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4-1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906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6620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開齋節來歷
齋戒,是伊斯蘭教的五功(心有念功、身有禮功、性有齋功、財有課功、命有朝功)之一。伊斯蘭教的齋戒,重在信念。少數民族語言為“肉孜節”。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迪菲圖爾”的意譯,“爾迪”就是節日的意思,回族將開齋節視為最大的節日,因此將開齋節稱為“大爾迪”,但維吾爾族認為古爾邦節才是最大的節日。因為新疆是維吾爾自治區,所以政府規定古爾邦節為穆斯林放假3天,非穆斯林放假1天;開齋節為穆斯林放假1天,非穆斯林照常上班;其餘六大節日均不放假。伊斯蘭教規定,9歲以上的女性和12歲以上的男性穆斯林,每年齋月即希吉來歷的萊買丹月即九月,都要封齋一個月。在封齋期間每日兩餐,大約在日出前1小時和日落後1小時進餐,白天禁止吃喝和性行為。萊買丹,是阿語“炎熱”的意思,形容封齋的人,通過“炎熱”的磨練,來控制食欲和色欲。據說,真主就是在這個月,將《古蘭經》降於鄰近的天上,以後23年中,真主派大天仙哲布拉伊把經文陸續從天上降給穆罕默德,因此,齋月是最尊貴的月份,倍受穆斯林的重視。希吉來歷10月1日,開齋,為開齋節,封齋的天數為30天。關於節日的來源,據伊斯蘭教經典記載,伊斯蘭教初創時,穆罕默德在齋月滿時,進行沐浴,然後身著潔淨的服裝,率穆斯林步行到郊外礦野舉行會禮,並散發“菲圖爾錢”(開齋捐)表示贖罪。後相沿成俗。節日的淩晨,人們聚集在禮拜寺作盛大的禮拜,然後開始熱鬧的節日活動。家家戶戶都備有豐盛的節日食品,如饊子、糖果、點心等,人們身著民族服裝,攘攘,走親訪友,路途相逢要互相拜年祝賀,男女老少成群結隊出來遊玩,各種娛樂場所同時開放。在南疆還有說評書的,內容多為宗教故事。節前每個家庭成員都要向窮人發放“開齋捐”,粉刷房屋,打掃院落,井把清真寺裝飾一新。同時準備節日食品,炸油香、饊子、宰羊宰雞等。炸油香,是所有十二個節日的必做工作,這是中國伊斯蘭教的獨特風俗,筆者個人認為,起源於祭獻遺風:油煙香味祭獻了亡人。節日早上成年男子沐浴淨身,身著盛裝,或手持經香,聚集清真寺或出荒郊舉行會禮。之後,先向阿訇道安,接著互道“薩拉姆”。會禮結束,或由阿訇率領集體游墳掃墓,或各家各戶遊墳掃墓,為逝者祈禱,在墓碑的刻字上描紅,整墓培土,隨後分頭前往各親友家拜節,互贈油香、饊子等各種炸果,表示祝賀。一般中年婦女在家待客,年輕夫婦、未婚婿要帶上禮物,在節日的第一、二天去岳家給岳父母拜節。許多青年還在佳節舉行婚禮。節日期間回族的小輩要上門給長輩拜節,全家吃“粉湯”。哈薩克、塔吉克、柯爾克孜等族還舉行叼羊、賽馬、射箭等活動。節日時的馬也與平日不同,馬身上紮滿紅色布標,馬鬃和馬尾上用紅色綢束上幾團野雞毛;馬鞍和套頭的皮帶上,系滿各種花飾。
來源:伊斯蘭之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