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83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問題討論] 各位家長有接觸過學前兒童發展評估嗎?(此為討論文) [複製連結]

Rank: 1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8-1 00:24:1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此篇文有些許學術成份並且文章稍長請斟酌服用



相信很多媽媽們一定都有聽過所謂的兒童學前發展檢核表,通常這樣的檢核表從未滿一歲到上小學前都有,而我們都透過檢核表的問題與程序來看著小朋友一天天長大,可否想過除了可以確保小孩功課跟的上其他家的小朋友們,另外有什麼影響呢?我曾試問著自己為何要讓小孩子受那麼嚴格的控管發展?並且是透過那一張張年齡分層的制式化篩選表格。
    某個方面而言,一個孩童在家庭中除了接受父母親的前社會化時期之教導,難道只因為害怕其比他人慢一些會數一到十就要被標籤化?當然我知道在少子化下,孩子成為公共財的同時,政府會去想確保「棟樑」的品質;然而,只是在過程中,這樣的一種程序是否流於物化了孩子們?要說是父母也期望透過標準來肯定孩子嗎?不,我認為是今天社會被所謂專家知識所建構出來的迷思及潛規則限制了思考;就如今天我小時候的發展假設不如表格中的適齡,父母一定會因為害怕我會跟不上「專家眼中的起跑點」而緊張,如此甚至破壞了大隻雞慢啼等傳統文化對差異寬容的心理;而這些是否同時將孩子們限制於體制中所要求的路線了呢?這跟大眾有所紛議的「考試型教育」有何分別?可笑的是對孩子而言,這樣的品質控管被社會認為是一種唯一能幫助到他們的方式,可惜就這跟小時候我們英文不好卻一直要求背英文一樣不適性發展的煩人。
    沒錯,另一方面而言,檢核表雖是為了讓每個孩子不論家中貧富皆能有同樣起跑點的實質公平思考,但我好奇是否有干預了孩童潛能方向的疑慮?以無考據的實例來說,多數天才在以前是被認為問題兒童的,甚至其有過動等等症狀;另外,從有考據的科學來講,台灣傳統教唆孩童養成右撇子,但如今卻證實了如此的舉動會影響孩童對於創意思維的發展。當今的表格中雖然無這些已被證實會影響發展軌道的標準,只有到了幾歲是否會爬行等等動作,但又哪怕未來會發現一個不會爬行的人長大會比一般人成為數學天才的機率大80%也說不準;當然,情有可原的是我們多少了解多數台灣的科學(無論醫藥、自然還是社會科學)部分非為模仿外國過去已發展的知識,就為唯有親自實驗證明才可相信,如此甚是謹慎,但也無可避免的遇到已學來的知識是別人過時的,或者沒辦法大幅成長發現,只因為逐漸失去所為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大膽」,使愛因斯坦等天才人物慢慢地失傳。
    提出此些左證就是想說明在孩童的發展上,就像一個大自然與小宇宙般不可預測控制,當我們從三點鐘的方向觀察他是美好的,孰知從九點鐘的方向看是缺陷的(當然我的論點也是如此),人的確是目前最聰明的動物,但是我們卻在用各種自己聰明的產物來創造形式限制自己的聰明發展;若從社會建構論來說,微視而言當然能夠證實因為兒童天生缺乏,所以透過後天社會化可以治療處遇;但以鉅視的建構論言,我們何不是在製作出一具具模式相同的類複製人的人,或許這背後還有更多兒童是公共財所以要朝國家主權想發展的方向前進等陰謀論的偏激議題,這而暫為不談,可是就最純粹發展而言,有時不同的作為、動作或言語是會成就多元並進之社會後進的,對於這樣的發展檢核表,或許我們不能太偏重功能性而喪失了多元與社會觀點的考量。最後一層面,如今既然社會提倡孩子的受教權,那麼在受教時的自主權我們要考慮嗎?還是因為又一句未成年所以自主權歸父母、歸專家、歸國家?我想這在將來想作為父與母,也就是孩子來到世上第一個受教育的家庭而言,在教育之前該想清楚的。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5-13 17:2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