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1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宗教史] 雄才大略的依諾森三世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7-24 00:24:1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雄才大略的依諾森三世

亨利繼位之後,他的野心更不亞于他的父親。不久以後,他就揮軍南下,經過四年的功夫和威廉二世的堂弟爭奪西西里的王位,最後,亨利控制了整個西西里王國,可是因為他對付政敵過分殘酷,因而始終無法獲得當地的諾曼人的支持。占得了西西里之後,亨利就計畫遠征希臘和巴勒斯坦,可惜天不暇年,只當了八年的日爾曼王,就以32歲的英年早逝了。亨利六世去逝之後由菲力普六世即王位。待菲力普去逝後,日爾曼的王位繼承有了問題,在王位繼承問題懸而未決的時候,依諾森三世當選為教宗。他出身於羅馬望族,對羅馬法和教會法學有專精,他可以說是中古時代最偉大的教宗。依諾森三世當選時才37歲,在位共18年,他使羅馬教宗的權力,達到了最高峰。他不但削弱了日爾曼在義大利的勢力,同時他還成為英格蘭和西西里王國的主君,而且,還直接控制亞拉岡和卡斯提爾、匈牙利甚至還包括遙遠的波蘭。他冊封波希米亞的公爵成為國王,又擢升葡萄牙成為王國的地位,他的影響力遠達斯堪地那維亞。他發動十字軍,剿滅了法國南部的亞耳比異端;他號召第四次十字軍東征,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但是因為這次的東征,在東方建立了君士坦丁堡拉丁帝國,而使得西方教會的勢力,暫時的擴展到東方。1215年,他召集第四次“拉特朗大公會議”,從事教會組織和教士生活的革新,這是中古時代,所有主教會議中最輝煌的一次。參與會議的主教神長,以及各國基督信仰的君王的代表,共有1200多人。這次“拉特朗大公會議”有那些成就呢?我們可以這麼說,從“尼西亞”到“特倫多大公會議”,還沒有一次大公會議頒定過如此有份量的諭令。阿爾卑派、華爾道派的謬論,和福洛拉隱修院院長若亞敬過度偏激的思想和言論都被擯斥了。這次拉特朗大公會議,還規定了有關“聖體”和“聖體聖血的本質變化”的道理,以防止阿爾卑異端的錯誤理論;又規定了教友在復活節恭領“聖體”的許可;新修會和隱修生活新形式的創立,都必須要有宗座的許可,這是以後教會在精神生活發展上一項重要的決策。教宗依諾森三世在教會內部的建樹,遠比他在政治上的成就更為重要。在政治上已提到過,他既沒有阻止十字軍攻打君坦丁堡,又沒有疏導日爾曼的危機,因而從中獲得利益。依諾森三世是一位勞苦功高的教宗,在他任內,教廷的組織,因著中央集權而有很大的進步,在他全力的鼓勵下,產生了像方濟會、道明會這樣的托缽修會。不但給修道生活,甚至為整個牧職工作,指出了新的方向。總而言之,他確實是當時基督世界的最高領袖,他幾乎實現了查理曼大帝以來,大家所夢想的“基督共和國”。教宗依諾森三世的貢獻,一方面,固然是由於他過人的才能和魄力;而另一方面也是由於當時政治局勢的混亂,以及世俗政權缺乏強有力的對手。像是,日爾曼的王位爭奪持久不定、英王約翰和法王菲力普又連年爭戰、西西里王菲力普又還年幼,都給了依諾森三世非常好的機會,實現他的“神權政府”的理想。額我略七世有亨利四世為對手;亞歷山大三世有腓特烈一世,以後的教宗鮑尼法斯八世有菲力普四世為對手,而教宗依諾森三世則是一人稱雄,沒有人能和他相對抗。

更進一步的來份析,教宗依諾森三世和日爾曼神聖羅馬帝國之間的關係。我們知道,日爾曼王亨利六世死於1197年的八月,而教宗依諾森三世在1198年一月登基時,日爾曼貴族,仍然無法同意一位可以繼任王位的人。直到這一年的三月,霍恩斯道芬的貴族,公推亨利的幼弟菲力普為國王。三個以後,另一派的偉爾弗貴族另立亨利的兒子,也就是布倫茲維克公爵鄂圖為國王。五十年前的黨爭又死灰復燃了起來。英國支持鄂圖,法國則支持菲力普,兩人都向教宗要求王冠。開始的時候,教宗依諾森三世是保持中立的,但是三年以後,他公開支持鄂圖。鄂圖也隆重宣誓,放棄他在義大利的權力。當然引起了菲力普和霍恩斯道芬貴族們的抗議。菲力普召開“班堡會議”公開聲明說:“選擇皇帝及國王,是日爾曼貴族的特權,外人不得干涉。”教宗在1202年,頒佈了著名的《可尊敬者》的諭令。明白規定了王位繼承的原則,原則的內容是這樣的:“根據日爾曼的古代律法,王公貴族有選舉皇帝的權力,但是,日爾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光榮,是來自教宗所加冕的王冠,因此教宗有權批准他將授與王冠的人選,教宗不能給暴君、狂者、信奉其他宗教的或是教外人士加冕。”這項原則在日爾曼王位爭奪中發生了效力,教宗有權在兩個競爭者中決定任何一位成為合法的王位繼承人,這兩位競爭者都再三的要求教宗的批准和加冕。

教宗依諾森三世權衡了教會的利益,作了下面的決定,他認為教廷不應該再受到包圍,不應再像在亨利六世時的那種情況。霍亨斯道芬的菲力普,他是西西里王國的後裔,教宗並無意要削減他的監護權,所以呢,霍亨斯道芬家族就不能再接受王冠,唯有鄂圖是合法繼承者。鄂圖也隆重宣誓,無意獲取西西里的王位,並且,答應要在義大利中部重建“教皇國”,放棄日爾曼在義大利的一切權利。後來,有人批評教宗企圖削弱日爾曼,來擴展自身的權力,其實,他只是明哲保身,為謀求自己的獨立和教會的自由而辛勞。這項決定,當然引起了菲力普和霍亨斯道芬家族的抗議。鄂圖雖然有教宗的承認,但是在戰場上卻節節失利,而支持他的貴族又相繼離開了他,最後鄂圖被迫逃亡英國,整個日爾曼在菲力普的掌握之下,但是不久,菲力普就遇刺而死。困於長期戰亂的日爾曼王公們,就迎回鄂圖為王。1209年,教宗在羅馬正式為他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日爾曼的王位之爭,到此似乎是暫時告一個段落。

自從教宗依諾森三世在1209年為鄂圖四世在羅馬舉行了加冕典禮,可是鄂圖並沒有實踐他對教宗的的諾言,他也開始推行“義大利政策”,並且還不亞於亨利六世和腓特烈一世。他不僅強佔許多教會土地,而且一度侵略西西里王國,企圖南北夾攻教皇國。教宗依諾森三世大失所望,自己知道被鄂圖所欺騙,不再支持鄂圖,就在為他加冕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210年,將鄂圖開除教籍,轉而支持他曾監護過,而現在已經成年的腓特烈二世了。教宗幫助他當選國王,繼承他父親亨利六世的王位。原來,亨利六世去世後,繼承西西里王位的是,他才三歲的兒子腓特烈二世。為了保護自己兒子的權位,他母親臨死之前,特別將孤兒託付給教宗依諾森三世,並且把西西里王國獻給了教宗。依諾森這時候不計後果,一反列代教宗的政策,而立腓特烈二世為日爾曼的皇帝,使西西里和日爾曼的王位再度合一,就是出於這份父子之義。至於以後腓特烈所造成的許多糾紛,就非他當時所能預料的了。腓特烈二世被立為日爾曼皇帝的消息,逼使鄂圖急忙趕回日爾曼,同時,腓特烈也從西西里北上,1212年的12月,在梅茵斯加冕,正式成為日爾曼的皇帝。就和過去一樣,英國支持鄂圖,法國支持腓特烈。鄂圖逐漸失去所有的支援,退回到他自己原有的封地上,勢力一落千丈。而腓特烈運用外交手段,收買貴族,拉攏教宗,還誓願參加十字軍,如此,依諾森在日爾曼的政策是完全成功的,鄂圖雖然看見大勢已去,但還繼續掙扎,直到1218年去逝,日爾曼才算正式統一,這時候教宗依諾森已不在人間了。

下面幾點再要分析說明,教宗依諾森三世與法國菲力普之間的關係。從教宗的立場,必須面對的是法王的婚姻有了問題。1193年,法王菲力普娶了丹麥的公主英格波為皇后,但是,婚後不久就遺棄了英格波,將她逐出宮廷,另外娶了東巴代利亞麥蘭公爵的女兒安妮絲。教宗塞肋斯汀三世,曾經一再的聲明菲力普行為的不當。在教宗依諾森三世繼位後,繼續警告菲力普,並且在1200年下令停止全法國一切的宗教活動。菲力普最後才同意英格波回到宮廷,但是,菲力普仍然與安妮絲同居,直到安妮絲去逝之後,菲力普才正式承認英格波為皇后,教宗依諾森獲得最後的勝利。在政治方面,教宗依諾森三世和菲力普的關係卻是失敗的。英、法兩國因為封土而起的爭執,引起羅馬教廷很深的憂慮。教宗一再的警告英王約翰和法王菲力普捐棄成見,以基督的愛來解決雙方的問題和糾紛,而不應該以戰爭來加深雙方的仇恨。教宗原想保持中立的態度,但是,由於英王約翰拒絕教宗任命的坎特伯裡總主教郎頓,使教宗逐漸改變態度,而趨向法王菲力普。實際上,教宗依諾森偏袒菲力普還有其他的原因,像日爾曼的政治情形就是其中之一。對霍恩斯道芬家族所公推的斯華比亞公爵菲力普,和偉爾弗家族所立的布倫茲維克公爵鄂圖,教宗依諾森三世都不很滿意,法國支援任何一方,都會使教宗在日爾曼的處境變得更加困難,為此之故,教宗依諾森希望法王菲力普保持中立的態度;另外還有一個理由是,正在這個時候,法國的南方盛行著亞爾比異端,教廷正在推動一項十字軍來對付這派異端,法王菲力普的合作是這次運動成功的必要條件。

那麼教宗依諾森三世與英國的關係又如何呢?促使教宗改變對英王約翰的態度,是由於坎特伯裡總主教的人選問題。1205年,坎特伯裡的總主教去逝了,這個教區的修士們,沒有經過國王的同意,推選瑞吉那為新總主教,不久之後,約翰王也如法泡制,沒有經過修士們的同意,任命諾利其的主教若望為坎特伯裡的總主教。這兩位繼承人都先後到了羅馬,請求教宗的批准,期待教宗頒賜給他們象徵總主教身份的披肩。但是,教宗依諾森卻宣佈,這兩位總主教的選舉都不合法,也就是說,當選無效。而要求坎特伯裡教區,推選出一個,具有選舉總主教資格的代表團到羅馬來。代表團來到羅馬之後,當著教宗的面,選出了郎頓為新的總主教。依諾森很高興的就批准了由郎頓來繼承已去逝的總主教職位。郎頓他是一位英國籍的樞機,曾經擔任過巴黎大學的教授,以後一直擔任教會法的律師,是一位才德兼備的領導人物。

通常,按照一般情形,對郎頓的選舉,不應該導致任何的糾紛。但是,在目前的這種情況之下英王約翰的自尊心顯然是受到了嚴重的打擊。1207年,教宗正式祝聖郎頓為坎特伯裡的總主教,消息傳回英國,約翰王和教宗依諾森之間的衝突,從此就揭開了序幕。英王約翰不但拒絕承認郎頓,而且還沒收了坎特伯裡教區的教產,因著英王約翰這種雙重的違反了教會法律的行為,教宗依諾森乃下令,停止英國全年的宗教活動,並且將英王約翰開除教籍。約翰不但不悔過,反而宣佈,凡是支持羅馬教宗的教士,不能受到英國法律的保護,並將這些教士的財產一律沒收。這對英王約翰有什麼利益呢?因為這些教會的財產,英王約翰可以好幾年不需要調高賦稅,而能維持和法王之間的戰爭。1213年,教宗依諾森使出了最後的一支武器,教宗頒佈了一道諭令,他赦免了所有英王的臣民對國王要忠心的義務;同時又授權給法王菲力普,以十字軍的精神去討代英王約翰。貴族的反叛和法王菲力普的聲討,在這雙重的威脅下,英王約翰表現出他是一位天才的政治家。約翰不僅接受郎頓樞機做為坎特伯裡的總主教;答應歸還所佔用的教會財產;賠償所有的損失;而且還將英格蘭獻給羅馬教廷,自稱是附庸,稱教宗是領主。教宗依諾森獲得了完全的勝利。

英王約翰把英國獻給教宗,在歐洲歷史上,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戲劇”。前面我們曾說過,西西里王國在亨利六世去逝後,皇后也曾將西西里王國獻給教宗,目的是在托孤。而英王約翰把英國獻給教宗,完全是一件政治的把戲或手段。約翰王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他的目的,完全是在打擊他的政敵。因為英國既然已經成為羅馬教宗的封土,約翰也就成了教宗的附庸,教宗成了英王約翰的封建領主,那麼,任何人,不論是英國的貴族,或是法王菲力普攻擊約翰的話,就等於是攻擊羅馬教廷。但是事實上在當時誰也沒有認真的把這件事看成是一種“封建契約”,貴族還是繼續抗拒,菲力普也繼續攻擊,貴族們甚至於以武力壓逼約翰,簽訂世界歷史上著名的《大憲章》。雖然教宗依諾森曾經以領主的身份,聲明《大憲章》無效,但是英國的貴族們並不接受。1216年,英王約翰和教宗依諾森相繼去逝之後,羅馬教廷和英王之間,這場戲劇性的“領主”和“附庸”的關係,也就隨之結束了。教宗依諾森三世確實是中古教會最偉大的教宗,雖然他沒有實現“基督教共和國”的理想,但是他的確成為當時的領導者。他的繼承人,是不是也能繼承他的遺志、擴張教會的領導力呢?這就要看中古歷史上的另外一個偉大人物腓特烈二世了。

來源:天主教在線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7 22:31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