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9-9
- 最後登錄
- 2025-8-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31
- 閱讀權限
- 110
- 文章
- 184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本帖最後由 karlgpo 於 2016-4-7 01:58 編輯
最後的摩根戰士 發表於 2016-4-6 22:04
武進三每次只可導引一杖SM-1 , 因為只有STIR-180射控雷達,W-160追蹤雷達 不能提供SM-1射控
防空能力比成 ...
沒錯,H-930 MCS當時能擁有的防空飛彈老美提供SM-1這種全程半主動雷達導引又加上只有一座STIR-180
射控雷達,但這是當時老陽這種2戰後初期的驅逐艦的最大利用囉.但H-930 MCS可說是當時第一種採用分散
式架構的系統(當初美國漢緯公司Honey Well就以此MK-93競標派里級的射控系統,最後輸給MK-92,最後轉
戰台灣,就如同天劍二的發展也是如此),但當時台灣中科院與海軍也參與很多開發測試工程,所以也累積了經驗.
如今的電腦系統也非20幾年的性能,咱們台灣也花錢買技術(長白陣列雷達/天劍二),所以也才能在日後升級這
些雷達與飛彈性能(如笨重的天弓一型防空飛彈的長白陣列雷達到天弓三型的機動式全相列雷達,飛彈也從
天弓一型的慣性中途導引+半主動雷達終端歸向導引到天弓三型的整合導航系統的(慣性導引+雷達上鏈修正)
中途導引加上微波尋標器的終端導引).
所以我也在論談不斷地提及要將SM-1更換成海劍二的點區域防空飛彈(據信射程約30km),因其具有射後不理
會的能力,只要在中途導引不斷提供目標物的位置,飛彈在末端的終端導引便可靠飛彈本身的雷達去襲擊目標物
,這樣就不需要照明雷達,只要有中科院的全相列雷達提供資料鏈即可,若再配合日後海劍羚的研發成功,那海軍
的防禦飛彈就更加完整.就如同德/荷共同發展的F-124 薩克森級飛彈巡防艦只搭配9600-M APAR相位陣列雷
達系統,飛彈也是標準SM-2區域防空飛彈/海麻雀ESSM防空飛彈/21聯裝MK-49 RAM公羊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
構成其防空利器並無再搭配飛彈專屬的照明雷達,但其也SMART-L 3D D頻對空搜索雷達來當其長程搜索雷達,
當然這些系統要上艦服役,還需要艦艇的電力是否能充分滿足他們才能發揮其功能,不要像西班牙的f-100
艾爾瓦洛.迪.巴贊級飛彈巡防艦搞得變成其4面AN/SPY-1F 3D相位陣列雷達只能輪流啟動.所以中科院與海軍
應要注意現有的海軍艦艇是否能負載天弓三型的機動式全相列雷達或是蜂眼計畫中的CS/MPQ-90蜂眼機動點防禦
3D 相位陣列雷達幾面雷達方式部屬(1/2面旋轉,4面固定)就仔細研究.至於論壇上所討論的天弓上艦,基本上還是要
靠垂直發射系統的進度與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