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11-28
- 最後登錄
- 2025-7-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70387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7476
- 相冊
- 5
- 日誌
- 30
   
狀態︰
離線
|
從前有個國王想要起兵攻鄰國,鄰國的大臣們聽到消息後就趕快稟報國王說:
「敵國起兵要攻打我們,現在已經逼近我國了,希望國王您趕快號召國人準備,我們才可以合力反擊。」
這位國王回答大臣說:「這不過是件小事,不需要我出面。」
等到敵人攻打到京城門外時,大臣又稟告國王:「敵人現在就在城外。」
「敵軍雖然到了城外,也沒什麼好擔憂的。你門只要做好本分的事,對國家的事不必憂慮。」國王回答。
等到敵人更加猖狂的攻入城內後,國王身邊的近臣稟告他:「現在敵人已經進入城內了。」
「這是微不足道的事,不必告訴我。」國王告訴他們。
最後敵國國王攻入宮內,走進宮殿上時,大臣們稟告國王:「現在鄰國國王已經登上宮殿,不知聖上您有何打算?」
這位國王說:
「如今我們所處的世間是變動不居的,興盛的終會有衰敗的時刻;聚合的必然會分離,很難保持長久不變。萬事萬物的形態都會改變,就像比丘觀照的生滅之法。我們何不如退隱到深山去,好好思索道德真理,以此自娛?
假如這個暴虐的國王要殺害我,我也不會逃避這種惡運。因為這樣一來,損失國土的責任都由我一人承擔,我雖被處死但國家百姓能免於災難,這豈不是我最大的希望!」敵國國王聽了以後,讚嘆他是一位無人能比的好國王,於是高聲唱頌:「這麼善良的大王啊!自古至今沒人能比。我雖然打勝了,卻不如這位國王這般心胸廣大,不執著世間的榮華富貴。從今以後,我歸還大王您的國土,我要和您一起教化百姓,互相友好、互相親愛。」
這是出自佛說菩薩藏經的一則故事。
清朝張英宰相有一首詩說:「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是張英要家人把牆往後退三尺,以停息一場和鄰人爭牆的風波。張英沒有運用宰相的權勢逼人,還委曲讓人,他吃虧了嗎?沒有。日後他家出了六位進士,兩位宰相,子孫世世代代富貴不盡。這能讓三尺牆,就是張英立下的好家風,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吃虧就是得便宜,天道真是好還啊!在歷史上,或者是週遭見聞所及,那些算盡心機,使盡暴力,爭搶掠奪,不擇手段,有辦法的人,所得的名位財貨,那一個能保得住?還不是轉頭便空!
世間無常,國土惟脆,這是佛為我們揭開的真相,唯有那道德、佛性是無人可奪的。釋迦佛寧捨準太子的王位,去開發那心性的無盡藏,如今,富庶的迦毗羅衛國安在?而佛陀卻能常住寂光,普照一切。這得失之間如何計算呢?全在個人的眼光所在。若著眼於目前利益,當然患得也患失,無所不爭。故事中的國王,視手中的國土、安穩的王座,如過眼雲煙,他看到的是那解脫之道。所以,人們難捨的,他能捨,卻因捨而得到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