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217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928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困惑 蕭雯心

困惑
蕭雯心
壓克力畫
壓克力、紙
129 × 99cm
2000
作 品 賞 析
獲得<高雄獎>的這件作品當然充分展示出作者以優秀創作技巧來呈現形色美感的能力,但在表面性的視覺美感之外,更令人注意的是它所具有的精神深度。在畫面下方的各種鮮豔色彩彷彿籠罩在沉沉黑夜般的廣大黑色區域中,傳達出憂鬱、壓抑與孤寂的氣息,而這樣的黑暗深淵是作者創作生活的寫照。此作中使用了報紙、文字等各種媒介,也以西方材料與技法表現出東方的藝術精神,但當各種技法粲然完備、各種意念紛然湧至,還能往何處去的「困惑」就不只是此作所要表達的感覺,同時也是它自身所遇困境之寫照。(文/劉智遠)
創作自述
在暄擾的城市裡,眼簾裡是來來往往的人群,耳中傳來陣陣不知名的聲音,沒有人能了解我的困惑,沒有人能解決我的憂鬱,更沒有人能明白創作的孤單;腳踩在混沌的邊緣,下一步該往何處去?我在黑暗裡依然遲疑不定…
評審評語
水彩類蕭雯心,為高雄獎六人得主中之一,其作品能出類拔萃,是由於她的三件「困惑」、「紅色解構」、「紫色解構」表現突出引人,其繪畫風格及技法,應屬抽象的創新,她喜愛用不透明水彩,加上壓克力顏料黑、白、紅三大色彩,表達她心靈的情感、內涵,並且用大塊色面造形,選用流暢線條表達律動美,畫面上採用文字、雜誌紙等材料配合技法,充分表現困惑的迷思,使得水彩畫如虎添翼。水彩畫與彩墨畫本是相類似的創作技法,近年來,許多畫家、評論家都有不分家的論調,此次蕭雯心的三件作品,確實有水彩與彩墨相輔相成的作用效果,更融合了中西藝術材料特色風格表現。〈第十八屆高雄市美術展覽會〉
藝 術 家 小 傳
一九七八年出生於台灣嘉義。從小就喜歡畫畫,只要手裡拿筆就到處塗鴉,不論牆壁或桌子。小學、國中、高中如願進入美術班。就讀嘉義高中美術班時,即以水墨創作入選桃城美展。一九九七年入新竹師院美勞教育系就讀。在新竹師院時,水彩成了她繪畫的最愛,也在水彩繪畫大放光彩。除了在一九九七年獲得桃城美展入選及新竹四校美展優選,一九九九年得全省美展水彩入選,及桃城美展水彩第二名,二○○○年再接再厲,得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水彩第二名、竹塹美展水彩竹塹獎。 藝術對她而言,是魔力,也是活力,讓她身陷其中。但是藝術也讓她思考繪畫的意義,從新竹師院畢業後,反而讓她驚覺,十多年的制式教育下的繪畫,使她無法喘息,失去了原本繪畫的快樂。在她二○○○年的塗鴉日記個展中,她如此的記述著自己的心情,也讓她下定決心,逃離侷限,尋找她繪畫最初的快樂。 塗鴉日記是她對繪畫的定義,藉由塗鴉,表達內心的思維,藉由塗鴉重新認識自己,思考生活點滴,在繪畫的世界裡找回自己。藉由媒材解析內在的本我,傾聽內在最初的聲音。 二○○二年她以「困惑」、「紅色解構」、「紫色解構」三件作品,以不透明水彩及壓克力原料等材質等配合技法,或描述喧嚷的城市中,渺小的個人的困惑孤單,或以大塊的色面運用,表達內心的浪漫情感及追求,為入選第十九屆高雄獎六人得主之一。 (典藏目錄2000-2001)
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