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1-10-30
- 最後登錄
- 2016-2-2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593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574
- 相冊
- 0
- 日誌
- 327
   
狀態︰
離線
|
武夷山風景區
武夷山風景區位於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郊,武夷山脈北段東南麓,是我國著名的遊覽勝地。武夷山通常指位於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南15千米的小武夷山,稱福建第一名山,屬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東南”之美譽,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它還有“三三”、“六六”、“七十二”、“九十九”之勝。三三指的是碧綠清透盤繞山中的九曲溪,六六指的是千姿百態夾岸森列的三十六峰,還有七十二個洞穴和九十九座山岩。碧水丹山,一曲一個景,曲曲景相異,構成了奇幻百出的武夷山水之勝。臨水可觀山景,登山可望水秀。乘上一葉竹筏遊覽世間一絕的九曲溪,順流而下。山沿水立,水隨山轉,山光水色,交相輝映,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一覽無餘,其間更有距今約3800年前高插於懸崖峭壁之上的船棺,令人嘆為觀止.....
武夷山是座歷史文化名山。早在新石器時期,古越人就已在此繁衍生息。如今懸崖絕壁上遺留的“架壑船”和“虹橋板”,就是古越人特有的葬俗。西漢時,漢武帝曾遣使者到武夷山用乾魚祭祀武夷君。唐代,唐玄宗大封天下名山大川,武夷山也受到封表,並刻石記載,還明令保護山林,不准砍伐。唐末五代初,杜光庭在《洞天福地記》裡,把武夷山列為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稱之為“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宋紹聖二年(1095年),禱雨獲應,又封武夷君為顯道真人。
武夷山是三教名山。自秦漢以來,武夷山就為羽流禪家棲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宮觀、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還曾是儒家學者倡道講學之地。陳朝顧野王首創武夷講學之風。宋代學者楊時、胡安國和朱熹等都先後在此聚徒講學。清朝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帝御書“學達性天”頌賜宋儒朱熹,匾額懸掛於朱熹親手創建的武夷精舍,故後人稱武夷山為“三朝理學駐足之藪”。至今山間還保存著宋代全國六大名觀之一的武夷宮、武夷精舍、遇林亭古窯址、元代皇家御茶園、明末清初農民起義軍山寨以及400多處歷代名人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蹟,為研究武夷山古代文化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自古山以水秀,而武夷之水精華在九曲溪。九曲全長約15華里,溪水碧清,曲曲彎彎,如玉帶盤繞群峰。山回溪折,折复繞山,環結成“曲曲山迴轉,峰峰水抱流”的九曲之勝。
武夷山風景區還有雙竿竹、方竹、建蘭等罕見的竹木、奇異的花卉、稀有的鳥獸和名貴的藥材,特別是這裡盛產的色艷、香濃、味醇的武夷岩茶,以其“藥飲兼具”的功效,名揚四海。
去武夷山旅遊的4個理由:
1、武夷山具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和歷史文化遺產,有四千多年前的“閩越族”文化,三千多年前的“架壑船棺”、“虹橋板”及閩越王城,和對人類文明產生深遠影響的朱熹理學等。
2、有號稱“華東屋脊”的黃崗山。
3、武夷山溪邊奇茗冠天下,范仲淹有詩讚曰:“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載。”武夷山更有有“茶樹品種王國”之稱。
4、武夷山有“三三秀水清如玉”的九曲溪,有“六六奇峰翠插天”的三十六峰,還有九十九岩的絕妙結合形成巧奪天工的天然山水園林。
概況:
重要數據和景觀
區號:0599
郵編:354300
位置:位於福建省北部閩贛兩省交界處
區劃:轄5鎮及5鄉6個農茶場。
風景區門票:250元(2007年8月21日起漲價至250元)
自2007年8月1日起,武夷山主景區門票價格一日遊、二日遊和三日遊價格都上調了30元,分別達到140元、150元和160元,九曲溪竹筏漂流價格不變,仍為每人次100元。
據武夷山風景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武夷山主要景點包括:雲窩景點、武夷宮景點、一線天-虎嘯岩景點、水簾-大紅袍景點、山北景區等景點。
武夷山風景區主要由九曲溪、天遊峰、桃源洞、天心岩、武夷宮、水簾洞、虎嘯岩和蓮花峰等景點組成。
武夷山在那遙遠的中生代晚期就開始出現,由於地殼運動奠定了武夷山地貌的基本骨架。從那時起,隨著新構造運動持續而強烈的提高和流水的侵蝕切割、峰岩上升、溝谷下陷,山色也因地熱氧化而顯出紅褐色,山形則因擠壓而東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就這樣把美崙美奐的碧水與丹山一步步製造出來,像一件藝術盆景展現給人類。登山可臨水,戲水可觀山,誘得歷代文人墨客,儒雅釋道,平民百姓紛至沓來,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化遺存。
第一:登奇秀山川
山是風景的骨骼,是自然風光的主體。武夷山山不高,海拔多在400米上下,但峰岩低中見高,秀拔奇偉,武夷的冬日相當於北方的初秋,天高雲淡,神清氣爽,登山不累,又有秀色可餐。
第二:玩純淨山水
武夷山的水比不上九寨溝的海子,但它的峰迴路轉、青碧秀美也絕不是九寨溝的海子所能及的。乘筏觀景,別有一番情趣。水多流急,水花飛濺,有驚無險,水靜處清幽墨綠,舒泰閒適,是為一趣。玩水可觀山,此時山朦朧之美,盡可以去想像那樣肖神似之處,是為二趣。
第三:品武夷茶藝
武夷岩茶"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鍾,品具岩骨花香之勝",宋代進入京都皇室,元代被列為朝貢珍品。明末清初,烏龍茶首先在武夷山問世,其中"茶聖"大紅袍更是茶中絕品。如果有興趣的話,也可去看看盛產岩茶的武夷御茶園。乘竹筏從武夷山九曲溪順流而下,臨近四曲時,遊客便可看到在四曲的南面,有一片依山傍水的平地,這就是元代皇家御茶園的遺址。
第四:探純真文化
武夷人文薈萃,道、儒、釋文化並存。具有3800年曆史的中國懸棺葬俗起源於武夷山,武夷山城村閩越王城,是中國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漢代古城,武夷山更是朱子理學的搖籃,也是宋元明清以來的東方文化的發源地。遊人乘竹筏來到三曲,多要登上淺灘,翹首觀看放置在懸崖絕壁之上的"架壑船"。
武夷山風景區最佳旅遊季節: 武夷山四季溫和濕潤,年均溫度17.6℃,降水量大,霧日長,氣候垂直變化顯著。一般說來,一年四季都適宜遊武夷山,但冬季山景蕭條,自然風光會大打折扣,而夏季雖然氣溫偏高,卻是萬物生長最為茂盛、武夷風光最具特色之時,此時去是最好不過的。
武夷山風景區交通: 航空武夷山機場到武夷山景區的路程在15公里左右,可起降波音737等中型飛機,現已開通武夷山至福州、廈門、晉江、北京、上海、武漢、廣州、深圳、珠海、常州等10條航線。從武夷山度假區打的到機場,車費在30元左右。
鐵路
福州、廈門和泉州每天各有一班空調快速列車直達武夷山。從上海、杭州方向來的旅客可先乘火車到江西上饒,再從上饒去武夷山(4小時)。從北京、南京、合肥、南昌、西安、武漢、長沙、廣州、重慶、昆明方向來的旅客可先乘火車到福建邵武,再轉車到武夷山。
公路
福建省的南平、邵武和江西省的上饒是進出武夷山的口子,每天都有客車往返,其中從上饒到武夷山的班車票價為25元,4小時可到達;從邵武到武夷山車程3小時。
內部交通
從武夷山市到武夷山景區有15公里,沿途都有招手即停的旅遊專線車,票價在5元以內。如果打的話車費在30-40元之間。市區內有湖桃、西門、南門三個汽車站,景區內的車站設在三姑、武夷宮和星村。在武夷宮、玉女峰、九曲賓館、水簾洞、一線天、星村碼頭、永樂禪寺和蓮花峰等處均設有停車場。
市內交通:
市區-度假區“面的”3元(晝),5元(夜)
度假區-景區“面的”2-3元“面的”平均3分鐘一輛,節假日車費會相應提高。
交通信息
1、武夷山有很多的人力三輪車,如您有興趣,可乘著繞度假區一周,車夫都是地道的武夷山人,對武夷山的人文、地理知曉甚多,您可以從中對武夷山有更多的了解,如您想購買武夷山的土特產,他們更是您的資深顧問。(車費:1-2元/人)。
2、武夷山6路公交車,從度假區到市區僅1.5元。
3、武夷山最多的是黃色小面的,從度假區到市區最多3元。(途經飛機場及火車站路口,如需送進車站您須多加1元/人)
從邵武到武夷山景區的費用是15元,到武夷山市區的費用是18元。大家要記得啊,如果你是從邵武坐車到武夷山景區就下車的話,你買票的時候可要說清楚啊,這樣還可以省下3元錢啊。出門在外能省則省啊。
武夷山風景區住宿: 可以選擇吃住在峰巒下碧水邊的小旅館,是當地農民開的,價廉物美。開窗就是風景,在數著星星的夜裡上廁所也是一種享受。
武夷山風景區美食:
武夷山菜餚的主要原料有蛇、野兔、山羊、麂等野味及豬肉、鮮魚、禽蛋、蔬菜、豆類、香菇、紅菇、筍等。當地特色菜有雞茸金絲筍、蘭花蛇絲;菊花草魚、泥鰍粉絲、家鄉豆腐;另有醃雪裡蕻、熏鵝(嵐谷的最好)、田螺、熏田鼠(上梅的最好)、鍋貼豆腐、青炒麥豆、鯉魚煮豆莢、文公菜等民間家常菜。武夷山還是不少富有特色的“宴”,幔亭宴是武夷山最具傳奇色彩的神仙宴;八卦宴盛行800年而不衰;蛇宴花樣繁多,鮮美無比;如果你能喝二盅的話,那麼武夷留香、武夷沁泉、菊花酒、五步蛇酒以及十月白米酒都是不錯的選擇。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食用國家保護的動植物,即使有人拉你去吃,也還應該以潔身自好為上。武夷山菜餚的主要原料有蛇、野兔、山羊、麂等野味及豬肉、鮮魚、禽蛋、蔬菜、豆類、香菇、紅菇、筍等。當地特色菜有雞茸金絲筍、蘭花蛇絲;菊花草魚、泥鰍粉絲、家鄉豆腐;另有醃雪裡蕻、熏鵝(嵐谷的最好)、田螺、熏田鼠(上梅的最好)、鍋貼豆腐、青炒麥豆、鯉魚煮豆莢等民間家常菜。悠久的歷史文化醞釀了其著名的具有傳奇色彩的神仙宴--幔亭宴,以及與著名理學家朱熹有關的八卦宴和文公宴,經久不衰,現在仍為人們所稱道;“蛇的王國”所蘊含的豐富的資源。諸多著名的宴席又使得武夷山成為“宴”的故鄉。
武夷山的風味小吃和其崇安菜一樣,歷史悠久,具有閩北的獨特風味,種類多樣,甜鹹兼備,葷素齊全,造型美觀,風味獨特。
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特色美食
文公菜
為武夷山一帶民間傳統名菜。據傳此菜是朱熹當年在武夷精舍講學時宴請賓客的菜點,後人為紀念朱熹,取名“文公菜”。800年來一直在民間流傳,成為宴客傳統名菜。又因朱熹喜食此菜,故過去秀才,舉人在趕考前,祈求考場上能像朱熹那樣文思如湧,金榜題名。
胡麻飯
是將上好的糯米經水浸透後蒸熟,搗爛後揉成小團,再拌上芝麻、白糖等,即可食用,味道香甜。據傳常為神仙待客所用,故有稱為“神仙飯”,是武夷山歷史最為久遠的傳統風味小吃。
建甌板鴨
此菜在武夷山及閩北一帶屬頗有名氣的風味食品。它形如龜體、色澤白嫩光潤、肉質肥厚、味道香美。建甌板鴨選料考究,加工精細。每年農曆九月開始製作,翌年二月二收盤。其中尤以霜風天製作的板鴨最佳。建甌板鴨烹飪簡便,經清洗切塊或油炸,或加入老酒清蒸、紅燒,風味獨特,香嫩可口,是宴客的佳餚,也是中外遊客喜愛購買的物品之一。
涮兔肉
為武夷山名菜,吃法與北方的涮羊肉相似,又名撥霞供。
幔亭宴
是武夷山具有傳奇色彩的神仙宴。而今,坐落在幔亭峰下的各旅遊賓館重新擺起了幔亭宴。席上有武夷山產的土菜:武夷晨曦冷盤,南瓜脯、酸辣芽絲、茄子乾、醃蕨苗、薰味田龍等十個小碟;以特色菜:文公迎賓、嵐谷薰鵝、彭祖佳餚、四寶蛋菇、龍遊鳳舞、五彩麂肉絲等做為主菜;有鼠曲餃,仙人豆腐、冬蟲夏草等用純天然野菜加工而成的鄉間點心;還有家釀多年的白米酒;並響起“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的曲子,使賓客們彷彿進入武夷洞天仙府,飄飄欲仙。
蛇宴
武夷山是“蛇的王國”,各種蛇宴花樣繁多,美味無比。主要有炒龍排、炒龍蛋、煮龍珠、蛟龍戲水、龍虎斗等。特別是龍鳳湯,選用武夷山特有的祁蛇,配以童子雞及多味中藥,煨煲而成,湯清見底,面無油珠,肉爛無腥,盛放在上等餐具裡,揭蓋時香味四溢,實為武夷菜系一絕。 九曲竹筏 素有武夷精華美稱,深受中外遊客稱讚;玉女迎賓、茉莉石碖、菊花草魚、泥鰍粉絲、家鄉豆腐是當地名菜;另有醃雪裡蕻、嵐谷的薰鵝,吳屯的鯉魚乾,五夫的田螺,上梅的薰田鼠,油炸豆腐、鍋貼豆腐、煎豆腐、鹽煮豆腐、青炒麥豆、鯉魚煮豆莢等民間菜,令人食後難忘。
八卦宴
是南宋理學家朱熹創制並用來待客的一種禮儀。八卦宴最大的特色是各種菜餚的排列,排列方法是:先在八仙桌上畫上八卦圖,正中為太極、其八方分別為乾、坤、震、巽、艮、坎、離、兌八種卦覆、各陳列上一道有關卦理意義、富有武夷山風味的佳餚,整個宴席猶如一幅八卦圖,可謂匠心獨具。在菜餚名上,更是寓意悠遠。太極之首為翡翠羹;易生兩儀,分別置上玄天混丸和太乙陰陽蛋;兩儀生四象,分別為百發圓子、蓮塘君子,桂花蝦仁,油燜雙冬。這四道菜還暗寓了春夏秋冬四季之象。按八卦方位,每方位上的菜餚又分別為素炒鱔魚絲,香油鳳腿、酒釀冬菇,宮保雞丁、竹筍肉絲、溜雞肝卷、白炒木耳、八寶吉祥。朱熹創制的八卦宴800多年來,一直流傳於武夷山民間,經整理後為中國飲食文化又增添了一朵奇葩。
龍風湯
是武夷山最有名的風味佳餚。龍即武夷山的蛇肉,鳳即適量的雞肉再加上生薑蒜頭等佐料進行清蒸(燉),便成了龍鳳湯。尤其是武夷山珍貴特產五步 蛇(蘄蛇)為佳,蛇肉含人休必需的多種有脂肪酸等營養成人,具有膽固醇低,藥物作用大的特點,近來成為武夷山觀光旅遊的賓客們樂於稱道的美味名菜。
薜荔凍
為武夷山一帶傳統清涼飲品。採用野生薜荔果,將籽剝出暴晒後,加工製成半凝固的清涼飲品,調以蜂蜜、蔗糖飲用,具有解熱清暑、提神健身之功效。
苦櫧糕
為武夷山風味食品。採用山中野生苦櫧、甜櫧等殼斗科植物的果仁磨成槳,加熱調成塊狀軟糕,再加佐料精煮,味道清滑可口而又略帶苦澀,別有風味。
武夷留香酒
武夷山著名物產。系用當地優質的糯米和甘洌山泉為原料,陳放兩年以上而釀成。酒色由淡黃色逐漸變成茶紅色,是自然含糖成色的傳統佳釀酒。酒店清亮透明,酒香濃郁,醇和適口,馀味悠長,有促進食慾,消除疲勞,滋補身體,增強體質,益壽延年等功效。
雪裡紅
武夷山傳統風味素菜。味美清香具有開胃健脾、助消化等作用;雪裡紅含有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故稱“健康菜”。
鼠曲果
是一種用鮮嫩的鼠曲草和米槳分開蒸熟後,混合攪勻,加上香菇、肉絲、筍絲、醃菜等餡,包成花綠色的大餃子。這在武夷山區屬清明食品,俗成清明果,有濃郁的農家田園風味。
武夷山市不僅是著名的旅遊勝地,而且飲食文化也獨具特色,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和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形成了以宋代朱熹所長期生活的崇安為代表的崇安菜,講究色、香、味俱全,精工細作,烹調方法以爆、炒、炸、熘、燴、燉、煨、烤、蒸、煎為主,原料主要來自當地的野味、家禽和果蔬等。
悠久的歷史文化醞釀了其著名的具有傳奇色彩的神仙宴——幔亭宴,以及與著名理學家朱熹有關的八卦宴和文公宴,經久不衰,現在仍為人們所稱道;武夷山市還有著名的“武夷茶宴”和“武夷蛇宴”,這些都源於武夷山上眾多著名的茶園, “蛇的王國”所蘊含的豐富的資源。諸多著名的宴席又使得武夷山成為“宴”的故鄉。
武夷山的風味小吃和其崇安菜一樣,歷史悠久,具有閩北的獨特風味,種類多樣,甜鹹兼備,葷素齊全,造型美觀,風味獨特。 幔亭宴
特點:相傳武夷山眾仙之首武夷君曾在幔亭峰上設宴招待武夷山鄉民,仙凡同宴,故得名“幔亭宴”,而且傳襲至今。
入席:宴席共有冷碟、熱菜、點心、水果四大項,開席前需焚香點燭、鑼鼓迎賓,等嘉賓入席後,有敬茶、上酒、揭酒、品酒等,講究形式和各種程序。
攻略:現在在武夷山下的各酒樓中,都以古宴新譜來再現幔亭宴,主要菜點有武夷晨曦冷盤,南瓜脯、酸辣芽絲等冷碟和文公迎賓、嵐谷薰鵝、彭祖佳餚等熱菜,還有鼠曲餃,仙人豆腐、冬蟲夏草等點心,以及當地的水果拼盤。再以當地民歌入宴,更能顯示出閩北的風味人情。
八卦宴
創制人:八卦宴由南宋理學家朱熹創制,是一種用來接待賓客的勝禮。
特點:八卦宴完全按照八卦圖的形式擺放,並嚴格按照“易有太極,易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像生八卦”的道理創制各味菜點,太極為翡翠羹;兩儀分別是上玄天混丸和太乙陰陽蛋;四象則是百發圓子、蓮塘君子、桂花蝦仁、油燜雙冬,象徵一年四季;八卦按方位排有素炒鱔魚絲、香油鳳腿、酒釀冬菇、宮保雞丁、竹筍肉絲、溜雞肝卷、白炒木耳、八寶吉祥,菜名各有寓意,可謂獨具匠心;迄今為止,八卦宴一直流傳了八百多年,經後人不斷的整理,現已成為我國飲食中的一朵奇葩。
風味以蛇宴為佳,“龍鳳湯”、“龍吐珠”、“蛟龍戲水”等美味佳餚自是令人食指大動,“武夷蛇酒
”、“蛇膽酒”更叫人不忍釋杯。廈門素以清鮮、淡脆為主,微辣,尤以生猛海鮮、仿古藥膳、普陀素菜、風味小吃著稱,佛跳牆最為出名。小吃有土筍凍、海蠣煎、麵線糊、春鄭、炸五香等。 文公菜
主打:肥肉、精粉、雞蛋
特點:相傳為朱熹所好,後人為紀念朱文公,故取名為“文公菜”,主要是在盤子的底層舖一層薄肉片,再放上精粉和精肉製作的丸子,上面蓋上雞蛋薄片,四周放上白扁豆,再佐以調味,蒸熟即可食用,油而不膩,芳香可口。
胡麻飯
俗稱:麻餈粿
主打:糯米
特點:胡麻飯是將上好的糯米經水浸透後蒸熟,搗爛後揉成小團,再拌上芝麻、白糖等,即可食用,味道香甜。據傳常為神仙待客所用,故有稱為“神仙飯”,是武夷山歷史最為久遠的傳統風味小吃。
糍粑美味誘你口水
糍粑:糍粑,閩北各縣市都有,又以武夷山最為盛行,糍粑是以糯米為主料,清浸泡後擱蒸籠裡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舀裡舂至綿軟柔韌。趁熱將飯泥製作成可大可小的團狀,擱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或是黃豆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盤裡滾動,即可取食。口感香甜。現街頭商販多用腳踩三輪車叫賣,飯泥用保溫性能好的特製鐵桶裝放,搖動把手,飯泥從圓孔鑽出,邊搖邊用薄鐵板分切進芝麻粉或豆粉盤裡,既保溫、衛生又快捷,已成武夷山街頭一景。
火燒豆莢:是村民別有情趣的一種獨特小吃。中秋節前後正是田埂豆飽滿之時,在坪上架起一堆火,將田埂豆連桿帶莢掛在火上燒熟,剝皮後食之,有一種特殊的田園風味,有諺語云: "火燒豆莢坪,不吃也有名"。保溫、衛生又快捷,已成武夷山街頭一景。
武夷山風味小吃
胡麻飯
是武夷山最遠古的傳統小吃,俗稱麻餈粿。以上好的糯米用水浸透後蒸熟,置石臼中用木槌打爛、 揉成小團,拌上芝麻、白糖,香甜可口,食後耐餓。在不少武夷山神話傳說中,神仙都用胡麻飯招待鄉人,被稱為神仙飯。吳屯的金糍(以柴灰淋水浸糯米)、金粽,星村、興田的白粿也都和胡麻飯一樣講究糯、甜、滑的風味。
鼠曲粿
即清明粿。是武夷山人精工細作而成的絕妙點心。在清明前,採摘鮮嫩的鼠曲草搗爛,取用草汁和入米漿,蒸熟,包上香菇、筍絲、肉絲、醃菜等製成的餡,做成綠色的大餃子。農村還有不包餡做成磚塊大小的粿。特點是保存時間長。
飴仔
是武夷山人七月半鬼節製作的節粿。用稠米漿為皮,餡有甜鹹兩味,外面用芭蕉芋葉包成長方形。清香可口。鼠曲粿、飴仔等節令食品,可增加節日的歡樂氣氛,因而從古至今,久傳不衰。
粿仔
獨樹一幟的五夷山風味小吃,由上等早米磨漿瀝乾後,做成小姆指狀條塊,再調以佐料,加上精肥俱備的豬肉片,火蒸而成。形態美觀,色,香,味俱全.
苦櫧糕
是武夷山區百姓喜愛的防暑用品。用野生的苦櫧,甜櫧果仁磨成漿,加熱調成塊狀軟糕,再加佐料清煮,味道微澀而可口。頗得中外遊客的稱讚
涼水仔
是武夷山傳統清涼風味飲料,系用野生的薜荔果,將仔剝出曝曬後加工製成的半凝固涼飲料,調以蜂蜜食用,具有解熱消暑,提神健身之功效。
火燒豆莢
是村民別有情趣的一種獨特小吃。中秋節前後正是田埂豆飽滿之時,在坪上架起一堆火,將田埂豆連桿帶莢掛在火上燒熟,剝皮後食之,有一種特殊的田園風味,有諺語云: "火燒豆莢坪,不吃也有名"。
又名:涮兔肉
主打:兔肉
特點:撥霞供是崇安傳統名菜,與涮羊肉的吃法異曲同工,講究刀工精細,肉料鮮美,源於南宋淳佑年間,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