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10-8
- 最後登錄
- 2019-6-2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06
- 閱讀權限
- 110
- 文章
- 1393
- 相冊
- 0
- 日誌
- 1
狀態︰
離線
|
硬碟「主軸馬達的轉速」,就目前來看,消費型市場的3.5吋桌上型硬碟的主流轉速依然維持在7,200轉,而高階機種則是突破上萬轉的轉速,5,400轉在桌上型的市場上幾乎已不復見,而筆記型電腦的硬碟市場雖然還有不少5,400轉的產品,不過主流硬碟也逐漸地朝7,200轉的產品邁進。
硬碟「主軸馬達的轉速」直接會影響到硬碟對於資料搜尋、讀取、寫入等的效能表現,由於硬碟是依賴內部磁碟片的旋轉來進行資料的存取,而磁碟片又是依靠主軸馬達才能旋轉,所以主軸馬達的轉速就會直接影響磁碟片的旋轉速度,進而影響到資料存取的效率。理論上,硬碟的轉速是越快越好,7,200轉硬碟的效能會高於5,400轉,10,000轉硬碟的效能會高於7,200轉,不過這是指同一類型硬碟之間的相互比較,不同類型(或不同世代)的硬碟有時候不見得轉速高的硬碟會有比較好的效能表現,例如7,200轉的舊款IDE硬碟對上新一代的5,400轉SATA硬碟,此時後者的效能可能會比前者還要更高。
前面提過磁碟片的摩擦問題,主軸馬達的轉速也會對這方面有所影響。通常硬碟的轉速越高,造成的效應就是硬碟產生的廢熱也會越多,就好比多年前,在硬碟廠商剛推出3.5吋的7,200轉產品時,各家廠商的硬碟幾乎都很熱,比起當時主流的5,400轉硬碟,幾乎可用天壤之別來形容(不曉得有沒有人試過拿來煎蛋),而現在主流的7,200轉硬碟雖然在熱的部分已經有所改善,不過未來如果要朝向10,000轉硬碟邁進的話,可能還是得注意一下這方面的問題。
於硬碟的傳輸介面部分,是不是越高的傳輸速率規格就一定越好?這也不一定,要依照硬碟能夠達到多高的傳輸速率而定。舉例來說,雖然IDE介面的最高傳輸規格維持在ATA-133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但是以目前主流的7,200轉硬碟來看,可以說還沒有哪一款硬碟能夠突破133MB/s的資料傳輸速率,即使是10,000轉的硬碟,也鮮少有能夠達到這麼高傳輸速率的產品。而現在SATA介面有兩種傳輸規格,150MB/s的SATA-1與300MB/s的SATA-2,同樣的,目前市面上的主流硬碟也還沒有哪一款可以突破150MB/s的資料傳輸速率,頂多是接近而已,而SATA硬碟如果採用SATA-2介面的話,耗電量將會比採用SATA-1硬碟稍微多一些,或許一般使用者對於這麼一點點的耗電量差別不會很在乎,然而就環保的觀點來看,選用耗電量低一點的產品,也可以算是為環保盡一點點的心力(多多少少也可以減少你的荷包支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