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212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907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僧院寒禽-溥心畬

作品資料
類別:水墨
作者:溥心畬
品名:僧院寒禽
年代:不詳
尺寸:73 x 22 cm
媒材技術:水墨、紙
作品賞析:「僧院寒禽」實際創作年代不詳,可能是溥心畬來臺後創作的作品。描寫的應是1912-1924隱居西山戒臺寺的日子,那段日子逐漸脫離貴族的生活方式,但其心中仍懷念著日益凋殘的故居恭王府,悵惘之情,常常洋溢在他的詩作之中。誠如他在畫中題跋所云:「落葉無聲暮色蒼,菱花荇帶滿空塘,鐘沉不見僧歸院,只有寒禽送夕陽」。溥心畬注重線條鉤摹,較少烘染,以書入畫的精神常見其創作中。溥氏以中鋒畫樹,運筆有頓挫,有姿態,且渲染花青、赭石加少許淡墨,在一片淡雅的墨色中渲染出了一個安靜不沾塵俗的文人世界。整幅畫作帶有寒林荒涼的意境,四處無人,天空出現數隻飛鳥更顯得孤寂落寞。(節錄:張麗莉/典藏目錄2007)
作者資料
作者姓名:溥心畬
性別:男
國籍:中華民國
作者生卒年:1896 至 1963
作者生平:溥心畬名儒,又號羲皇上人、西山逸士。遼寧人。出身滿族皇室,清宗室,恭親王後裔。曾以畫名與張大千並稱「南張北溥」。又與吳湖帆並稱「南吳北溥」。1949年到臺灣,以中原正統國畫大師的地位,在師範大學藝術系授課。並與張大千、黃君璧被譽為「渡海三家」。溥心畬在「渡海三家」中被認為是最具有文人特質的。其書法飄逸娟秀,五體皆備;在詩文創作及學養方面,也很為一般人所傳誦;其繪畫風格,宗法宋元繪畫以深重的傳統墨彩,山水以澹雅見長,較少烘染,著重線條鉤摹及淡雅的設色,巧妙地將詩書印畫結合於畫面之中。早期的畫風,主要是以臨摹的居多,廣泛的學習宋元明諸家的墨跡;1946年以後南遊京杭,其生活體驗擴展、山水畫風也不斷的變化,用筆速度較快而躍動,經常運用大塊墨面表現山石,筆墨的內涵逐漸豐富。1949到1963年定居台灣,他由悲鬱的心情昇華為藝術創作,在山水的風格也更具多樣性,這也是溥氏繪畫藝術中成就最高的時期。可惜他來臺以後的山水畫,很少在畫面上題年款。然其畫面敷色之講究,由淺到深,層次分明,即使濃艷的色彩也有透明清麗的色感,這是在近代水墨畫家中少有的工夫。
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