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070|回覆: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毛公鼎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影音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6-21 07:52:0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AA13281 於 2014-6-21 23:00 編輯



是西周宣王年間所鑄造的青銅鼎,腹內刻有500字金文冊命書,字數為舉世銘文青銅器中最多,是西周散文代表作,其書法也是金文中最高等級

毛公鼎. 散氏盤. 宗周鐘並稱臺北故宮青銅器三大國寶《毛公鼎》腹內500字金文是全世界鑄銘青銅器中最多者,冊命文訓誥辭華美且古奧艱深,是西周散文代表作

《毛公鼎》通高53.8公分,腹深27.2公分,口徑47.9公分,重34.7公斤,大口圓腹,口沿有一道重環紋飾,上有兩隻大耳,腹下三隻獸蹄形足

《毛公鼎》腹內鑄有32行,500字銘文,是西周晚期一篇完整的冊命書。文中提到周宣王在位初期,想要振興朝政,遂命叔父毛公歆處理國家大小事務,又命毛公一族擔任禁衛軍,保衛王家,並賜酒食、輿服、兵器。毛公感念周王,於是鑄鼎紀事,由子孫永保永享。

據考證,《毛公鼎》於清宣宗道光23年(1843年)在陝西岐山周原(今陝西省岐山縣)被董家村村民董春生在村西地裡所挖掘,北京永和齋古董商蘇兆年、蘇億年兄弟聞名而來,以白銀300兩購得,但運鼎之際,被另一村民董治官所阻,買賣沒有做成。古董商以重金行賄知縣,董治官被逮下獄,以私藏國寶治罪。此鼎最後運到縣府,被古董商人悄悄運走,密藏於西安。張燕昌之子張石瓠曾巧見此鼎,便把鼎內銘文摹繪成雙鉤圖,寄給浙江嘉興名士徐同柏,寫了《周毛公鼎考釋》文章。

清文宗咸豐2年(1852年),北京金石學家、收藏家陳介祺又從蘇億年手中購得,並賞給蘇億年1,000兩,此鼎深藏於密室,鮮為人知。陳介祺病故後,其孫陳孝笙於宣統2年(1910年)以萬兩白銀將鼎轉售給兩江總督端方,後端方被派到四川鎮壓保路運動,被革命軍所殺。端方之後人因家道中落,將《毛公鼎》典押給天津俄國人開辦的華俄道盛銀行。英國記者辛浦森出5萬美元向端家購買,端家嫌錢太少,不肯割愛。當時有愛國人士極力呼籲保護國寶,《毛公鼎》輾轉至當時擔任北洋政府交通總長的大收藏家、後來國學館館長葉恭綽手中. 存入大陸銀行。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葉恭綽避走香港,《毛公鼎》藏在上海寓所未能帶走。由於葉恭綽是用假名購得《毛公鼎》,日本人無法查知它的下落。葉恭綽囑咐其侄葉公超:「美國人和日本人兩次出高價購買《毛公鼎》,我都沒有答應。現在我把《毛公鼎》託付給你,不得變賣,不得典質,更不能讓它出國。有朝一日,可以獻給國家」《毛公鼎》幾經易手,甚至差點被日本軍方奪走,所幸葉公超拚死保護,死不承認知道寶鼎下落。葉恭綽為救侄子,製造了一隻假鼎上交日軍。葉公超被釋放後,於1941年夏密攜《毛公鼎》逃往香港。不久,香港被日軍攻佔,葉家托德國友人將《毛公鼎》輾轉運回上海。後來因生活困頓,將《毛公鼎》典押給銀行,由巨商陳詠仁出資贖出,《毛公鼎》才不至於流浪他鄉。1946年陳詠仁將《毛公鼎》捐獻給國民政府,次年由上海運至南京,收藏於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

1948年,大量故宮珍貴文物隨中華民國政府至臺灣,《毛公鼎》亦在其中,現收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影音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4-6-29 07:25:53 |只看該作者
此鼎歐美數國曾數次想借展

但都被拒絕因為太過珍貴怕有閃失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4-6-29 11:15:30 |只看該作者
毛公鼎真的是中華瑰寶阿
不可輕易出國展示
因為這是鎮館之寶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 04:0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