嘯而出,奔向山坡。全畫猶如一曲優美的交響曲,由序曲引向主題與高潮,呈現出大唐達官貴族出獵的壯觀景象。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SOGO戰鬥勇士狼友團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11 18:07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