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發表人: 陳仁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HONDA科技巡禮(1):新Fit誕生地,世界級水準日本寄居新廠(20p)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11
發表於 2013-12-9 07:17:18 |只看該作者
HONDA科技巡禮(9):內燃機是勝負的主要關鍵

 
從HONDA最新的企業宣傳影片中發現,原來一顆小螺帽奠定日後在二輪、四輪、飛機、機器人等領域的成就,雖說目前電動化為節能環保的一大趨勢,但對於HONDA而言內燃機依舊是勝負的關鍵,誰能設計出最優異的引擎,就能在車壇保有領先地位。

 
據HONDA負責動力開發的高層三部敏宏向AutoNet汽車日報透露,HONDA的起源和引擎內燃機脫離不了關係,倘若沒有引擎研發,就沒有今天的HONDA。也因此所有研發人員無時無刻不思考如何創造新技術,來成就最優秀且傲人的引擎。所以對於動力技術的發展,三部敏宏彙整為三大方向。

電動化技術再怎麼進步,最終關鍵仍在引擎
 

「雖說現在很流行Hybrid,但關鍵仍在於引擎」三部敏弘說。目前市場上預測傳統內燃機將於2050年被純電動或者油電複合所取代,乍聽之下很驚人,但實際思考卻發現仍取決於引擎技術。以Hybrid為例,這種以電池馬達和引擎所組合的動力系統,電池及馬達都大同小異,且多屬於輔助性質,主要還是在於引擎的性能,就HONDA的立場還是將重心放在引擎開發,如此才不會本末倒置。

開發效率最佳引擎,小地方都不能放過
 

「馬達與變頻器開發可算是引擎相關的延伸」,三部敏弘如此說。以目前的引擎效率來說,約有30﹪左右的燃油就變成熱能,現在除了追求油電複合科技,也要將熱能再度轉換成動能,同時針對引擎震動也將提出最小化的對策。所以在現在的Hybrid系統的開發,熱能再利用是以達到45﹪為目標,2020年則將目標訂在50﹪,意味屆時馬達所需的電力,有一半會是來自引擎作動時所發出的能量。

未來10年「Earth Dreams科技」將成主流
 

一如2012年所發表的「Earth Dreams科技」,如今已經設定好所有的引擎種類與架構,雖然看似實用性為主,實際上卻仍有HONDA所追求的性能和樂趣。正因為如此,HONDA在未來10年的動力科技將以「Earth Dreams科技」為基礎,全面將引擎從SOHC換裝成DOHC,傲人的VTEC可變氣門也將導入新技術,機械或渦輪增壓成為必然選項,當然也會在性能與節能取得最佳平衡點。所以接下來所推出的新車款,打開引擎蓋必會發現「Earth Dreams科技」的字樣,如果不是,就代表非21世紀HONDA的

最後三部敏宏語重心長地說:「前幾年HONDA曾經陷入低潮期,除了產品力較為薄弱,策略上也一味地朝大眾路線靠攏,反而失去原有的品牌精神,因此回歸Ppowered by HONDA的原則,並創造最貼近市場需求的技術與產品,這才是目前必須加快腳步的策略。」

Rank: 4

狀態︰ 離線
12
發表於 2013-12-9 07:46:35 |只看該作者
這樣一來不是重覆的訊息怎麼又驚又喜重覆天貼一次呢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13
發表於 2013-12-12 09:29:04 |只看該作者
HONDA科技巡禮(10):安全駕駛輔助系統,創造車輛對話的自動新世界

 
如果哪一天愛車和鄰居的車在聊天,可千萬別覺得驚訝,因為這種現象極有可能在未來10-20年內發生,不過非像卡通一樣汽車「擬人化」,而是在行進間藉由彼此的溝通對話,能及早預防意外發生。

 
由日本國土交通省所主導的AVS(Advanced Vehicle System)先進車輛系統,早於1970年代就已經展開,這項結合產官學三方共同研發的計畫,至今已發展到第四代,並將目標放在車輛間的通訊系統,所以在這項計畫中,擁有倫和二輪技術的HONDA就研發出高水準的系統。

在HONDA自行開發的這套系統中,無論是四輪或二輪,所有車輛均配置自主式偵測安全系統,能由系統中的感應器與GPS、GPRS結合,於路口、轉彎甚至超車時能發出警告,同時車輛間也會自行對話,通知對方目前的動作,舉例來說就是在到達路口前,車輛會發出訊息給其他來車,通知對方即將到達,此時便會自動降低速度,至路口時會依照狀況停止或者前進,倘若碰到裝有相關系統的機車、福祉車,也會進行對話,整體來說這套系統可降低車禍發生機率,讓行車環境更為安全。同時也能自動駕駛,尤其面對初學者、老年人或者容易緊張人而言,的確可達到安全效果,但卻也可能會讓大家的駕駛技術更差。

總之這特系統已經達到無人駕駛的境界,若結合先前曾介紹過的Auto Valet Parking自動停車系統,基本上已經達到無人自動駕駛的境界,安全絕對沒有問題,但問題來了,那駕馭樂趣呢?恐怕就要打折扣了!此外,要如何整合其他車廠也是一大問題,所以就HONDA的立場,要實現車輛對話的路還很遙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14
發表於 2013-12-23 07:37:08 |只看該作者
HONDA科技巡禮(11):國產前倒數計時,HONDA第三代Fit首試

 
從台灣來到日本參加HONDA的全球媒體活動,我除了對原廠新技術感興趣外,最不能放過的當然是第三代Fit,畢竟這款車在2014年將是導入國產化的重點,既然能親身體驗,自然要鎖定在呼聲最高的1.5L自然進汽引擎版本,以及最新且搭載雙離合器的Hybrid車型,至於入門的1.3L就不列入試駕的範疇內。

 

 

打從第一代問世以來,Fit不僅造型上一直蛻變,就連科技、性能甚至空間也不斷進步,不過最新的第三代轉變相當大,除了賦予新世代家族面貌,和現行台灣販售版本的第二代相比,尺碼從3900×1695×1525mm增加為3955×1695×1525mm,嚴格來說僅有長度小增55mm,高度和寬度都沒有變更,軸距則由2500mm稍稍增加30mm達2530mm,或許是整體造型修飾得更為圓潤所造成的視覺差異,總覺得實際沒有這麼大,但新車型真的體積較大,不過都反應在車艙空間了。

 

 

 

 

採用「Solid Wing Face」的水箱護罩,算是新世代HONDA的特色所在,從CR-V、歐規Civic到Accord都有這樣的概念,以廠徽「H」為中心輔以一體成形的展翼設計,似乎將HONDA機車上的飛翼廠徽重新詮釋,巧妙地將品牌精神融入。尾燈組的改變是一大特徵,第二代上車尾較為平凡的設計,也在採用直立式尾燈組後更為活潑,這也讓Fit頗有休旅車味道,更回復到1990年代的流行風,更重要的辨識度提升增加安全性。此外,HONDA近年來提出的「Exciting H Design」設計語彙,也完全展現在新Fit上,包含永無止盡的創新精神的「High Tech」、秉持完美車體結構與設計風格的「High Tension」、追求不斷精雕細琢工藝的「High Touch」,所以從車側更明顯的折線、觸控式空調面板到寬敞的空間,以及傲人的新動力科技,都顯示出新Fit已非過去的平價小型車,而是極緻的經典創作。

 

基於整個試駕行程非常緊湊的關係,對於車艙鋪陳並沒有太多時間去體驗,重點還是擺在動力和底盤部分。首先鎖定的為1.5L直列四缸DOHC內直噴自然進氣汽油引擎,這具1496cc排氣量的高壓縮比(11.5)引擎採用i-VTEC可變氣門結構,擁有132hp/6600rpm馬力和15.8kgm/4600rpm扭力,所試駕車型為非六速手排而是CVT無段變速箱,啟動引擎後發現靜肅性頗佳,旋即進入環型跑道以時速約160km/h巡航,那套CVT變速箱的反應與Accord非常相似,低速時頗有傳統自排的加速感,沒有CVT的那種重拖,但再加速就會顯現出令人不太習慣的遲緩力道,不過就一般駕駛行為來說,著重起步加速比起高速巡航更重要,畢竟誰一天到晚在高速公路奔馳;此外風切聲約120km/h開始,可見得這回原廠在隔音上下了不少功夫。前麥弗遜、後拖曳臂的懸吊仍在HONDA的調校下提供優異操控穩定性,縱使以時速130-140km/h變換車道,依舊服貼在道路上,也不會有輕飄飄的不安感。

 

 

 

 

至於走節能路線的Hybrid車型,其1.5L直列四缸DOHC自然進氣汽油引擎採Atkinson循環,1496cc壓縮比高達13.5,單引擎輸出功率為110hp/6000rpm、13.7kgm/5000rpm,搭配能提供29.5hp/16.3kgm功率的馬達,並與新開發的SPORT HYBRID i-DCD七速雙離合器變速箱組合,同時配上IPU智慧型動力系統、煞車動能再生系統等,性能雖然較未來電的1.5L心臟稍弱些,但在電力注入後倒是有點來勁,加速性頗為輕快,當然七速雙離合器並未產生頓挫感,甚至是綿密以對,動力就這麼不斷湧現,但高速下仍有小排氣量運轉精緻性不足的問題,只是Fit的定位為平價小型掀背車,對這方面就請別太過苛求。

雖說第三代Fit完全改頭換面,內裝仍保留第二代的影子,實際上卻導入許多新配備和元素,諸如觸控式空調面板、駕駛座半隱藏置杯架、多功能方向盤、定速巡航鍵、中扶手附置物格、ECO按鍵、金屬踏板等,這些都足以增添戰力和賣相,再加上重新設計的造型雨動力,在未來導入國產化後,勢必會再次造成話題。而第三代Fit何時會國產化?推測最快在2014年底左右,也可能在2015年第一季,車型則為1.5L自然進氣單一規格,至於最終詳情如何,恐怕要等到2014年中之後才有更明確的消息。

Rank: 2

狀態︰ 離線
15
發表於 2013-12-25 22:20:44 |只看該作者
本田的科技值得我們效法.環保也值得我們省思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16
發表於 2013-12-27 06:57:22 |只看該作者
HONDA科技巡禮(12):全方位安全降低危險,攝影機、微波助攻有力

 
雖然HONDA和其他日本車廠相比在輔助安全系統起步較晚,但拜電子技術的進步所賜,以及週邊廠商的開發運用,如今這些輔助安全系統也將陸續搭載於HONDA車款上,但處事謹慎的HONDA自然以「零失誤」為最高原則,尤其攸關安全的技術沒有十足把握可不行量產。

 
在HONDA的規劃下,車輛的安全系統除了SRS氣囊、G-CON車體、ABS等之外,尚有駕駛輔助安全系統,也就是利用微波和攝影機的幫助,取代駕駛人的反應和視野死角。舉例來說,前方行人偵測系統是利用位於水箱護罩內的感應器和攝影鏡頭,在偵測行人突然出現在斑馬線準備過馬路,車輛便會自動停煞;當然在電腦的判別上必須要有型人的圖像。

所以當偵測到行人或者路旁的物體時,系統便會啟動進行自動煞車或者轉動方向盤,但這都僅是輔助性質,駕駛人還是必須聚精會神,千萬別以唯有電腦幫忙就將人腦給拋棄。此外,針對後方顯像部分,一般的視野角度約在120-140度左右,但HONDA以廣角鏡頭處理,幾乎可達到接近180度,若包含前方攝影鏡頭在內總計可達220-230度,若加上駕駛人兩側和前方的可視範圍,加總起來有效視野就達將近340-350度,等於駕駛人的死角比例非常少。

當然在未來HONDA也會將車道偏移、盲點偵測與新系統整合,以創造出更為安全的用路環境,但話說回來,雖然有不少系統已經出現在國產和進口車上,但感覺上駕駛者似乎過於依賴,千萬別忘了這僅是輔助系統,駕駛人還是要聚精會神小心開車才行,千萬別以唯有電腦幫忙就一切搞定。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17
發表於 2014-1-2 16:34:16 |只看該作者
HONDA科技巡禮(13):SH-AWD+P-AWS,ACURA RLX靈活刁鑽有一套

 
2012年11月於美國洛杉磯車展發表的ACURA RLX,依舊是HONDA獨一無二的旗艦,碩大的車體採用FF驅動,不少人對於操控性似乎有不小質疑,然而HONDA為了讓RLX與德國AUDI A8擁有相同的操控性能,不僅賦予SH-AWD系統,更導入嶄新的P-AWS技術,形成最佳的戰鬥組合。

 
姑且不論RLX的配備、外型甚至性能如何,這回原廠希望大家體驗的可是操控性,也就是SH-AWD(Super Handling All-Wheel-Drive)系統和最新的P-AWS(Precision All-Wheel-Steer)四輪轉向技術,看看龐然大物的RLX在賽道上有多麼靈活刁鑽,同時證明P-AWS的實力可不輸給S-AWD,因此HONDA提供分別搭載四輪驅動SH-AWD與前驅P-AWS的RLX,先後測試兩者之間的差異。

首先試駕的RLX為S-AWD,這套行之有年的四輪驅動系統,可視行車狀況以及車速將扭力適當地分配到前、後輪以及左、右輪,讓車輛發揮極佳的循跡性能與穩定表現,所以在蜿蜒的小型測試賽道上,RLX以近乎貼地狀態高速行進,就連激烈操駕時想要測試極限也令我頗為吃力,因為車輛就這麼緊貼於地面,過彎可是輕鬆愉快。換上撘載P-AWS四輪轉向系統的車型,雖然為前輪驅動基礎,只覺加速起步比起S-AWD要來得輕快,這套P-AWS算是4WS的進化版,HONDA最早應用4WS車種為1980年代的Prelude,不過當時是以改變舵角來增加輪胎轉向角度,P-AWS則是經由車輛電腦計算可連續控制左、右後輪的轉向角度,提升車輛過彎時的靈活表現,因此在FF車的轉向不足幾乎等於零,表現不亞於SH-AWD,但仍有稍稍推頭,不過仍維持在行進路線上,同時車身側傾不明顯,完全沒有因車身大而顯得笨重,反觀還相當靈活。

單就HONDA的技術力來看,無論SH-AWD或者P-AWS都是多年研發的結晶,也是為了提升操控和安全的技術表現,同時也隨著引擎性能越來越強,必須以輔助驅動和操控系統來提升行車安全,倘若這兩套系統能落實到其他車種,相信絕對可和歐洲對手相抗衡,並獲得消費市場的肯定。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18
發表於 2014-1-8 08:58:59 |只看該作者
HONDA科技巡禮(End):再創五十年新高峰

 
1946年本田宗一郎於日本靜岡縣濱松町創立的HONDA,是以機車為主要業務,1963年以輕型貨車T360正式進入四輪領域,並導入諸多的新技術,讓歐美車廠對這個來自東北亞的對手更加敬畏,並在車壇風光長達五十年;2013年HONDA更展現最新實力,期望能再創另一個五十年新高峰。

 
回顧HONDA在技術上的發展,為了降低污染,1972年所開發的CVCC複合渦流混合燃燒引擎,可是全球第一具通過美國Muskie低廢氣排放法案規範的環保動力傑作,1989年的VTEC可變氣門,不僅可同時兼顧性能與經濟,更引領其他車廠跟進,甚至還於1995年發展出三階段VTEC,同時1989年G20A直列五缸引擎的問世,讓AUDI直呼HONDA室可敬的對手;1997年的IMA則成功地結合油電混合,將動利科技帶入新境界。此外,1974年HONDAMATIC自排變速箱、1987年4WS四輪轉向系統、1990年NSX的全鋁合金車體、1995年全球最成功房車底盤SUV的CR-V、2002年燃料電池車FCX等,都在車壇引起不小的震撼,並讓對手紛紛在後頭跟進。

邁入21世紀後,節能環保成為一大趨勢,HONDA雖然在Hybrid有著Insight、CR-Z、Civic、Accord等作品,在高成本的燃料電池則有FCX,於歐洲更有柴油動力,但卻在Downsizing的潮流中缺席,因此憑藉技術本位的優勢,全力開發新世代Earth Dreams科技,以小排氣量VTEC引擎為基礎,針對不同車型賦予差異化的渦輪增壓,達到性能、環保與經濟性兼具的優勢,搭配HONDA既有的操控樂趣優勢,讓所有世代消費者能再度感受真正的「本田魂」。

除了動力科技,HONDA也在車體輕量化、變速箱、智慧安全行車等下了不少功夫,預計在未來五年運用在量產車上;同時在二輪、住家、航空、發動機等領域也大有斬獲,此外還有最新的生產基地也正式啟動,且根據HONDA的計畫所有新生產流程、設備也會陸續移植到全球其他工廠,以創造節能、低汙染、高效率、高品質的最佳成果,以替地球和人類環境盡一份心力。

想當初本田宗一郎的「夢」隨著HONDA努力逐一實現,才能在2013年讓四輪順利達到五十年,如今以嶄新的技術和規劃為基礎,再度邁向新高峰,這也令人非常期待下一個五十年的到來,只是那時我恐怕已經化為塵土,相信下一代必可充分感受HONDA所帶來的高技術力。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30 00:0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