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4-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883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6509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鑑定聖訓的標準
穆聖生前嚴格限制穆斯林大眾不得用文字記載「聖訓」,
他的用意是避免記載聖訓的文字與記載古蘭經的文字混淆,
因此我們所知悉的聖訓都是在穆聖歸真以後方纔蒐集記載成書。
後來又因為摻雜了政治問題,在回曆二、三世紀有人為了利益或是愚昧的信仰原因假造聖訓,
更有猶太人為了分裂伊斯蘭製造假聖訓(所謂的以色列傳聞),
也有「什業派」為了鞏固他們的理論而特別製作的聖訓傳述系統,等種種虛構。
聖訓在伊斯蘭法學中是僅次於古蘭經的第二立法根據,
「聖訓學」或仔細稱為「聖訓考證學」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問,經由考證來確定聖訓的真偽。
今天我們知道有許多學者盡了畢生的努力考證聖訓,為後人造福,
最有名的聖訓學者如前述的布哈里(Boukhari)穆斯林(Muslim)
被稱為兩位大學者(Sheikhan),
就是因為他們兩位的考證嚴謹,因此經由他們倆位編纂的聖訓集蒐集的是最可靠的聖訓。
布哈里在他的輯錄工作中,雖然蒐集了六十萬段「傳述」,
但他只是把七千二百七十五段選錄在他的聖訓集裡,其中有些是重複的,
所以實際上真正的數目大約只有四千八百段。
須知道這裡所說的六十萬段「傳述」,並不表示其中有著六十萬項不同的內容。
正如先前所說,每段聖訓總是包括兩個部份~一連串傳述者的姓名和聖訓本身的內容;
因此,如果同一內容的聖訓有著三組不同的傳述者,它們是被當作三段聖訓的。
雖然已考慮到這些重複的問題,仍然有大量的「傳述」被擯棄不用。
所謂「聖訓考證學」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下面是一些鑑別聖訓真確性的標準:
首先要證實的是在那一連串的傳述者中,最先的傳述者當時的確是在有關聖訓的發生現場中;
其次就是研究每一個傳述者的生平和性格,
從而去了解他是否誠實可靠、他的志趣和活動、他的處是態度、他的記憶力如何、
對所見所聞到底認識到什麼程度、和他是否文盲等。
成千上萬的聖訓學家花了一輩子的時間去蒐集有關傳述者的每一細節,
它們辛勞研究的成果,使我們至少可知道十萬位傳述者的生平。
為什麼要作這些嚴格的審查工作呢?原因是基於如下的一段古蘭:
「眾歸信的人啊!如果一個惡人報告你們一個消息,
你們應當弄清楚,以免你們無知地傷害他人,到頭來悔恨自己的行為」
(古蘭經第四十九章第六節)
在確定了了傳述者的忠誠度和可靠性後,下一項工作是衡量所傳的是否可信。
否定一段傳述的真確性是根據以下的原則:若該段傳述
(1)與古蘭經、聖行和可靠的聖訓相抵觸。
(2)載有妄加於穆聖身上的無稽之言。
(3)與眾所周知的事實不符。
(4)與有目共睹的事物相矛盾。
(5)只有一位傳述者。因為若該傳述是真的話,應該有很多人知悉,而不應只由一人傳來。
(6)含有污言穢語。
(7)標示明確日期的預言。(諸如某年某月某日莫日將至)
(8)主張小過用重罰,而微功用重賞。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原則全是從穆聖門徒那裡學來的。
例如,曾有一位名叫法蒂瑪(Fatifa bint Qais)的婦人對哈里發歐默說,
他被丈夫離棄時,穆聖沒有教她的丈夫給她贍養費。
歐默說:「我們不能拋開主的經典和聖行去相信一位婦人的話,誰知道她是否有記錯。」
又有一次聖妻阿伊莎聽到別人以伊本歐默的名義傳述了一段聖訓,她並不相信,
並向傳述的人說:「你或傳述的人雖不曾說謊,可是有時人是會誤解的。」
來源:中國回教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