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212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907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當代風華 張繼陶

陶瓷
陶(瓷)土
29 × 29 × 46cm〈含底座〉
1995
作 品 賞 析
作者認為陶藝起源於生活,也應回歸融入生活,人們在豐衣足食之後,再如何用心提昇生活品味,使生活得更美,生活得更有價值,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所以作者作陶的理念,就是如何利用火與士,將作品達到愉悅我們的眼精,愉悅我們的嘴巴,愉悅我們的手,使之引起整個心靈的快慰與滿足。該件作品「當代風華」就是作者利用火與土*釉亦為土),在自我的思維控制之下,將現代創造出當今特有效果的作品當代風華。(作者提供)
藝 術 家 小 傳
早年投身軍旅,一九六五年軍官外語學校畢業。曾任教於實踐家專美工科與中山科學研究院陶藝科。一九八九年獲頒國家陶業學會陶藝貢獻獎。自一九八一年參與中日陶藝展迄今,先後參加國內外各大小展及個展無數次,作品為國立藝術教育館、歷史博物館、文化中心等典藏。作品「力爭上游」、「紅翡綠翠」、「牧」等作品之圖片,為文建會、新聞局等單位採用為國家形象海報、明信片、行事曆等發行世界各國。 張繼陶的陶藝創作,是源於中國傳統陶瓷的風格,同時也將中國傳統工藝製作的特質,帶入作品之中。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圓瓶、圓甕、方角瓶等傳統陶瓷造型,以及乳釘、鼎足等傳統工藝製作中具有特殊意義的部分。所以,從造型上可看出他的作品是以中國古典造型做為基礎,揉合陶瓷器實用的機能與現代生活的需求,而使傳統造型獲得新的生命。 張繼陶對於釉色的呈現非常用心,為了促進傳統釉色的變化,他十分注意作品坏土的選擇。他常以含鐵量多的陶土做為坏土,讓鐵的成份融入釉藥中,使釉藥呈色產生變化,同時他也常利用這種含鐵量高的坏土,在作品上局部裸露出來,讓燒成後成磚紅色的露胎,與多變的釉色形成對比,將陶瓷中陶土質樸之美與釉藥華麗之美,同時融合於作品的表現之中。 此外,陶瓷裝飾之美的表現上,張繼陶的陶版畫可說是獨樹一格。他充分掌握對釉藥色澤、彩度與流動現象的燒成控制,並利用粗質陶土表面的特殊質感,使陶版畫面呈現渲染、朦朧的效果,而這種效果搭配著畫面上清爽簡潔的構圖與活潑流暢的筆調,營造出水墨畫般清雅超脫的意境。 綜觀張繼陶的陶藝創作,造型的敦厚樸實與釉色的豐富變化,是最明顯的風格,這種風格能讓人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和平與舒暢的心境。而作品中雅緻的器型表現與具巧思的實用設計,是作品主要特色,這個特色能予人一份濃厚的親切感,令人愛不釋手,此外,不論出現在器物造型上或陶版畫上的文字刻畫,或圖案畫面構成中所流露出來的清雅、悠閒,則是作品上所散發出來的另一種特質,而這種特質,也正是張繼陶的陶藝創作中最引人入勝的所在。
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