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325|回覆: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法像介紹] 大聖文殊菩薩 [複製連結]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3-9-18 23:14:5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4



大聖 文殊菩薩,不獨建立道場於五臺山,攝化有緣人,同時深入民間,示同凡人,隨機說法,普度眾生。如佛教中著名的寒山大士,就是文殊菩薩應世。還有中國宋朝時代,有戒闍黎者,亦文殊菩薩的化身。

頓吉出家為“善戒”

傳記:宋朝台州臨海縣,有一長者名婁原佑,樂善好 施,其父官拜少卿,亦仁慈愛物。其夫人張氏,夜夢月光入懷,後懷孕生子,取名頓吉。頓吉出世即言:“善哉父母,生我劬勞,長度群生,為世沃焦。”父母聞言大驚,既憂且喜。

有一天,小兒忽請其母,準備七人齋飯,果然不久,七個和尚共來。其父原佑合掌請問:“大德何來?”其中一人答道:“我等是從南印度來,聞居士生奇子,特來相賀。”飯後,抱兒相見,僧對兒言:“仁者有情之軌,切莫被他蒙過,須要惺惺。”兒乃撫掌而笑,僧去後,小兒對父母言:“剛才七人,都是佛菩薩化現人間。”


頓吉五歲時,自稱六和大師。十五歲辭別父母去出 家,在杭州道上,遇見慧光和尚,說明出家意念。老和尚介紹彼去飛來峰,見波利多尊者,尊者問:“子從何來?”答:“從緣來。”問:“是何姓?”答:“是佛性。”問:“子身尚俗,安識佛性?”答:“我身雖俗,因俗證真,真俗圓融,洞然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波利多尊者,異其根利,為之落發出家,受具足戒,名之為“善戒。”自此,雲遊四方,廣度眾生。但行為怪誕,異于常人。知人所不知,能人所不能。


渡口叱五郎神


淳熙二年,戒師與弟子普明,道全等人,由五臺山同往潼州,有一渡口,名化生渡。對岸有一神廟,是五郎祠。五郎神時常顯靈,令鄉人每天殺豬宰羊致祭,五郎神知戒師必經此道,化虎擋住去路,戒師知虎是五郎神所變,以手格虎讓路,來到五郎祠,指神像叱曰:“汝是一郎至五郎,妄興禍福宰牛羊,老僧為說無生法,免至冤家累世償。”五郎神像立即塌壞,五郎祠亦無火自焚。鄉人驚駭不已。邪神顯靈,妄興禍福,愚人無知,殺生祈福,人神獲罪,世人不覺。無世無人,無地不有,如來說為可憐湣者,若非菩薩威神之力,五郎神等, 仍然執迷造業,妄興禍福咧!敬希讀此文者,普為勸化,功德無量。


驅魔救李光弼

淳熙三年,戒師來到洛陽,洛陽有一富家名李光弼, 常聽信妖言,沉迷邪魔,戒師憨其愚,為邪魔所惑,親到其家,端坐入慈濟三昧。眾魔各自現形,皆是邪魔外道,甚至牛神鬼怪之類。向師哀求:“乞為開導。”戒師曰:“汝等眾魔妖精,性本妙明,從今以後,不要再害生靈。”眾魔感恩而逃,李家自此安寧,而李光弼亦皈依三寶,正信佛法。


黃牛和尚

一日,戒師去參黃牛薩多波那和尚,因和尚常騎黃牛,當時人都稱彼為黃牛和尚,即日戒師見黃牛和尚騎牛而來,撫掌於途道:“披毛戴角漢!”薩多和尚即答道:“笑殺老瞿曇,打破曹溪祖。”戒師大喝一聲:“披毛帶角,我向你道,一張大犁,任你拽倒。”

黃牛和尚大笑而去。



人不行善  死後為犬

淳熙四年,戒師來到杭州天竺山,行人禪師,勤修止觀,與師同裏而住,兩人交往,頗為相得。行師告戒師道:“我要回台州兜率院,我們一齊去好麼?”戒師一聽,很高興道:“好!”


他們兩人結伴同行,來到紹興居住旅館,店主王伯恭 見二師結伴而來,向前頂禮慟哭,戒師驚問何故?店主答道:“先君小祥。”戒師道:“你知道你父親死後往生何處?”王伯恭道:“弟子不知,願和尚慈悲,指示我父,所生之處。”戒師回頭對行人禪師道:“這事怎麼辦?”行師道:“救諸有情,今正是時。”


戒師即呼其家犬到面前來道:“汝身雖異,本性昭然。”

說也奇怪,那只家犬一聽戒師的話,忽然淚下,而且開口對王伯恭道:“我是你父,以罪業故,受此報形。”伯恭道:“既是我父,作何罪業,而遭此報呢?”其犬道:“我平生不信佛法,誣壞善人,自己不行佈施,看見他人行佈施,用言阻止,也不讓人家佈施。因此遭此報,願汝念父子之情,哀求二師慈悲,為我說法得脫此形。”

            
王伯恭知道家犬就是父親投生變的,頓足哀號,懇求二師救他父親,戒師對著狗子說法道:“心隨境轉,業花敷茂,心空境寂,業花自寂;罪無定罪,業非真業,心邪則業風自生,心正則業風自止,皆由汝心,非他所授。”


犬聞法後,至晚不食而死。伯恭因此也求戒師為他落發出家,法名道稠,追隨戒師行化四方。行人禪師,專修弘淨土,誓願眾生,同生極樂。



讓屠夫放下屠刀

淳熙六年,戒師經過一處,見一屠夫名金炳,正縛著 一頭羊,欲舉刀刺殺,羊咩咩哀叫不已。戒師說道:“你兩腳不修,遭此活剝。”謹此二句話,羊不叫了,屠夫也不殺了。戒師開示曰:“人成羊,羊變人,只在轉瞬間。一切眾生,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屬,易生而受禽畜之身,雲何於中取而食之?汝等從冥入冥,報此軀殼,吃他八兩,還他半斤,若能返妄歸真,從冥入明,脫此軀殼,應當歸依三寶,永不殺生。”金屠夫聽罷,放下屠刀,舍妻出家,懺悔罪業,戒師為其披剃受戒,法名可化。


後來可化欲往天臺山參石橋禪師,路遇強盜,被眾強 盜攔截痛毆,可化大叫“冤家痛哉。”群盜笑言:“正是冤家。”將可化縛於樹上,欲活剝其皮,這時有一盜首走來,追問經過道:“他是出家人,那裏有錢,殺他無用,放他去吧!”可化死裏逃生,不敢前往,退回戒師處,將經過告戒師。師說:“若無老僧救你,定還他八兩了。”可化始知盜首,正是戒師變身。



台州降雨

原來紹熙四年,台州大旱,黎民百姓,祈禱神祇,不獲感應,反而炎陽更烈。當時太守,將城隍廟神像搬出曝曬,責其不能澤而救民。夜夢神言:“汝知龍屬,職司行雨,若無天命勒令,是不敢自專。城東兜率寺戒師,是文殊菩薩示現,乃能致雨,試往求之。”次日太守齋戒沐浴,率領僚屬,親往寺中求見戒師。


其他官吏進去,見戒師醉酒未醒,並吐滿地穢物,出告太守。太守不信:直入師室,戒師清醒如常,且異香滿室。問:“明府來此何為?”太守說明來意,懇請戒師慈悲致雨,以救民眾。師曰:“明府不用心憂,當有報命。”太守走後,戒師取紙墨作書焚之,不久大雨驟至,四境水量充足,秋天播種,竟獲豐收,農民喜而歌曰:“仲春喜新晴,六月遭酷熱,太守揚仁風,闍黎妙神訣,除熱得清涼,歌聲幾時歇。”



戒師圓寂

一日戒師,大顯神通,放大光明,眾人皆見戒師頂上豪光萬丈,光中現出七佛,然後對眾言:“老僧世緣已畢,今與汝等作別。”師示滅後,屹然不動,顏貌如生,荼毗之日,抬之不起。其弟子道稠告眾曰:“吾師為七佛之師,方便示現,凡火不化。”遂為師開襟以待,忽然胸中出三昧火自焚,五色祥雲繚繞不散,舍利如雨下,造塔於寺,永鎮山門。


戒師圓寂後,有人對周婆說:“戒和尚去矣。”周婆即於普濟橋下坐化,化生蓮花,香光交錯,見者驚歎不已。七日後,忽有一異僧出現,歌曰:“戒師文殊,周婆普賢,隨肩搭背,萬世流傳。”原來戒師與周婆,是文殊菩薩及普賢菩薩的化身,深入民間,隨緣教化,可惜世人不知,奈何。

淡中知真味 常裏識英奇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4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3-10-2 01:12:45 |只看該作者
文殊菩薩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劍,騎乘獅子,比喻以智慧利劍斬斷煩惱,以獅吼威風震懾魔怨。

  文殊菩薩形象多變,依照其形象,可分為一字、五字、六字、八字文殊,其中最常見的是五髻文殊。五髻文殊是因頭頂綁了五個髻而得名,這五髻代表的是五種智慧。一般右手握「智慧劍」,左手持的蓮花上放置「般若經」。智慧之利劍表示能斬斷種種愚癡,智慧犀利如劍;青蓮花則代表純潔無染,花上放有般若經,作為智慧與慈悲的象征。菩薩亦常乘坐獅子座騎,表示智慧威猛無比;或以蓮花為台座,代表清淨無染;或駕乘金色孔雀,比喻飛揚自在

Rank: 4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4-10-14 13:28:45 |只看該作者
文殊菩薩曾為七佛之師,所以佛門弟子尊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1 05:1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