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231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995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石敢當
石敢當:
《中文大辭典》記載:石敢當,碑石名。今裏巷之口尚多有立片石,鐫石敢當三字,以厭禳不祥者,蓋由來已久。
《急就篇‧一》石敢當:衛有石碏、石買、石惡,鄭有石癸、石楚、石制、皆為石氏,周有石速,齊有石之紛如,其後亦以命族。敢當、言其所當無敵也。
《繼古叢編》吳民廬舍,遇街衝,必設石人,或植片石,鐫石敢當以鎮之,本急就章也。
《墨莊漫錄》慶歷中,張緯宰莆田,得一石,其文曰,石敢當,鎮百鬼,壓災殃,官吏福,百姓康,風聲盛,禮樂昌,有大歷五年縣令鄭押字記。
《姓源珠璣》五代劉智遠為晉祖押衙,璐王從珂反,湣帝出奔遇於衛州,智遠遣力士石敢當,袖鐵鎚侍,晉祖與湣帝議事,智遠擁入,石敢當格鬥而死,智遠盡殺帝左右,因燒傳國璽,石敢當生平逢凶化吉,禦侮防危,故後人凡橋路衝要之處,必以石刻其志,書其姓字,以捍民居,或贈以詩曰:甲冑當年一武臣,鎮安天下護居民。捍衛道路三叉口,埋沒塗泥百戰身。
這是一種以安鎮民宅,護衛道路、橋樑、村落的泛靈信仰:
屋脊之上,或立土偶,騎馬彎弓,狀甚威猛,是為蚩尤,謂可壓勝。而隘巷之口,有石旁立,刻「石敢當」三字,是則古之勇士,可以殺鬼也。
一般民宅 、聚落的辟邪物之中,亦常可見到石敢當:
用以驅邪祈福的石敢當,至遲在西元七七○年的唐代中葉已從福建莆田推廣,且具有公設的廣泛意義;直到西元一二四一年到一二五二年的南宋末年,石敢當不僅已具有家宅用的私設性格,並且與民居的聚落形式及交通配置狀況相結合,而衍化出更豐富、更多樣的形式與特色。
石敢當安置與運用:
形制與安設的時機:高四尺八寸,闊一尺二寸,厚四寸,埋入土八寸。凡鑿石敢當,須擇冬至日後甲辰、丙辰、戊辰、庚辰、壬辰、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此十二日乃龍虎日,用之吉。至除夜用生肉三片祭之,新正寅時立於門首,莫與外人見。凡有巷道來沖者用此石敢當。
到了除夕,要先用三片生肉祭拜,然後選元月的某一個吉日上午三點或五點之間,趁沒人看見的時候,立在門前,然後這座石敢當便能替沖巷的人家執行止風止煞的功能了。
石敢當最初起源于山嶽崇拜與靈石崇拜。古人有祭石風俗,把石頭當山神膜拜。各地的山神都是鎮神,鎮守一方。而泰山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配天作鎮」的,東嶽廟裡的東嶽大帝手執的就是作鎮之圭。泰山之鎮,與其他山嶽不同,它威力無比,鎮的是乾坤,因此有「泰山安則天下安」的說法。由於泰山有鎮乾坤的威力,因此取泰山上的一塊小石頭來鎮宅安宅,就會手到病除,鬼邪俱逃。
石敢當形制、大小、內容各有不同。舉凡「石敢當」、「泰山石敢當」、「泰山到此」、「來龍到此」、「化煞大將軍」、「來龍進寶」、「福星拱照」、「丁財興旺」等不一而定。材質上有磚雕、石刻、泥塑的不同,但以石雕居大宗。門前、三叉路口直衝處、河川水溝邊、村莊入口處等地廣設石敢當的作法是有所差別的。
來源:太乙真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