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0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朝聞道,卻不可夕死可矣 !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4-16 09:35:1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朝聞道,卻不可夕死可矣 !

有朋自遠方來,我說:「好久不見,我見你來過二 次了。」另一位說:「我見他來此三次了。」究竟他來過幾次呢?三次和二次。數字有多及少之分,但其多不一定多過少,因為其三不一定含容其二,而其二在數上少於三,在時空上不一定少於彼三,所以言三、言二,都是自我標榜見的次數或緣之厚薄。再者來過幾次,若是喝茶聊天、以世俗言是套交情,增加彼此的認識,有益於情感的提升,或是攀緣,也是增廣人際關係,可說是一種常有的生活方式,若談是非,就是造口業了,若能探討佛法,與生死有關,就可漸入與道相應,這種來的次數就有較高的價值了。末後句,如師父所說的「鏡中像緣」了。此即所謂「次數」自相及法差別,亦謂能持自體及軌生物解的不同了(註一),師父所創千佛山止觀法門,在止於一念中即有太多的非,若深入於止的一念去發掘或「觀」,豈不就是「隨一一文,眾解不同」嗎?(出《華嚴經疏‧卷一》)(註二)―如佛說無常法,或以生滅為無常,或以不生不滅為無常,法本是一,機解不同,故不分也。

禪修者何?「何以故」,「所以者何」,這二個名詞在佛典中常提到,如《金剛經》,即從有的「何以故」、「所以者何」,一層層深入止觀到一合相,即是一例。

出家十幾年,談戒臘還在幼稚園徘徊,可是談老和尚著作,深不可測,從「隨一」而有時空上的「機解」不同,所謂朝聞道,卻不可夕死可矣!因為朝所聞道,只是皮毛,有待日月年的不斷延續作更深入去觀呢!

註一:《因明入正理論》:「此中宗者,謂極成有法,極成能別,差別為性,隨自樂為所成立性,是名為宗。」例:聲無常宗,聲是極成有法(極為明顯的事相是為言陳),無常是差別(是為意許),立宗者,隨自樂為所成立性(亦即依自我意識為自所成立也)。

註二:不分教五意之一,出《華嚴經疏‧卷一》。不分教五意者,唐清涼國師,推原佛教,有此五種意也。

(一)理本一味,殊途同歸,不可分也。

(二)一音普應,一雨普滋故。

(三)原聖本意,為一事故。

(四)隨一一文,眾解不同故。

(五)多種說法,成支流故

以斯五意,故不可分。

來源:衲衣下的故事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31 03:0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