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231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995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萬物體性
見額知有頭,
視煙知有火,
睹雲知有雨,
觀行知體性。
──《菩薩處胎經》
世間萬法並非平空而來,必然都有其源頭、道理存在,何以見得呢?
「見額知有頭,視煙知有火,睹雲知有雨」,見到額就能看到這個人的頭,看到遠處有煙就知道彼處有火,看到天上濃雲密布就知道要下雨了,這些都是大自然的法則,所以我們能「舉一反三」,「一葉知秋」,見到此就知道彼。但是「觀行要知體性」,我們在世間上見到的萬事萬物,佛教之為「諸行」,你知道諸行的體性是什麼嗎?
比方地、水、火、風「四大」,為構成世間萬物的四種元素,四者各有其功能體性。如:地是堅硬性,所以它堅固、可以承載;火是溫暖性,有火的地方就有溫暖;水是潮濕性,有水的地方就有濕潤;風是流動性,有風的地方就能流動。
宇宙萬有因四大假合得以形成,同樣的,人也是由這四種假合的因緣而有。人的體性是什麼?從人的表現狀態中,可以了解:人的齒、牙、髮、骨,是「地」的堅硬性;人的痰、尿、涕、唾,是「水」的潮濕性;人的體溫,是「火」的溫暖性;人的呼吸,是「風」的流動性,假如地、水、火、風四大離散,人也無法存活,所以說「四大皆空」,世間萬有的本體是空,不能單獨存在。
因此,我們看待萬事萬物,要知道它的體性,要能從細微處見到深廣的全貌;見到表要想到裡,見到點要想到面,見到因要想到果,甚至還要能觀見因成為果,中間要有緣的成就,此間因緣果報的道理,都是我們必須深入了解之處!
來源:星雲說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