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10-29
- 最後登錄
- 2023-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2
- 閱讀權限
- 30
- 文章
- 8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時間:2014.08.05 ~ 2014.08.30
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52號、54號、71號
紅字團:2014-1949》的動態參與及展覽是由AIA (Art-in-action)策劃。以六張犁白色恐怖荒塚作為歷史與記憶的橋接點,在2014年5月至7月期間,透過舉辦工作坊與六張犁荒塚踏查等行動,嘗試在參與者與參展者共同往返於白色恐怖相關記憶與歷史物件的過程中,折射出不同觀看視角。
策劃團隊:AIA (Art In Action)
協辦:
差事劇團、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1993年,白色恐怖死難者亂葬崗現跡於台北六張犁山區。這201塊刻有紅字的
墓石,如同在荒郊中靜默半世紀的紅字團。
紅字團,發生在50年代台灣的白色恐怖肅清中,被掩埋於上世紀美蘇冷戰、韓戰與國共之戰的硝煙下;60多年後的今日,猶在島內理亂難明的認同之爭中浮沈。
紅字團的存在,是國際間在不同現代性想像的爭奪過程中,引燃了政體的裂解,裂解的政體為鞏固統治的合理性,進而對社會祭出各種治理術使然。
紅字團,即是這多重現實格局下的歷史殘留物。
歷史從來不會輕易終結,“過去”仍可為了當下的目的,而被重新配置意義,
就如每一次的歷史編撰,總對應於記憶的重新編碼,以及對現況的認知重組。歷
史與記憶的相互纏繞,竟而不間斷地再生產著過去與當下的樣態。因為這樣,作為歷史殘留物的紅字團本身,由來與存在便構成了思索與提問的
條件。
《紅字團:2014-1949》的動態參與及展覽是由AIA (Art-in-action)策劃。以六張犁白色恐怖荒塚作為歷史與記憶的橋接點,在2014年5月至7月期間,透過舉辦工作坊與六張犁荒塚踏查等行動,嘗試在參與者與參展者共同往返於白色恐怖相關記憶與歷史物件的過程中,折射出不同觀看視角。
2014-1949,即試圖在時序的順敘與逆返之間迂迴、滯留,在思索與提問中重新佈置白色恐怖記憶與歷史的不同聚合處。
歷史不遠,現在不近。謹以《紅字團:2014-1949》為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