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208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887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新港天后宮
媽祖信仰是一種文化現象,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植根於民眾之中的媽祖信仰,寄託著歷代勞動人民樸素的生活理想和對人類美好德性、道德修養的追求與崇拜。媽祖文化肇自莆田湄洲,莆田湄洲媽祖廟是全世界所有媽祖廟的總祖廟,這是無可厚非的歷史事實。但是媽祖文化在臺灣的傳播及媽祖神像的入台,絕非湄洲一處。也就是說臺灣現有媽祖的祖廟不僅僅只有湄洲一處,位於福建閩西的汀州天后宮便是祖廟之一。在臺灣嘉義縣新港鄉笨港天后宮三川門的龍門上銘有一副對聯:“笨水長流後德配天封宋代,港莊永在慈恩遍地繼汀州”,在宮內的柱子上另有一副對聯,下聯為“上封聖母靈分孤島溯汀州”,這兩副對聯清楚地說明瞭笨港天后宮與汀州天后宮的淵源關係。

三百多年前從汀州天后宮分靈入台的兩尊媽祖神像至今仍完好地供奉在笨港天后宮的正殿上。笨港天后宮的媽祖被稱為“汀州媽”,天后宮被稱為“汀州媽廟”。另外臺灣彰化縣南瑤宮稱笨港天后宮為“祖家”,汀州媽祖被稱為“祖家媽”。在臺灣嘉義縣水仙宮內專門設殿供奉汀州媽祖,此殿被稱為“祖家媽殿”,同時還在水仙宮的門樓外懸掛“笨港天后宮開台祖家媽”的豎匾。臺灣台中縣龍井鄉龍天宮也稱汀州天后宮為祖廟,其媽祖神像是直接從汀州天后宮分靈入台的。臺灣民俗藝術基金會徐瀛洲先生家中收藏了一尊清道光十九年的汀州天后宮媽祖神像。在臺灣民間將湄洲、泉州、汀州的媽祖稱為湄洲大媽、泉州大媽和汀州大媽。這些都清楚地表明瞭地處閩西的汀州與臺灣源遠流長的地緣、神緣關係。

1906年3月17日,嘉義發生大地震,笨港天后宮(汀州媽廟)傾毀,廟內的兩尊汀州媽祖神像由信徒楊樹枝迎回家中供奉。南瑤宮照例每年組織進香團到楊家朝拜“祖家媽”。1961年因進香團人數眾多參拜不便,經地方人士公議,於是將汀州媽祖神像移駕笨港水仙宮安奉於拜殿。使水仙宮的主神成為“水仙尊王”、“關帝聖君”、“汀州媽祖”三尊,信徒稱為“三宮合一宮”,成為臺灣罕見的寺廟。1996年,水仙宮管委會牽頭成立笨港天后宮重建委員會,在廣大信徒的支持下,1998年動工興建,2002年大殿竣工,於當年農曆九月初五日舉行盛大的三百多年前渡台的汀州媽祖回宮典禮。數千臺灣信徒參加了汀州祖媽回宮典禮。
資料來源: 新港天后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