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3-31
- 最後登錄
- 2024-11-2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12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00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時論─核廢料處理 台灣憂過頭
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2007年表示,預估全球溫度在本世紀以前上升2.4~6.4℃。導致氣候變遷最主要禍首化石燃料用量大增。過去百萬年來的資量顯示,地球每增溫1℃,海平面會上升2.3公尺。美國「清淨空氣委員會」報告,美國排放的二氧化硫,燃煤電廠排放64%、氮氧化物26%、汞33%。美國103個核能電廠(見圖,美聯社)助益每年減少排放7億噸二氧化碳。
另外,「酸雨」來自人為酸性汙染物影響,主要是硫氧化物(石化燃料等)、氮氧化物(工廠高溫燃燒過程等)。酸汙染對人類直接影響就是呼吸方面的問題,包括哮喘、乾咳、頭痛和眼睛、鼻子、喉嚨的過敏。間接影響包括溶解有毒金屬而被水果、蔬菜和動物的組織吸收,導致累積的汞可能傷及腦和神經。酸性會沉積在建築物(橋梁等)和雕像上,造成侵蝕。1967年,美國俄亥俄河上的橋倒塌,造成46人死亡,主因為酸雨的腐蝕。
反核者稱核廢棄物為「萬年無解」難題,其實,比起其他大產業的廢棄物,核廢棄物實在是「特小巫見特大巫」。燃煤電廠釋放的化學致癌物則比核廢棄物約超過5千倍,燃煤的汙染與其廢棄物處理正傷害許多人。放射性廢料在200年後將(衰變)失去98%毒性,此時將不比土中一些天然礦物更毒。這樣的情況比諸如汞、砷、鎘等有毒化學物好多了,因為它們的毒性永遠存在(不會衰變)。美國工程院院士科恩提到「在美國,不論500或10億年內,固化深埋核廢棄物導致的民眾死亡均比燃煤廢料少千倍以上,核廢棄物的處理常被渲染成『未解問題』,則燃煤廢料導致空氣汙染每年害死萬人,是個『已解問題』嗎?」
比較燃煤電廠與核能電廠的廢棄物有2大差異:(1)在體積方面,核廢棄物小幾十億倍;在重量方面,核廢棄物小5百萬倍;一年的核廢棄物約重1.5噸。(2)燃煤廢料的健康效應為化學作用,比核廢棄物的輻射作用更傷害人體。
核廢棄物在600年後只剩下1%毒性。在幾百年內,地上人事建物或會有變化,但在地下300公尺岩層中的存放物質,不至於有變動。核廢棄物作成玻璃態(熔解成玻璃迅速冷卻而形成非非晶形固體),存放在不銹鋼容器中,往外為安定劑層、鈦合金保護層、防腐蝕層、結構套層、回填層(遇濕膨脹)、岩層。這些層層防護使得輻射外洩(汙染)非常困難。
根據立法院2003年永續會報告,我國廢棄物年產量為「有害廢棄物162萬公噸、一般事業廢棄物3,990萬公噸」,而環保署管控的量為「有害廢棄物95萬公噸、一般事業廢棄物867萬公噸」,其餘去向不明。廢棄物經焚化產生底灰173萬公噸、灰渣216萬公噸,含高比例重金屬與戴奧辛,均可能汙染環境(包括地下水)。
2007年2月,跟據環保署統計,台灣每年乾電池產生量1萬噸,1999年起回收各類廢乾電池,但2001年起的回收率約10%,其餘進入焚化爐或掩埋場。乾電池含汞、鎘、鉛、錳、鋅等重金屬,會汙染環境與傷人等。
2011年11月有文指出,台灣每年產生的廢棄物中,有害重金屬約100萬噸、一般廢棄物約1,600萬噸。台灣有八百多處列管的汙染土地。至於其他汙染源,也許汽機車是個「範例」:2007年5月,國內機動車數量去年首度突破2000萬輛;估計全台1年的廢機油產生量超過20萬公秉,而環保署公告回收處理量比例甚低。1台機車每行駛1公里的廢氣排放量,是1輛汽車的3~4倍;機車排氣管排放的廢氣含有一氧化碳、碳氫化物、氮氧化物等有害氣體,傷害民眾呼吸系統等。總之,我國每年大量非核廢棄物汙染環境與人體,但媒體與民眾關切與緊張的程度實在遠遠不如對核廢棄物的,但後者一直大量傷害環境與人體健康,前者則在嚴格管控中。(作者為公益科學月刊社前理事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