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2-21
- 最後登錄
- 2025-4-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01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756
- 相冊
- 1
- 日誌
- 1
   
狀態︰
離線
|
鏡之門 - 廖修平
油畫
壓克力油彩、畫布
大小:163 × 130cm
年份:1968
作 品 賞 析
在簡易的造形上,以符號及抽象形式來探討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哲理與神秘感,是他個人研究的主題。這張畫以橢圓的外型,給予人有古銅鏡感受。他用幾何造型的圖案配合多媒材的運用,使畫面在理性中流露出歲月斑剝的痕跡,圖中黑色、金色與紅底的搭配表達出一份的幽情。好似東方傳統生活與西方現代都市生活的對比,且在規律嚴肅放出一片安祥、寧靜、悠閒的境界。
藝 術 家 小 傳
廖修平,一九三六年生於台北,成長於建築世家,幼承庭訓,過著崇天法祖的樸實生活,影響日後他在選擇藝術創作上的主題與風格表現至深。一九五四年進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油畫、水彩、國畫、版畫無不兼擅。一九六二年至六八年留學日本國立東京教育大學繪畫研究所及法國國立藝術學院,赴日期間更開始探討銅版、石版畫的技法,課餘時就高橋正人所學到的構成原理與視覺設計,對日後作品「門系列」風格建立,有很深的影響。留巴黎期間,除了研究油畫、同時也在十七號版畫室探討金屬版畫。在巴黎這個不同於東方文化及社會形態的藝術之都,廖修平在思索、反省與探討中尋回自己文化的根,同時投注於版畫創作。一九六八年,為尋求新的發展與成長,他來到紐約,進入布拉特版畫中心研究各種不同的版畫技巧,例如絲網版及照相版,試著將凹凸版併用及彩虹般漸層的運用,擴增了他在版畫表現的領域,於是他在六九年至七二年間得了許多藝術創作獎、並舉行了許多次個展。一九七三年他應母校台灣師範大學之請回藝術系任教三年。一九七七年又應日本國立筑波大學之請設立版畫工作室並任教二年半。一九八○年又回到美國。 「從一粒沙裡看一個世界」的探討,是廖修平一貫的目標,從他早年的台灣鄉土的題裁,走到一個抽象、符號式的表現方式;在整個創作過程中,從中國台灣的傳統出發,而達世界藝術的表現。
來源:高美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