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0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宗教史] 教宗與腓特烈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7-24 00:23:4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教宗與腓特烈

依諾森以後的兩任教宗都任期一年而已,樞機們終於選了一位,具有聖德的西篤會會士歐靜三世為教宗。他是一位致力於革新的教宗,給教廷帶來一片新氣象。歐靜三世教宗,他大部份的時間都在法國渡過。1153年,教宗和日爾曼皇帝腓特烈•巴巴羅撒在康士坦斯簽訂了一項雙方互惠的條約。腓特烈•巴巴羅撒幫助教宗對付排斥教宗的羅馬人、以及西西里島上的北歐人,教宗歐靜三世則賜給了他日爾曼皇位,日爾曼的皇帝,又再度作了教會的保護人。不料,當教宗歐靜三世去逝後,新任教宗和日爾曼皇帝之間,發生了長期的衝突。日爾曼帝國受到了極大的損傷,而整個歐洲政治也為之改觀。早在鄂圖大帝時,日爾曼的列代皇帝,都抱著併吞義大利半島的野心,而腓特烈對這個政策更是執著,抱著必然得成功的決心,他自稱是:“羅馬人至高無上、神聖不可侵犯的皇帝;羅馬城與全世界的皇帝和統治者。”連查理曼大帝都不敢這樣自大。我們雖然在習慣上,稱鄂圖大帝所建的帝國為神聖羅馬帝國,而實際上,第一個用神聖這兩個字的,就是腓特烈。腓特烈義大利政策的目的,在恢復古羅馬帝國,由日爾曼人在基督教的原則下,來領導全人類。換句話說,就是領導整個“基督教共和國”。

可是,腓特烈所面對的羅馬教宗,已經不是過去那幾位平庸的教宗,如果他早生三十年,他的雄心很有實現的可能,但是他所面對的是教宗哈德良四世和亞歷山大三世,使得腓特烈的野心,到頭來是一場空,終於成為泡影。促成腓特烈“義大利政策”失敗的原因,除了羅馬教宗之外,還有義大利北部的倫巴城邦,以及南部的西西里王國的變革。從十一世紀的後半期開始,倫巴地區已經開始了一連串的政治革命,他們推翻了由主教們所控制的政府,而建立了自治獨立的城邦政府,其中勢力最為強大的是米蘭。所以當腓特烈南下義大利時,也就遭遇到米蘭等城市的抵抗。南方的西西里是教廷的采邑,西西里王也就成為教宗的附庸國。無論是羅馬教宗或西西里王,都不希望日爾曼皇帝的權力,擴展到義大利半島,所以當米蘭城起來反抗腓特烈,腓特烈也就不得不知難而退了。1154年,教宗哈德良四世要求腓特烈出兵,協助教宗平定羅馬的內亂。他在1155年兵臨羅馬城下,首先驅逐了羅馬城的共和政府,然後在聖伯多祿大殿為腓特烈加冕為羅馬皇帝。在這次腓特烈遠征義大利期間,我要提出兩件事情來說明,教宗哈德良四世和腓特烈之間的政教關係。第一件事情,在教會歷史上,稱為“馬韁案”。當腓特烈率軍南下,在蘇托裡這個地方,教宗哈德良四世前來迎接,依照傳統的禮節,腓特烈必須先從馬上下來,然後手裡拿著馬韁,將教宗從馬上扶下來,腓特烈拒絕擔任這種任務,因而受到教宗的譴責,經過一番解釋說明,這是從查理曼以來就已經形成一種習慣性的禮節,腓特烈才悻悻然勉強遵照習慣做了。這件事的重要意義是腓特烈不願意使人誤會說:“他是教宗的附庸。”

第二件是“柏桑松事件”。1157年,腓特烈回到日爾曼以後,在柏桑松這個地方召開帝國會議,教宗派了兩位代表參加會議,而且還攜帶了教宗給腓特烈的一封信,譴責並抗議有一位主教,無故被腓特烈所拘禁。在信裡,教宗哈德良四世提醒腓特烈,不要忘記教廷對他的恩惠,比方說,教宗為他加冕為羅馬皇帝。不幸的是,教宗的代表,也就是日後的亞歷山大三世教宗,他把恩惠解釋成了采邑。腓特烈竟大發雷霆,抗議說:“我們的國王,是經過貴族的推選而來自天主,任何人認為我們是從教宗的手中接受皇冠,是一種采邑、一種封建領主和附庸的關係,乃是違反天主的聖意。”一直到第二年,教宗哈德良四世致書給腓特烈,強調是恩惠而不是采邑的說明,這場風波才告平息,但是種下了腓特烈以後和亞歷山大三世衝突的禍根。

當腓特烈回到日爾曼以後,米蘭為了保護自己,就召集附近的城邦組成聯盟,腓特烈就二度南下,圍攻米蘭,米蘭只得投降。然後腓特烈在隆卡裡亞召集著名的法律學者,根據羅馬法,發表《隆卡裡亞聲明》。聲明中列舉皇帝的各種特權,包括了徵收稅穀、製造錢幣、開採礦產等權利,並且在每一個義大利北部的城邦設置他的代表,來總管這些城邦。總而言之,腓特烈的野心,就是要直接控制每一座城,來實現古羅馬帝國大一統的政策。之後,他更進一步奪取屬於米蘭的蒙查。米蘭再度抗拒腓特烈,於是他就第三度出兵南下,攻佔了米蘭,並且火燒米蘭城,將米蘭城付之一炬。而當這個時候,羅馬教宗哈德良四世的態度又是怎麼樣的呢?

日爾曼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腓特烈,一心一意想要恢復古羅馬帝國,以“基督教共和國”的領導者自居,因而發動了義大利政策。他曾經兩次出兵義大利,發表了《隆卡裡亞聲明》,還把米蘭城付之一炬,而羅馬教宗的態度和反應又是如何的呢? 教宗哈德良四世先是抗議《隆卡裡亞聲明》,要腓特烈至少保證羅馬城的獨立,而腓特烈的答覆是:“假若羅馬皇帝無權統治羅馬,那麼其他任何的地方,他也就無法統治了。”米蘭戰爭發生後,哈德良曾聯合西西里公開支持米蘭,於是腓特烈就將教宗逐出羅馬。以後的幾個月中,腓特烈可謂是名符其實的羅馬皇帝。1159年,教宗哈德良四世逝世,教會內部又發生了分裂,大部份的樞機們選出了亞歷山大三世,他曾是哈德良的秘書,日爾曼人對他不懷好感。而少數皇帝派的樞機則選出維克多四世。腓特烈承認維克多四世和他的兩位繼承人巴斯卡三世和賈利斯督三世。亞歷山大跑到法國,求救于法王路易七世,然後又跑回西西里,依附于西西里的國王,但是法王、英王和許多日爾曼的主教們都承認,他是西方教會所公認的教宗。

亞歷山大雖然流亡於西西里,卻不斷從事于,聯合義大利的反日爾曼的力量來對付腓特烈。由於日爾曼內部發生問題,腓特烈在1162年回日爾曼去了。這時候,米蘭又死灰復燃,成為反抗勢力的中心,而此時,教宗亞歷山大也回到了羅馬,在教宗的領導下,威尼斯、米蘭等好幾個城邦組織了“倫巴聯盟”。1166年,腓特烈三次率軍進攻義大利,真是所向無敵,直搗羅馬。教宗亞歷山大三世假份成朝聖者,才得以脫逃。而腓特烈在1167年,又再度接受維克多三世的繼承人巴斯卡,由巴斯卡的加冕腓特烈成為羅馬皇帝。不久腓特烈的日爾曼的軍營中流行瘟疫,病亡不計其數,腓特烈不得已只好班師回日爾漫。就在這同時,亞歷山大積極推動“倫巴聯盟”,加入的城邦已經有31座城市,西西里王國和拜占庭的皇帝也加入了,由教宗所推動的“倫巴聯盟”。為了表明他們的團結精神,特別建立了亞歷山大城,做為“倫巴聯盟”的象徵。1174年,腓特烈四度遠征義大利。1176年,“倫巴聯盟”的軍隊將腓特烈”打敗了,被迫簽下《威尼斯和約》。腓特烈承認教宗亞歷山大三世為合法的教宗,並且依照慣例扶教宗上馬,還和義大利城邦簽訂六年的《休戰條約》。到了1183年,正式簽訂《康士坦斯和約》,保證義大利各城邦的獨立,結束了腓特烈的“義大利政策”。教宗亞歷山大三世才由皇帝的御林軍護駕,返回羅馬。1179年,教宗召開“拉特朗大公會議”,為了使自己的經驗不再發生,他頒佈了“詔諭”,規定了以後的教宗人選,應該要以三分之二的樞機投票選出,才算是合法,這一條“詔諭”一直延用到現代。以後的教宗路西烏斯三世、吳爾班三世、額我略八世都與日爾曼和平相處。腓特烈的“義大利政策”,最後雖然是失敗了,但是他對義大利的雄心,並沒有因此而終止。實際上,腓特烈為了實現他統治義大利半島的企圖,他不僅僅只靠他的軍事力量,還從事外交活動。軍事上,雖然失敗了,但是外交上的謀略,還有部份是成功的,因此也給以後的羅馬教宗和義大利半島帶來許多的困擾,把政治,宗教的衝突再向後延長了百年之久。這時候,西西里王威廉二世和拜占庭失和,求助於腓特烈,而教宗路西烏斯三世也正急於維持和帝國的友善關係,對西西里和日爾曼的聯盟表示贊許。1184年,腓特烈安排了自己的兒子亨利和西西里的公主康士坦絲,也就是威廉二世的小姑之間的政治婚姻。1186年,腓特烈親自到義大利主持婚禮,也親自看見了自己的兒子亨利加冕成為西西里王,這是怎麼一會事啊?因為西西里王威廉二世沒有兒女,而小姑康士坦絲是王位的合法繼承人,這婚姻的政治意義是什麼呢?也就是西西里如果和日爾曼合併,對羅馬教宗而言,則是一個嚴重的威脅,因為自從教宗額我略七世以來,西西里的諾曼人,一直都是教宗有力的盟友,當日爾曼的勢力緊逼著羅馬時,教宗可以投靠西西里作為避難所。可是,1186年的婚姻,使得將來繼承日爾曼王位的亨利,也獲得了西西里的王位,這麼一來,教宗被夾在中間,自然會感到極度的不安。從此以後的一百多年,教宗的政策,就是如何破壞西西里和日爾曼的合併。1189年,腓特烈安排好太子亨利的登基大典,將政權交給亨利後,應允教宗克勒孟三世的號召,參加了第三次的十字軍東征。1290年在小亞細亞,率軍渡河時,不幸墮馬淹死在河裡,結束了他的一生。

來源:天主教在線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7 14:48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