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1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219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938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仁武觀音堂
仁武觀音堂溯自民國七十六年,奉旨創設開辦闡理與方便法門濟世渡眾,創堂之初,經濟拮据,幾易堂地皆是租屋暫度。延至民國七十八年,遷至澄清路四百二十九巷內,由諸位堂生共同出資購一公寓樓下來作為道場,其過程波折不斷;口舌紛紜,此乃鸞門之一大考驗,歷經一番寒徹骨之辛酸苦楚,乃風平浪靜。

斯時,鄧吉男由上蒼旨派為堂魁兼統理;陳乩萬丁為正鸞生,擔任神人橋樑之聖職;涂祈田、簡麗英派任為副堂主,協助弘法利生。因十方善信請事者眾,且因信佛者虔誠,故,堂生日愈眾多,若逢佛誕、慶典或是中元普渡,因堂格局不大,所以常因盛典之時,人潮湧進,使是地之道路交通阻塞,招來是處左鄰右舍居民頗有怨言。有鑑於此,佛祖乃開示要擇地建築新之道場,諸生亦一致認同共襄盛舉。

遂在民國八十二年,集十方善信與堂生之愿力,於目前道場之後,購買一地約四百三十坪,欲做建堂之用,其間因請事者日趨增加,正鸞生一人倍極辛勞,乃再普煉呂顯代為正鸞生協助扶鸞。於諸堂生均感此地前面有地擋住門面明堂,故乃請示佛祖,祈求可購前地為建地,不致日後出入不便,在經費不足之下,神人為遠景著想,乃購下目前之堂地約七百七十坪,作為建堂之地,眾志成城,「人有善念;天必從之」,果然不負諸生之苦心。

擇定民國八十七年閏蒲月十九日動土奠基,坐向定為坐東向西,開始動土興建。在鄧吉男堂主帶動之下,堂務之推行,一直順利進行,佛祖念及鄧吉男堂主一人之力恐心力俱疲,乃稟奏 上蒼旨派鄭佐武為副堂主,綜理一切建築之工作,諸生上下同心,經逾三載有餘寒霜苦楚之奮鬥,眼見大功即將告成,孰知,鄧吉男堂主另有天職聖命,由上蒼召回天界,故,後續之道場興建,佛祖命派鄭佐武擔任堂主,繼續推行聖務。上蒼不負苦心人,在鄭佐武堂主領導之下,道場竣工,擇定於民國九十一年九月初二日,由舊堂正式遷入新堂,九月二十四日,所有坐鎮新堂之金身聖像,由佛祖旨派陳乩萬丁擔任開光點眼之儀式,擇定於十一月二十四日舉行謝土慶成法會三天圓滿,從此法舟揚帆,普渡群黎,渡登彼岸。




寺廟地址:高雄市仁武區鳳仁路4-68號
寺廟電話:07-3869965
資料來源 觀音堂沿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