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4-9
- 最後登錄
- 2021-3-2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80
- 閱讀權限
- 30
- 文章
- 13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人際交往中的7個黃金定律
2014-08-01 | BY Dr. Selena
讓妳贏得好人緣: 人際交往中的7個黃金定律
生活上缺少知心的朋友,工作上缺少信任的同事,業務上沒有堅定的夥伴...缺乏信賴感和安全感的關係,讓你和每個朋友都隔著一個心牆。如何打破這種僵局?女人幫教你人際交往的7個黃金定律,讓你一秒鐘就穫得好人緣。在台灣這個“人情社會”的文化背景下,人際關係顯得尤為重要,而下面7個心理定律能幫你解除人際關係困擾,成為生活幸福、事業成功的保證。歸根結底,只有與人為善,好運好人緣就是你的。
1.誠信定律:不要輕易給承諾
誠信是人際交往的基礎,是做人的根本。一個人不講信用,說話不算數,容易讓人反感,長此以往交不到朋友;一個企業沒有信譽也很難在市場上立足。
已經做出承諾,就要盡心盡力去做。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從一開始就不要應承。正如華盛頓所說:“一定要信守諾言,一定不要去做力所不及的承諾。”
2.面子定律:凡事為人留情面
“人要臉,樹要皮”,台灣人尤其好面子,做什麼事都會考慮自己的面子。面子的本質是尊嚴,用需要層次理論來講,就是受人尊重、得到認可的需求。誰都希望自己在別人面前有尊嚴。
與人交往,即使你再優秀,也別忘了給他人留點尊嚴。給別人留面子就是給自己留退路,在家庭關係中尤為重要。很多家庭的破裂都源自妻子在外人面前太不給丈夫留面子,傷害了對方的自尊心。
3.讚美定律:學會誇人心更近
善讚美能博得人心。人人都渴望得到由衷的讚美,這會使人感到自身價值得到肯定,感到愉悅和鼓舞,並對讚美者產生親近感,彼此的心理距離因讚美而縮短、靠近。
虛偽的贊美容易引起反感,甚至留下拍馬屁的壞印象。
真誠的讚美要注意兩點:
(1).讚美事實而不是人。要把讚美的焦點放在對方所做的事情上,比如說“你的畫畫得真好”要比說“你真棒”更容易讓人接受。
(2).讚美要具體。針對某件事讚美會更有力量。比如“你的領帶跟西服很配”要比“你今天穿得很好看”更能說到對方的心裡去。每一次真誠地讚美別人,不但對方快樂,同時也會讓自己獲得滿足。
4.謊言定律:心懷善意給希望
一個善意的謊言有時或許就能這樣改變他人生命的軌道。適當的時候,說一些這樣的謊言,往往可以讓我們的人際關係更為和諧。
比如,同事穿上剛買的新衣服興沖沖地給你看的時候,可能你並不覺得物有所值,或有多好看,但幾句善意的誇獎,卻可能讓對方擁有一天的好心情,朋友關係也會更加和睦。
5.互惠定律:幫人就是幫自己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互相幫助、理解就是心理學上的互惠定律。美國文學家愛默生說過:“人生最美麗的補償之一,就是人們真誠地幫助別人之後,同時也幫助了自己。”伸出你的手去幫助別人,而不是伸腳去絆他們。人際交往就像一種回聲,你對我友善,我對你也友善。對於團隊而言,真誠地幫助員工,員工才能竭誠盡心地幫助團隊成長。對於個人而言,真誠地幫助別人,人際交往中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6.異性效應:男女搭配效率高
俗話說,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心理學研究也證實,有男女兩性共同參加的活動,較之只有同性參加的活動,參與者會更愉快,更有幹勁,表現更出色,這就是“異性效應”。心理學家還發現,在一個只有男性或女性的工作環境裡,即便條件再優越,自動化程度再高,員工都容易疲勞,並且工作效率不高。“異性效應”還存在一個最低比例。研究發現,在一個集體中,異性人數的比例不能少於20%,否則就會降低效率。另外,成員的年齡最好相差不大。利用“異性效應”,管理者可以合理搭配員工性別比例,既滿足員工的心理需求,又提高了團隊的工作效率。
7.忍讓定律: 寬容不當濫好人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和諧的人際關係需要忍讓。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與我們相處的人,年齡有大有小,經歷不同,性格各異,為人處世的風格也不一樣,因此總會存在分歧和矛盾。遇事多忍讓,做到明他人之長,知他人之短,容他人之過,才能和睦相處。吃不得虧,受不了氣,一件小事就耿耿於懷,不但會讓周圍的人敬而遠之,也不利於自己的身心健康。有人把忍讓看成“窩囊”。忍讓並不是不講原則,也不是提倡當“濫好人”,而是在不觸犯原則的情況下,以忍讓為主,得饒人處且饒人,以寬廣的心胸去面對別人,與人為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