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8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風水地理] 風水論之順乘生氣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11-30 01:41:3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風水論之順乘生氣


傳統的風水理論認為,氣是萬物的本源,萬物莫不得于氣。

我國古代風水大家、晉代大學者郭璞所著的《葬書》中,對感應原理和作用關係進行了闡述。

《葬書》中稱:“葬者,乘生氣也。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

行乎地中而為生氣,發而生乎萬物。

人受體于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蔭。

蓋生者,氣之聚凝,結者成骨,死而獨留,故葬者,反氣入內,以蔭所生之法也。

經曰:氣感而應鬼福及人,是以銅山西崩,靈鐘東應,木華于春,栗芽于室。

氣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勢;其聚也,因勢之止,古人聚之使不散。

行之使有止。

”意思是陵墓要選在有生氣的地方,即所謂風水寶地,有生氣才有萬物。

人是氣的産物,人體骨骼就是由氣凝結而成的。

人死了,氣也散了,僅留下了一副失去生機的屍骨。

如果屍骨埋葬在有生氣的地方,就會枯骨逢春,讓靈魂得到昇華。

是人都為父母所生,就如一棵大樹,父母是“本”是樹榦,子孫則是父母在世間的“樹枝”。

父母的屍骨在地下得到了生氣,“本”就會生機盎然,與“本”一脈相連的“枝”也會大大受益,枝繁葉茂,福澤綿長。

明代的另一位風水大師廖希雍在《葬經》中指出,應當通過山川草木辨別生氣,“凡山紫氣如蓋,蒼煙若浮,雲蒸藹藹,石潤而明,如是者,氣方鐘而來休。

雲氣不騰,色澤暗淡,崩摧破裂,石枯土燥,草木凋零,水泉乾涸,如是者,非山岡之斷絕於掘鑿,則生氣之行乎他方。

”可見,生氣就是萬物的勃勃生機,就是生態表現出來的最佳狀態。

風水學提倡在有生氣的地方修建城鎮房屋,這就叫做“順乘生氣”。

因為只有得到充足的生氣,植物才生長得繁茂,人類才會健康長壽。

風水理論認為房屋的大門是氣口,如果有道路和流水通向這裡,即為得氣。

反之如果把大門設在背面,就是不得氣。

得氣有利於空氣流通,對人的身體有好處。

宅內光明透亮為吉,陰暗灰禿為兇。

只有順乘生氣的建築,對居住在裏面的人才有好處。

由於季節變化,使生氣與方位發生變化。

不同的月份,生氣和死氣的方向就會不同。

生氣為吉,死氣為兇。

人在做事的時候也應該隨著自然的變化行事,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自古人們就選擇在仲春時的清明節去祭掃先人的墳墓,這除了郊遊踏青的理由外,也與古代堪輿術有關。

《管子·形勢解》説:“春者,陽氣始上,故萬物生。

”氣息交換旺盛,是亡人與活人“心靈感應”最活躍的時候。

生者去陰宅看看,也是陰陽平衡的需要,會獲得一年的心靈平安。

而且,古人還認為,生者的住所即陽宅要時時維護,死者所居的陵墓,即陰宅也得定期掃視修理,添土護坡以防“泄氣”。

從倫理學角度看,即是鼓勵後人每年定期祭祀先祖故友,這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的。

現在我國已經把“清明”列入公眾假期,這也可以看成是當今政府順應民意、倡導和諧的良好舉措。
  













資料來源:搜尋自網路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5 00:4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