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210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897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永康保寧宮
保寧宮創建於明永曆十七年(1663),主祀保生大帝,當時稱為真君廟,廟後古榕蔭可數畝。據耆老傳述,昔日真君廟規模宏敞,相當今廟的四倍大,現尚有地基遺址可察。後因建構損傷,信眾決議重建,遂鳩資於乾隆元年(1736)翻修,並更名為「保寧宮」。

乾隆十三年(1748),鄉人見丹青剝落,略呈古舊,有礙瞻觀,捐金修建,重建為龍虎井式加雙護龍宮廟,雕樑畫棟,富麗堂皇。清同治二年(1863)五月十一日,嘉南大地震,將百年建築毀於一夕,又於同治四年(1865)修復完竣,並植榕樹於廟前為念。而後於日昭和三年(1928,民國十七年)、昭和八年(1933,民國二十二年)由信眾發起陸續重修。民國三十五年又遭逢大地震,廟宇傾毀,時值戰後物資嚴重缺乏時期,洲仔尾境小人稀,財源匱乏,無法重建,經兩年後始於舊址縮小規模重建為單殿式建築,直到民國六十三年再次重修,並於民國六十五年正式完工。

保寧宮內現存三個具有歷史價值的古文物,一是保生大帝神像前之乾隆爐,二是現廟右側院內的鐵鼎,又稱乾隆鼎,三是初建廟時,依當時廟內的「符咒條」上的花紋所雕刻的木板,現置於保生大帝神像右旁.雖歷經數百年,但雕刻紋路仍消晰可見。現正殿供奉的保生大帝,有五尊神像(大帝、二大帝、三大帝、四大帝、五大帝),其中二大帝為金面金身,乃由福建泉州同安縣白礁祖廟分靈而來,與安定保安宮紅面金身、學甲慈濟宮烏面金身齊名,至於祭典,每三至六年都會視境民經濟情況,舉行盛大迎神賽會。根據廟內石碑記載,保寧宮內原奉祀有觀音菩薩,因康熙年間洪水氾濫,神像流失,據傳聞,此神像後於赤山龍湖岩拾得,民國六十三年經保寧宮委員會尋訪龍湖岩後,證實這段傳說屬實。
寺廟地址:台南市永康區鹽洲里洲尾街78號
寺廟電話:06-2536681
資料來源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