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12-6
- 最後登錄
- 2025-7-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733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8558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兩難之間
人生常會遭遇到不知如何抉擇而處於「兩難之間」的時候,比如父母吵架時,兒女到底應該幫誰?當婆媳不合的時候,為人子、為人夫者又應該站在誰的立場說話?母親與太太同時掉落水裏,不知所措的他,應該先救誰呢?
歷史上,許多皇朝為了保全國家安危而實行和親政策,身負使命的公主,也常在「忠孝不能兩全」的兩難之間掙扎。
例如唐朝的文成公主下嫁吐蕃松贊干布,她歷經千辛萬苦才將唐朝的文化傳入西藏,為後人所景仰。然而當初在她隻身遠赴異地,不久又傳來母親病危的訊息,更加勾起她的思鄉之情,此時她面對的是父母的親情呼喚,一方面卻又身負國家交托的責任,她到底是該回,還是該留?真是兩難之間,難以取捨!
又如《康熙帝國》中,康熙為了緩和葛爾丹的侵略,將和碩公主下嫁蒙古。臨別前,稚幼的她對著孝莊太后說道:「假以時日,當父皇與夫君干戈相向時,我該幫誰呢?」面對如此兩難的問題,孝莊太后也不知如何回答,只有淡淡的說:「一切看你自己。」
在佛教的歷史上,佛陀為了普應群倫、利益眾生,對於王位的繼承、家庭的責任與出家的修道相牴觸時,同樣深感處於「兩難之間」。然而,當他成就佛道後,再度看到出家前的妻子耶輸陀羅的時候,毅然的對她說道:「我雖然對不起你一個人,但我對得起所有的眾生。」
歷代高僧中,才華出眾的三藏法師鳩摩羅什,當時為了拯救全國的民眾,受到呂光將軍的要脅,必須娶公主為妻;他抉擇於小乘的持戒與大乘的菩薩行,同樣處於兩難之間。
基督教裏,也有不惜犧牲性命而忠於信仰的聖者,如耶穌基督、哥白尼等。在現實生活裏,也有一些年輕人面對自我的理想與期許,為了堅定的信仰而選擇出家,常常因父母反對,或因家庭經濟的困窘而處於「兩難之間」。
現在的新加坡有幾十萬馬來西亞人,新加坡的人問:如果有一天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發生戰爭,你們是要站在新加坡這邊呢?還是心向馬來西亞呢?
其實,人生的「兩難之間」何其之多!聰明的人兒,當你面對人生的「兩難之間」,我們不必急著去解決它,可以讓時間來紓解一切,能夠「化危機為轉機」,最好能達到「雙贏」的結果。當「兩難之間」變成「皆大歡喜」,這才是最圓滿的結局。
《人間福報》2002年4月30日
--------------------------------------------------------------------------------
小心眼
一般人都認為女人很小心眼,好像小心眼是女人的專利。其實男人也會有小心眼的時候,像皇宮中的「兄弟鬩牆」、將軍間的「爭功邀寵」,都是彼此小心眼所引發出的「男人戰爭」。同時,男人也時常會為了爭「上、中、前」而小心眼,也就是說,座位要坐「上」座、照相要站在「中」間、走路要走在「前」頭,從這裡更可以看出「小心眼」不一定為女人所專用的形容詞。
歷史上有許多的政治人物,如秦始皇等,也都曾經有過小心眼的時候。秦始皇到了晚年時,一直不肯傳位,而到處尋找長生不老的仙丹妙藥,這就是小心眼的心態而放不下尊榮的皇位。
佛經中也有談到關於小心眼的譬喻,如「吐痰故事」中,有甲乙兩位大臣,國王特別歡喜甲大臣,對乙大臣不太重視。乙大臣起初不懂為什麼?後來終於注意到,原來每當國王吐痰時,痰一落地,甲大臣必然趕快將它擦掉,因此受到國王的歡喜。乙大臣心想:我也可以這麼做呀!下一次乙大臣看到國王咳嗽吐痰,正想去擦,稍一落後,又被甲大臣擦去了。乙大臣心中很懊惱,提醒自己一定要搶先一步。這一天,國王又咳嗽了,乙大臣趕快飛起一腳踹出去,想先擦掉國王的痰,誰知道一腳出去,竟踢到國王的嘴上,把國王的牙齒也給踢落了。
另有一則譬喻,就是「妒徒壞法」的故事。從前有一位長老,天資聰慧,勤學好問,譽滿士林。可惜用腦過度,不善調理,血氣運行不順,日夜兩腳如冰。他有二個弟子,篤志修學,緊隨師父,不離左右,師父為弟子講學時,弟子則為師父按摩。兩名弟子各按摩一隻腳,但是兩人常常相互嫉妒對方,隔閡也越來越大。有一天,甲因為有事外出,乙用心陰險,想毀壞甲的功績,竟將甲平時為長老按摩的腳打斷。甲回來一看,不禁痛哭起來,認為乙怎麼這麼狠毒,實在難以饒恕。等到乙出去的時候,甲也把乙所負責按摩的腳,照樣打壞。由於徒弟的小心眼,卻讓長老身受其害。
自古以來,譏諷別人善於利用「裙帶關係」、喜歡「攀龍附鳳」等形容詞,這都是一般人因小心眼所產生「以管窺天」的狹隘心理。因此,所有的小心眼都來自於嫉妒心的作祟,它會透過謠言、中傷、諉過、排擠、疑心等展現於外,表露無遺。
你會小心眼嗎?不妨自我觀照一番!《人間福報》2002年5月1日
--------------------------------------------------------------------------------
轉載自 迷悟之間 |
|